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科學家咋不發論文預測外國的疫情走勢?我有7個大膽猜想

2020-12-13 澎湃新聞

原創 畢導 畢導

今早起床,想看看有沒有流行病學論文預測日、韓、意、美的疫情未來發展趨勢。畢竟現在我國的形勢比較明朗了,流行病學參數積累也豐富了,日韓意國土面積小,應該不難預測。

然而搜了一圈,各種換關鍵詞,幾乎沒搜到什麼論文。

就看到一篇是2月9號韓國人自己分析韓國的。我很想看看,但是打開後發現自己並不是太陽的後裔,只好關上了。不知道粉絲裡有沒有能看懂的。

Ki M. Epidemi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early cases with 2019-nCoV disease in Republic of Korea[J]. Epidemiology and Health, 2020: e2020007.

還有一篇是2月21號復旦大學發的預印本,以中國的趨勢預測了日本的未來。日本和武漢的初期還挺像的。

Shao N, Pan H, Li X, et al. CoVID-19 in Japan: What could happen in the future?[J]. medRxiv, 2020.

本想關心一下意呆利的情況,沒搜到文獻,試圖打入當地媒體內部時也被勸退了,畢竟我唯一會的義大利語就是pizza。

我不知道是我沒搜到學術論文還是怎麼著……但我國剛剛爆發的時候可不是這樣的!

大家對疫情引起重視是什麼時候?差不多是1月20號鍾南山院士肯定人傳人到1月23號武漢封城這幾天。我們來回看一下,當時學術界發了多少分析、預測中國疫情的論文呢?

1月17日,英國帝國理工發了篇report,認為1月12日時武漢已經有1723例確診;22日又估計截至18號武漢就有4000例確診;2月10日又估計湖北的病死率為18%。總之他家的預測都比較唬人。

1月23日就熱鬧了,瑞士伯爾尼大學、香港理工大學、英國蘭卡斯特大學都投了預印本論文,給出了對R0和未來走向的預測。

從1月24日-2月初論文大爆發,美國UT-Austin、美國約翰霍普金斯、美國喬治亞州立、美國普林斯頓、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倫敦大學、日本北海道大學、荷蘭衛生部以及我國內地各大高校、港大、港中文、港城市,紛紛寫論文分析我國疫情真實情況及其走向,簡直百花齊放!

現在我國的形勢基本明朗了,輪到咱們來看國外的開卷考試了。

歐洲首例挺早的,義大利疫情正式爆發是2月22號左右,23號封城,現在意版帳篷火神山醫院都建好了,他們正處於指數上升攻堅期。

韓國1月20號第一例,2月20號從大邱教會事件開始爆發,然後就一通暴漲,現在都3500+了。

日本1月16號第一例,2月5號開始在鑽石公主號上爆發,2月18號遊輪上確診450個,然後一波放下船了。日本本土病例增長也已經倆禮拜了。

美國好像沒啥新聞,讓人有點看不透,反正川普發推說「very much under control in the USA」,「非常可防可控」。

理論上講,現在參數完備,往疫情增長區的人口、交通數據上一套,出預測論文應該不難啊。按照當年大家對我國的討論熱情,感覺現在世界各國疫情預測文應該滿天飛才對啊!

對此我只能提出這麼幾個猜想:

1、已經兩個月了,外國科學家寫論文也寫疲了;

2、我搜得太早了,他們論文還沒憋出來,可能過幾天就論文爆發了;

3、可能在忙著囤口罩和衛生紙,沒空寫;

4、外國科學家響應我國科技部號召,決定把論文發在祖國的大地上,他們的論文是用日語、韓語、義大利語寫的,我搜不著;

5、外國科學家響應我國科技部另一個號召,在疫情控制之前不應把精力放在論文發表上,防止被人說光寫論文不抗疫情;

6、中國疫情漸漸收尾,其他國家地區的科學家發現自己當初的預測和中國實際數據相差太遠,認清了模型的局限性和測不準原理,放棄拿模型預測日韓意美;

7、日韓意美的疫情預測不是科學熱點,學術界認為沒有追的價值。只有預測中國數字時,各國科學家們才瘋狂建模爭先恐後特別積極。

你站幾呢?如果你有其它猜想也歡迎在評論區討論!

歡迎掃碼關注畢導!

