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國憂民,英文神武,雄才大略—李世民
話說唐朝,一定是最讓中國人民引以為豪的朝代,那時中國的版圖是牛一樣的形狀,從版圖我們可以看出什麼,牛和雞有什麼差別?版圖就告訴我們,那個年代,我們的民族有多麼的強大。唐朝時,很多國家向唐進貢,不少四方學子慕名而來。那接下來我們來談一談唐朝的建立,唐朝貞觀之治最具有代表達人物的唐太宗。
李世民小時候,家中來了一個會看相的人,和李淵說,這個男孩子有富貴相。二十就可濟世安民。於是,李淵就給這個男孩子起名李世民。李世民從小文武兼備,被人津津樂道。隋朝末年,由於隋煬帝的暴政,各路英勇好漢紛紛拔杆而起。李淵也是這其中的一人。把他的兒子李世民封成秦王。秦王帶兵南徵北戰,手下有秦叔寶,程咬金這樣的大將,更是為共謀大業的道路上如虎添翼。常年的南徵北戰,讓全國人民都記住了這位為國為民的秦王。
同樣,這也讓他的大哥心裡不舒服。因為大哥才是嫡子,而自己的弟弟卻這麼高的功勳。於是處處迫害秦王。跟身為皇帝的李淵告狀,流放了好多秦王的門客。秦王手下的長孫無忌,尉遲恭等人心惶惶,紛紛勸李世民殺死大哥。李世民擔心父親死後,自己功績大於李建成,李建成不會放過自己,被迫發起玄武門之變,殺掉了大哥李建成。清掉了太子李建成,讓自己離太子,皇位更進一步。
其實在李淵建立唐朝前,李淵答應李世民,他做的貢獻自己不會忘記,會冊立李世民為太子。可李淵在唐朝建立後,卻冊立了李建成,這是為什麼呢?無非有以下幾點原因。一,古代人講究嫡長子接班,而嫡長子是李建成。要立李世民名不正言不順。二,李淵也深知李世民這些年為國為民做的事,怕冊立李世民,功高蓋主。他擔心自己皇帝的寶座。所以才會有後面的玄武門之變,失去了心愛的兒子,甚至李建成的兒子一個不留。
在玄武門之變後,誰也抵擋不住他稱帝的熱情。於是,兩個月後李淵退位,李世民成功當上了皇帝。他在任時,一心為國家做貢獻。打敗了很多民族,那些民族都稱李世民為天可汗。李世民為了促進民族發展,下令頒布和親政策,公主下嫁,會減少戰爭,少些戰火紛飛,多些和平共處。何樂而不為呢?他認為一個公主下嫁,至少可以換得三十年和平。
唐太宗有次出巡,聽到路邊有人一直在咳嗽,叫人去詢問。那人叫辛太公,於是更感興趣了,叫人來面前。逗趣的問辛太公與舊太公比起來如何?此人很會回答,舊太公八十多才遇到周文王,而今他十八歲便遇到了唐太宗。於是太宗對他啟用,大顯身手。
唐太宗在位時,他最疼愛的女兒出嫁時,他希望多給女兒一倍的嫁妝,而魏徵直言勸諫,太宗震怒。回去和長孫皇后說,長孫皇后大喜,說太宗找到一位賢臣。太宗不解,長孫皇后說在這種時候敢於和皇帝直言相勸可謂是真心為國為民。太宗理解後,及時更改了內心的想法,還給予了魏徵很多賞賜。希望魏徵可以一直直言進諫,讓自己做錯事情可以及時醒悟。
李世民還有些小故事也許大家不知道。李世民賞賜大臣也會賞賜美女,可是每次房玄齡都不接受,因為家有悍婦。有一次,李世民叫長孫皇后帶人去房玄齡家中,還是被趕出來。李世民發火了,讓房玄齡妻子自己選擇,要麼一杯毒酒,要麼就讓房玄齡納妾。最終房玄齡妻子選擇一杯毒酒,可是喝下去卻沒事。更突顯房玄齡妻子的忠烈。
在太宗晚年的時候,他的兒子們也開始明爭暗鬥。太宗每天因此事頭疼不已。太宗不想讓玄武門之變再次發現,暗自觀察自己的兒子們。發現了李治,人們對他的評價不高,可太宗冊立李治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李治不爭皇位,沒有什麼私心。李治非常的孝順,李世民長毒瘡時,李治親自將毒血吸出來,長孫皇后去世時,李治痛哭了幾天幾夜。李世民都看在眼裡。也許正因如此,李世民選擇的是李治。
在筆者看來,有志者事竟成,李世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從小勵志,發奮圖強,一心為國為民。甘於付出,為了國家,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只希望大唐江山安在,百姓生活富足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