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漢2019-nCoV爆發的國內外疫情預測

2020-12-24 科學網

中國武漢2019-nCoV爆發的國內外疫情預測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1 10:06:41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世界衛生組織傳染病流行病學和控制合作中心Joseph T Wu研究組宣布他們對2019-nCoV爆發的國內外疫情進行了預測。相關論文發表在2020年1月31日出版的《柳葉刀》雜誌上。

自2019年12月31日以來,中國武漢市報告了由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引起的非典型肺炎疫情。病例已擴散至中國其他城市以及其他國家,有可能引發全球疫情。研究組根據武漢向中國大陸以外城市擴散的病例數量,對武漢的疫情規模進行了估計,並預測了國內和全球流行病的公共衛生風險程度,同時考慮了社會和非藥物預防幹預措施。

研究組利用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1月28日武漢市國際擴散病例數(已知症狀發生日為2019年12月25日至2020年1月19日)的數據,推斷武漢市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1月25日的感染人數。然後對國內擴散病例進行估計。

研究組預測了2019-nCoV在全國和全球的傳播,並考慮了武漢及周邊城市從2020年1月23日至24日開始實施的大城市範圍隔離的影響。採用易感-暴露-感染-恢復的集合種群模型模擬我國各大城市的疫情。

在研究組的基線預測中,截至2020年1月25日,預計武漢市2019-nCoV的基本繁殖數為2.68,流行倍增時間為6.4天。研究組還估計,在基線預測下,重慶、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分別從武漢輸入461例、113例、98例、111例和80例感染者。如果2019-nCoV在國內各地的傳播率相似,隨著時間的推移,研究組推斷,中國多個主要城市的流行病已經呈指數增長,將滯後於武漢爆發約1-2周。

因為考慮到2019-nCoV已不僅在武漢範圍內,所以中國其他主要城市也正在努力控制局部疫情。與中國交通聯繫密切的海外大城市也可能成為疫情爆發的中心,除非立即在人口和個人兩個層面實施大規模的公共衛生幹預措施。因為大量症狀前病例擴散和缺乏大規模公共衛生幹預措施,全球主要城市的獨立自持爆發可能無法避免。研究組建議應在全球迅速部署備災計劃和緩解措施。

Title: Nowcasting and forecasting the potential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pread of the 2019-nCoV outbreak originating in Wuhan, China: a modelling study

Author: Joseph T Wu, Kathy Leung, Gabriel M Leung

Issue&Volume: January 31, 2020

Abstract: BackgroundSince Dec 31, 2019, the Chinese city of Wuhan has reported an outbreak of atypical pneumonia caused by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Cases have been exported to other Chinese cities, as well as internationally, threatening to trigger a global outbreak. Here, we provide an estimate of the size of the epidemic in Wuhan on the basis of the number of cases exported from Wuhan to cities outside mainland China and forecast the extent of the domestic and global public health risks of epidemics, accounting for social and non-pharmaceutical prevention interventions.MethodsWe used data from Dec 31, 2019, to Jan 28, 2020, on the number of cases exported from Wuhan internationally (known days of symptom onset from Dec 25, 2019, to Jan 19, 2020) to infer the number of infections in Wuhan from Dec 1, 2019, to Jan 25, 2020. Cases exported domestically were then estimated. We forecasted the national and global spread of 2019-nCoV, accounting for the effect of the metropolitan-wide quarantine of Wuhan and surrounding cities, which began Jan 23–24, 2020. We used data on monthly flight bookings from the Official Aviation Guide and data on human mobility across more than 300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mainland China from the Tencent database. Data on confirmed case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reports published by the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erial interval estimates were based on previous studies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SARS-CoV). A susceptible-exposed-infectious-recovered metapopulation model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epidemics across all major cities in China. The basic reproductive number was estimated using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 methods and presented using the resulting posterior mean and 95% credibile interval (CrI).FindingsIn our baseline scenario, we estimated that the basic reproductive number for 2019-nCoV was 2·68 (95% CrI 2·47–2·86) and that 75815 individuals (95% CrI 37304–130330) have been infected in Wuhan as of Jan 25, 2020. The epidemic doubling time was 6·4 days (95% CrI 5·8–7·1). We estimated that in the baseline scenario, Chongqing, Beijing, Shanghai, Guangzhou, and Shenzhen had imported 461 (95% CrI 227–805), 113 (57–193), 98 (49–168), 111 (56–191), and 80 (40–139) infections from Wuhan, respectively. If the transmissibility of 2019-nCoV were similar everywhere domestically and over time, we inferred that epidemics are already growing exponentially in multiple major cities of China with a lag time behind the Wuhan outbreak of about 1–2 weeks.InterpretationGiven that 2019-nCoV is no longer contained within Wuhan, other major Chinese cities are probably sustaining localised outbreaks. Large cities overseas with close transport links to China could also become outbreak epicentres, unless substantial public health interventions at both the population and personal levels are implemented immediately. Independent self-sustaining outbreaks in major cities globally could become inevitable because of substantial exportation of presymptomatic cases and in the absence of large-scale public health interventions. Preparedness plans and mitigation interventions should be readied for quick deployment globally.

