一般情況下,有關牡丹的作品中,畫面上與花頭和葉片相比,枝幹所佔的比重較少,但是卻是不可或缺的東西,枝幹乃是牡丹之骨,在描繪時千萬不可低估它的重要性,更不能隨意點畫。
我們應該了解枝幹的結構規律和生長特徵,作畫時才能表現出主幹與葉子的不同質感,使畫面更趨於完美。
畫枝幹可用宿墨,要畫出其前後層次,穿插關係,用筆要蒼勁有力。
牡丹的枝幹分老乾和新枝,作為多年生木本植物,每年春季在老乾的基礎上發新枝。
作畫時,無論是用墨還是用色,都要注意用筆方法。畫新枝多用弧線,中鋒用筆使其圓潤有力。畫老枝可以用雙勾皴擦法,以表現出樹幹上的鱗片,體現其蒼老感。
枝幹是牡丹之骨,在畫面中起著整體的支撐作用。根據構圖的需要,畫牡丹的枝幹時,有以下幾種基本表現手法:橫出枝、豎出枝、斜出枝、下垂枝。作畫時,具體採用什麼方式應根據畫面的需要而具體對待。出枝時,要注意主幹和輔枝之分,枝與枝之間要注意穿插交錯的安排,要多變化,少重複,並要注意乾濕、長短和粗細的對比。
下出枝:
豎出枝:
斜出枝:
橫出枝:
老乾的畫法:老乾多呈粗老曲折狀,行筆時要蒼勁有力,穿插時要簡潔明確。畫牡丹枝幹時可根據具體情況或肥或瘦,或長或短。
第一步:用赭石調少許墨,筆中水分適量,筆尖蘸墨,中側鋒運筆畫出老乾的形態,注意在畫的過程中以頓筆表現出枝節的轉折。
第二步:繼續用赭墨,筆尖蘸墨,在右側添加一條枝幹。
第三步:中鋒用筆,繼續用赭墨在前一條枝幹上畫出側枝,注意與第二條枝幹的遮擋關係。
第四步:以同樣的顏色,在兩枝後方添加小枝。然後換一支筆,蘸胭脂加墨,中鋒用筆點畫枝幹上的嫩芽,使整個枝幹看起來更有生機。
老乾的常見畫法:
嫩莖的畫法:牡丹的嫩莖顏色比較淺,呈紅綠色。畫嫩莖時應筆觸生動,線條流暢,形態活潑,色彩溫潤。
因品種不同,牡丹花莖有長有短,有粗有細。畫花莖一般用中鋒,以流暢的線條畫出圓潤的質感和挺拔秀麗的姿態,用色一般以花青、藤黃和胭脂調和。
第一步:以藤黃、花青加少許赭石調和,中鋒運筆,以流暢的線條畫出嫩枝的主枝。
第二步:以同樣的顏色和運筆方式,筆尖蘸少許胭脂,畫出另一側嫩枝。
第三步:同樣的方法再增加嫩枝,然後在主枝上畫出小枝。運筆要流暢,手筆要有頓筆。
第四步:繼續添加小枝,注意筆尖蘸胭脂,並處理好小枝的疏密和穿插關係。換一支筆,蘸濃墨,連接嫩枝,繪製出老乾的形態。然後調和胭脂與藤黃,在幹與枝的連接處畫出嫩芽。
嫩枝的常見畫法:
枝幹的組合畫法:牡丹枝幹老嫩、高矮、聚散姿態各異,其枝幹彎曲向四周伸張並具有向中心聚攏的狀態。單幹生長姿態呈弓字形,兩幹在一起要畫出主輔關係,三幹組合要畫出疏密關係,這樣才能畫出多姿多彩的作品
第一步:毛筆蘸濃墨,中鋒用筆,畫出底部的兩條老枝。
第二步:在右側略遠處添加一條老枝,注意不要與前兩枝平行。
第三步:用藤黃與花青調和成淺綠色,蘸滿筆肚,筆尖蘸胭脂,中鋒用筆,添加嫩枝,並在嫩枝上勾畫出兩側細小的側枝,豐富枝幹形態。
第四步:胭脂與藤黃調和,在側枝上添加嫩葉,未乾時以淡墨中鋒用筆勾勒葉片的筋脈。最後蘸胭脂點畫枝幹上的嫩芽。
常用的枝幹組合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