原標題:《外國科學家咋不發論文預測外國的疫情走勢?我有7個大膽猜想》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光寫論文不抗疫情?我幫大家解讀一下68篇新冠病毒論文
    作為科研狗,我每天一睜眼就會水水新型冠狀病毒相關的paper,看科學家們抗擊疫情又有啥新進展。然而這幾天我快要看吐了!看論文的速度根本跟不上發論文的速度啊!
  • 王文獲德國洪堡基金會外國科學家科研獎學金
    近日,接德國洪堡基金會通知,中國科學院聲學所副研究員王文博士喜獲德國洪堡基金會外國科學家科研獎學金「Research fellowship
  • 如何找外國專家修改sci論文
    英文是sci期刊論文常見要求,其結構表達和用語習慣與中文有差別。英文寫作水平不高,對英文學術成果表達習慣不專業,是發表sci論文容易被「退稿」的主因之一,因而要找外國專家修改解決此問題。那麼,如何找外國專家修改sci論文?
  • 「毆打4個外國女孩」男孩遭網暴,媽媽被迫發出完整視頻:外國母親撒謊
    小男孩才上一年級,因為外國母親在曝光時未打碼,小男孩遭遇網暴,甚至周圍的人都罵他「你以後要坐牢的」。 事後男孩爸爸選擇息事寧人,打電話向外國母親道歉,但是媽媽卻不同意,事發後她幾天沒睡覺,她不能讓兒子一輩子背負這個罵名,於是她選擇站出來曝光:是外國母親說謊,我手上有全部監控。
  • 三年級上冊《總也倒不了的老屋》預習,學會大膽預測和猜想
    第四單元的訓練重點——邊讀邊進行預測和猜想。同學們在閱讀中要學會根據生活常識和故事的發展來大膽預測和猜想。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根據老屋三次打算倒掉或者幫助三種不同的動物可以將課文分為五個部分。
  • 我幫大家解讀了一下68篇新冠病毒論文
    作為科研狗,我每天一睜眼就會水水新型冠狀病毒相關的paper,看科學家們抗擊疫情又有啥新進展。然而這幾天我快要看吐了!看論文的速度根本跟不上發論文的速度啊!許多微博網友們對此非常憤怒,狂噴中國專家學者只想發論文不想抗疫情,中國SCI體制害人,高福院士為了搶發paper不惜瞞報疫情,毫不顧及大眾的生死。無聊的陰謀論我向來是不屑的,但我更多的是震驚和疑惑:正常情況下發paper可謂是寫一年投一年,修修補補又一年,總之就是一個慢。可這次咋發得這麼快?審稿人也知道趕熱點嗎?
  • 袁隆平幽默對話外國媒體:我仍有老驥伏櫪的精神
    中新社發 劉雙雙 攝    中新社長沙六月二十日電 題:袁隆平幽默對話外國媒體   中新社記者 劉雙雙  擁有世界百分之七土地的中國人養活了佔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這其中「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功不可默。今天上午,帶著對這位「農民科學家」的神秘與好奇感,參與「外國媒體走進湖南」採訪活動的境外駐華記者走進了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
  • 虛構外國作者:「國際化指標」催生論文造假新招
    這次論文批量造假與撤稿事件與以往的論文造假撤稿事件相比,有個新「看點」,那就是居然偽造論文作者。據報導,河南大學商學院副院長李志強的3篇涉嫌抄襲文章均被撤稿,在其中一篇文章中,出現了虛構的外國作者Beatriz Ychussie。而據所屬的丹麥羅斯基勒大學表示,「查無此人」。
  • 泰國迎來疫情暴發7個月後首批外國遊客,系39名中國人
    來源:海外網(圖:美聯社)海外網10月21日電 新冠疫情暴發7個月後,泰國20日迎來首批國際遊客,為39名中國旅客。這也是自7個月前泰國禁止普通遊客入境以來,該國迎來的首批此類旅客入境。這批遊客獲得了泰國政府制定的「特殊旅遊籤證」,該籤證計劃旨在逐步恢復經濟。美媒稱,中國是重啟旅遊業的自然選擇。2019年,泰國是中國遊客的主要海外目的地之一。而同樣重要的是,中國國內已經基本控制住了新冠病毒,與其他國家形成鮮明對比。
  • 大敵當前,科學家只寫論文不抗疫情?
    大敵當前,科學家只寫論文不抗疫情?科科我能做的就是疫情快播報闢謠跑斷腿怕你宅不住周周發紅包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場戰「疫」的小戰士▶︎湖北以外14連降!▶︎成都連續兩日0新增!
