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時候,有「前輩」跟我講,流水線上待久了,人就變成機器人了,我打著哈哈置之一笑,「前輩」也跟著笑起來,意味深長。
直到很多年後,我輾轉各地,進了幾個工廠,做了幾回流水線後,發現裡面的套路是何其相似,「前輩」的話,還真不是騙人的。
冬季的早晨七點,天色還帶著一絲夜晚的渾濁,員工宿舍裡卻是一片燈火通明了。
不同於學生公寓的吵鬧,員工宿舍裡更多的是腳步聲,偶爾夾雜的幾聲話語都是顯得那麼突兀,因為在流水線上,這些「機器人」們早已習慣了不交談,當這種習慣被帶到生活中的時候,就造成了現在的「機器化」局面。
早上8:00之前完成打卡,這些穿著工廠制度的員工要進入車間開早會,聽班長講產能,講計劃,偶爾當眾批評幾個人,大家都習以為常,他們眼中的光芒只有在加工資和扣錢的時候,才會稍微波動一下。
接著,大家開始幹活了,活很簡單,一般情況下也很輕鬆,不外乎就是擰擰螺絲,貼個標籤,檢查成品……無比嫻熟而又準確的手法,足以證明你在這個工位待過不短的時間。
望著工位上堆積如山的產品,你手上的動作越來越快,越來越快,但腦子卻停止了思考,因為根本沒有時間。
你的耳朵捕捉到旁邊一個人因為走神,被班長破口大罵,其他人面無表情,你更是加快了手上的速度。
中午12:00,機器的嘈雜聲停息了,你的腦子還沒反應過來,手已經抓住了工卡,步子飛快地跑向了打卡機,你雙眼無神地開始排隊,全程無語。
午飯是免費的三菜一湯,口中咀嚼和吞咽的動作,快得讓你忘記了食物的味道,。
當你吃完飯收拾餐盤的時候,廠長的「親戚」會親自過目,有剩飯剩菜者,恭喜你會收穫口頭警告,嚴重一點的,會採取罰款,禁止在食堂就餐的舉措。
稍稍打個盹,13:00到了,你飛快地跑去打卡,開始重複早上的動作。
有時候我常常會想,我是一個動作重複了365天呢?還是一天的生活重複了365次……
晚上18:00,班長一如既往道:「今天加班!」。
你對於這種「強制性自願加班」早就習以為常了,因為這個月還沒放過假呢,能按時下班就算是放假了。
夜晚,在一片死寂中,你疲憊地睡下了,像一臺沒有思維,沒有情感的機器斷開了電源一樣……
我以我的親身經歷予以勸誡:
工廠真的不是一個可以久待的地方,因為它會使人思維麻木,固化,身邊圈子越來越小,直到你幹不動了,被工廠一腳踹開!
這裡用著名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裡的一句話作為結尾:
這些高牆還真是有點意思。一開始你痛恨它,然後你對它就習慣了。等相當的時間過去後,你就會依賴它。那就是體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