DOI: 10.1016/S0140-6736(20)30260-9

Source: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0)30260-9/fulltext

相關焦點

  • ...論文揭示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與中國正在爆發的人類呼吸道...
    最近在中國湖北省武漢市報導了一種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自第一位患者於2019年12月12日住院以來,截至2020年1月25日,已報導了至少1975例病例。流行病學調查提示著此次疫情爆發與武漢的一家海鮮市場有關。
  • 帝國理工大學的武漢疫情預測幾乎沒有參考性
    ,因此估算武漢最初感染人群數量對於疫情分析有很大幫助。除了通過當地的醫院具體病例排查外,通過其他側面數據對感染人群數量進行預測也能夠為掌握疫情情況提供支持。1月17日,英國帝國理工大學團隊 (Natsuko et al.)通過武漢出境人數及境外人數患病人數,對於武漢1月12日前患病人數進行了估計(1723人)。
  • 紐約時報披露美國機密文件,2019年曾模擬疫情從中國爆發,感染全美1...
    報告假定有一種「新型流感病毒」在美國傳播,推演開始於2019年1月,期間組織了多場模擬演練,於2019年8月16日正式結束,10月向政府遞交報告。HHS模擬了疫情爆發的源頭,正是中國:報告假設了一個35人的外國旅行團,結束了在中國的訪問後從拉薩機場出發,前往世界各地。
  • 最新R0值3.11,疫情何時高峰難預測,這是你該知道的最新進展
    通過建模去評估、預測病毒的傳播路徑、速率,對於了解並控制疫情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通常用來反映傳染病爆發的潛力和嚴重程度的 R0 值(數值越高表示疫情越嚴重),近幾天來也經歷了一個變化。港大學者:不採取措施的情況下, R0 值為 2.13國內,香港大學學者 Gabriel Leung 教授和 Joseph Wu 教授近日也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程度、國內外傳播情況進行了分析和預測。
  • ...要對2019-nCoV肺炎疫情有科學的認識,進行科學有效的防控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同舟共濟、眾志成城,打響了一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阻擊戰。中國工程院院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科研攻關專家組組長鍾南山2日再次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要對2019-nCoV肺炎疫情有科學的認識,進行科學有效的防控,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 武漢大學|讀完這篇「搜神記」,畢業論文有救了
    【MBA中國網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形勢的變化引發了全球範圍的關注,也牽動著億萬民眾的心,各大國際期刊及數字平臺上的相關學術資源正大規模湧現。關鍵時期我們更要相信科學的力量,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學者們對病毒研究地越透徹,越有助於調整疫情防治方案、更好地控制疫情。
  • 2019-nCoV病毒肺炎的家庭聚集性傳染,表明其存在人傳人特徵
    【概要】背景據報導,中國湖北省武漢市正在爆發與一種新型冠狀病毒相關的肺炎。受影響的病人在地理上與當地的一個市場有聯繫,這是一個潛在的來源。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傳人或醫院內感染傳播的數據發表。方法在這項研究中,我們研究了一起家庭聚集性疫情。
  • 鹿野:為啥美國一拒絕調查,中國就疫情爆發?
    二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底武漢疫情爆發前夕的12月3日,中國也曾經聯合俄羅斯等國提出了締結《禁止生物武器公約》核查議定書,對各國涉嫌生物武器的實驗室進行全面核查的建議,結果被美國一國獨家阻擋:【問:12月3日,《禁止生物武器公約》2019年締約國會議開幕。
  • 中國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爆發起初兩月追蹤:基於二階微分模型...
  • 春天的身影三章——獻給抗擊2019-nCoV疫情的逆行者
    我願請戰去武漢抗擊2019-nCoV疫情,與死神搶人!」那些按在請戰書上紅色手印,還帶著你們青春的體溫,如一面面鮮豔的旗幟在心中的堅定地升起。 瞞著年邁多病的父母,吻別恩愛的丈夫,告訴年幼的孩子:「媽媽去打2019-nCoV怪獸了,聽爸爸的話。」「珍重!」
  • 外國科學家咋不發論文預測外國的疫情走勢?我有7個大膽猜想
    Epidemi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early cases with 2019-nCoV disease in Republic of Korea[J]. Epidemiology and Health, 2020: e2020007.還有一篇是2月21號復旦大學發的預印本,以中國的趨勢預測了日本的未來。日本和武漢的初期還挺像的。