  • 「地鐵上要到了外國妹子的微信,她給我發的是什麼暗示語?」哈哈哈
    也因為這樣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出現了許多漂亮的外國小姐姐,甚至有的人已經娶到了外國小姐姐,那麼不知道在大家的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這樣的事情呢?01前兩天就有一名網友在坐地鐵的時候碰到了一個特別好看的外國妹子,猶豫了大半天才鼓起勇氣上去問她要微信,可是沒多久後對方發了一條信息過來全是中文的,請問她給我發的是什麼暗示語嗎?
  • 調查報告:疫情之下在韓外國勞動者生存狀況
    該報告顯示,截止2020年5月,在韓國常住的外國人總數為133.2萬人,較上年增加9000人,增長0.7%。常住外國人是指在韓居留90天以上、年齡在15歲以上的非韓國籍人員。在133.2萬名常住的外國人中,有外國勞動者91.8萬人。其中,外國就業者84.8萬人,比上年減少1.5萬人,僱傭率為63.7%;外國失業者為7萬人,比上一年增加1.9萬人,失業率為7.6%。
  • 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習作,大膽猜想,《續寫故事》
    預測與猜想,讓我們的閱讀之旅充滿樂趣,也讓我們的生活之旅充滿樂趣。本單元我們將根據圖畫的內容,學習續寫故事。我們可以順著故事情節提示進行一番大膽的預測與猜想,接下來可能會發生什麼。小朋友們,準備好了嗎?習作要求蛋糕、蠟燭、玩具、美味佳餚、祝福……看到這些詞你想到什麼了呀?
  • 大量外國科學家湧入中國,日美首當其衝,為何優秀人才願意來中國
    近些年來,關於中國科學家前往外國的報導越來越多,很多人都在感慨中國留不住人才,大量人才外流。但是,其實人才外流不僅僅只是中國的問題,外國也面臨著人才流失的問題,而且有很大一部分人才「流失」到了中國。尤其是近些年來,大量的外國科學家湧入中國,其中日本和美國的科學家數量眾多。
  • 外國男人眼裡中國女人的正負兩面
    紐約有家華語報紙,刊登了對100名娶到中國妻子的老外的訪問,採訪的問題是:你為什麼娶她,why Chinese ?幾乎共同的回答是,中國女性善吃苦耐勞,溫柔堅韌,務實勤奮,賢惠感恩,有家庭責任感,適應性強。這是外國男人對中國女人的普遍看法嗎?客觀來說,這個總結並不全面。國外曾經有一個調查:「哪個國家的女孩最開放?」外國男人的答案是:「中國女孩兒最開放」。
  • 俄羅斯科學家提出費米悖論的解決方案:想法大膽,但令人擔憂
    在關於尋找外星人的問題上,有一個言論非常著名,那就是費米悖論。費米悖論本質上說並非是一個典型的悖論,但是依然足夠引發人們的深思:如果外星人真的存在,他們到底在哪呢? 銀河系有數千億顆恆星,而宇宙中有數萬億個星系,恆星的數量比恆河之沙還要多。
  • 中國製造有多強?外國小哥翻出一把生鏽56式步槍,大膽做了實驗
    但隨著軍工的發展,該武器在上個世紀80年代基本上就已經被淘汰了。但沒有想到的是,幾十年過去了,一位外國小哥在家中也翻出了一把鏽跡斑斑的56式步槍,看來這個外國人是一名軍粉。老外在翻出56步槍之後,已經開始躍躍欲試了,但是大家都知道放了幾十年的步槍容易受潮,射擊的話不小心會炸膛。
  • 清末科學家徐壽:翻譯26部外國著作,還在《自然》雜誌發表論文
    青年徐壽就是這樣一位有抱負的愛國之才。 徐壽(1818年-1884年),出生自江蘇無錫,清末科學家、中國近代化學啟蒙者。
  • 外國疫情嚴重,還能吃進口奶粉嗎?
    2020-04-04 10:24:18 來源: 時尚母嬰顧問 舉報   現在外國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嚴重
  • 外國留學生志願者:「我對中國有信心」
    「我是2013年來中國的,這裡是我的第二個家。」來自葉門共和國的hakim是浙江工業大學的留學生。疫情期間,他放棄回國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出現在了閒林街道的疫情防控篩查點。hakim說,「我告訴家人不要擔心,我在中國很安全。我對中國充滿信心,疫情一定會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