  • nCovMemory項目已上升到github中文趨勢榜首
    nCovMemory項目(https://github.com/2019ncovmemory/nCovMemory)的中文名稱是「2020新冠肺炎記憶:報導、非虛構與個人敘述」,旨在為研究人士提供方便自然語言處理的相關資料庫。一個完整的條目從可信的信源收錄內容,包括日期,原始URL,archive,截圖 四個要素,並且不收錄評論、分析、科普等類別的作品。
  • 今日Paper|2019-nCoV傳播預測;行人重識別;協同時態建模;舞蹈生成等
    目錄用綜合方法預測2019-nCoV傳播的結束 通過被動WiFi傳感和數據挖掘了解社會事件中的人群行為用於RGB-紅外行人重識別的交叉模態配對圖像生成CTM:面向動作識別的協同時態建模Music2Dance:使用WaveNet的音樂驅動的舞蹈生成 用綜合方法預測2019-nCoV傳播的結束 論文名稱:Predictions
  •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COVID-19最新研究進展(第4期)
    基於此次疫情給中國和全世界帶來嚴重的危害,小編針對近期2019-nCoV/COVID-19研究取得的進展進行一番梳理,以饗讀者。doi:10.1126/science.abb2507最近在中國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疫情如今已經被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種病毒會引起發燒、嚴重呼吸道疾病和肺炎症狀;冠狀病毒的S糖蛋白(spike glycoprotein)是開發新型疫苗、治療性抗體和診斷技術的關鍵靶點。
  • 新冠肺炎疫情將在何時結束?多家權威機構及專家預測盤點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鬍子祺教授團隊:4月左右達到高峰,中國大陸各城市的局部疫情將滯後1~2周該研究利用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1月28日從武漢輸出到國外的78例病例數據,通過構建susceptible-exposed-infectious-recovered(SEIR)模型,對2019-nCoV疫情在國內和國際潛在的傳播趨勢進行了預測
  •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COVID-19最新研究進展(第2期)
    基於此次疫情給中國和全世界帶來嚴重的危害,小編針對近期2019-nCoV/COVID-19研究取得的進展進行一番梳理,以饗讀者。1.全文編譯!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石正麗課題組發表Nature發文揭示正在中國肆虐的肺炎疫情很可能由蝙蝠起源的新型冠狀病毒導致doi:10.1038/s41586-020-2012-7在過去的二十年中,冠狀病毒已引起兩次大規模疫情: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和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一般認為,主要在蝙蝠中發現的SARS 相關冠狀病毒(SARSr-CoV)可能會導致未來疫情暴發。
  • 中國新冠疫情二次爆發計算公式
    而中國這邊在打贏了艱苦的本土抗疫戰爭後,正在面臨病例輸入的嚴峻考驗。中國會不會爆發二次疫情呢?從現在情況看,非常危險,中國一系列的政府組合讓二次疫情爆發的概率越來越高。一、 各自為政的入境隔離政策中國各地的入境隔離政策,都是當地制訂執行的。上海市衛建委就可以規定誰是重點國家,誰不是重點國家。
  • 是什麼原因造成海外疫情比中國爆發晚一個月?
    這幾個月關注中國疫情和海外疫情的數據,細心的朋友就會發現,中國疫情的爆發期和海外疫情的爆發期,差不多正好相差了1個月左右的時間。如果中國的疫情爆發從1月23日武漢封城算起,那麼海外最早爆發的韓國大約在2月22日開始出現了確診人數的增長,而義大利緊隨其後,隨後很多歐美國家增加,今天我們的疫情得到控制,當世界各國的疫情卻是仍然讓人憂心。在爆發的時間上我們會發現一個問題,為什麼世界其他國家的疫情爆發,比中國要晚將近一個月的時間?
  • 武漢病毒研究所回應網絡傳言:「為疫情防控工作盡心出力,我們問心...
    楚天都市報2月19日訊(見習記者李碗容)今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發布了致該所全體職工和研究生的一封信。信件稱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該所黨員幹部、職工和研究生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和院黨組部署,嚴防嚴控疫情,主動承擔科技攻關重任。回首過去一個多月的艱辛付出,問心無愧。
  • 361度2019營收淨利大漲 預測體育產業短期因疫情承壓
    根據財報,361°董事會宣布派發2019年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幣1.3分,連同已宣派的中期股息及特別股息全年共計派發股息人民幣9.5分,總派息比率約45.6%。對於體育用品行業而言,不可迴避的是2019年底突然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已對包括體育行業在內的很多產業造成了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