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點評歷代皇帝之漢武帝】
在中國歷史上,漢武帝劉徹是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歷朝歷代也都對他評價非常高。
班固在《漢書》中評價他「雄才大略」,曹植也說他「功越百王」,李世民則說:「近代平一天下,拓定邊方者,惟秦皇、漢武。」
近代史學家夏增佑先生也評價道:「武帝時為中國極強之世,故古今稱雄主者,曰秦皇漢武。」並稱他是「百代帝王」,意思是劉徹在世時的功績,不止於對當時朝代的影響,而是影響了後面很多朝代。
毛主席一生熟讀史書,那麼他對漢武帝是如何評價的呢?
1957年的一天,毛主席在與《人民日報》負責人吳冷西談話時說:「高祖之後,史家譽為文景之治,其實,文、景二帝乃守舊之君、無能之輩,所謂『蕭規曹隨』,沒有什麼可稱道的。倒是漢武帝雄才大略,開拓劉邦的業績,晚年自知奢侈、黷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詔,不失為鼎盛之世。」
在這個評價中,毛主席既肯定了漢武帝的文治武功,又對漢武帝晚年頒布「罪己詔」的勇氣和做法讚賞有加。
1965年3月,毛主席在與工作人員交談時,又說:「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漢武帝是第一個頒布《罪己詔》的皇帝,這個罪己效應對後世影響是很大的。」
另外,就是毛主席那首著名的《沁園春·雪》,也提到了漢武帝,寫下了「惜秦皇漢武,略輸文採」的詞句。這句詞包含了兩層意思,一是在歌頌秦始皇和漢武帝的功績,二是也寫出了一點遺憾,就是他們在文採上還略微差了一些。
當然,毛主席在一首詞裡不可能對帝王將相的一生做詳盡的評價,只是抓住了最主要的問題,以藝術化的手法點出來。實際上,漢武帝劉徹在歷史上有很多功績,也有很多缺點和不足,這也是他晚年下「罪己詔」的原因。
總體上,毛主席對漢武帝還是非常推崇和尊敬的,漢武帝也確實有很多值得稱道的地方,創造了很多個第一,對後世影響非常大。
首先,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就從國家層面上對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以及各民族的共同心理追求形成了統一,成為劃時代的歷史事件。
還有,漢武帝第一個建立了太學府,相當於現在的大學,推出儒學系列教育,培養高級人才,為社會發展積蓄了力量基礎。
另外,漢武帝是第一個拓展疆土的皇帝,在北方,他驅逐匈奴,修築長城;在西面,他派張騫出使西域,設立西域都護府;在南面,他滅掉南越國等等,都極大地擴寬了中國的疆土。
毛主席最欣賞的,也正是漢武帝的這種開天闢地的霸氣,這一點,從他喜愛點評的詩歌裡就有體現。
毛主席喜愛讀李賀的詩,除了他喜歡李賀的才氣外,更喜歡他不迷信封建帝王的叛逆意識。
李賀在《金銅仙人辭漢歌》中寫道:「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天跡。」在《苦晝短》中寫道:「劉徹藏陵多滯骨,嬴政梓棺費鮑魚。」在詩中直稱漢武帝為「劉郎、劉徹」。
對此,毛主席就說過:「中國儒家對孔子就是迷信,不敢稱孔丘,李賀就不是這樣,對漢武帝都直稱其名。」
毛主席的意思是,漢武帝的文治武功這麼牛,大家都敬仰他,但李賀對他用這麼直接的稱呼,我是非常贊同和欣賞的。
當然,漢武帝也不是完人,做過不少錯事、荒唐事,毛主席在點評他的時候就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晚年自知奢侈、黷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詔。」
這個「奢侈、黷武、方士之弊」,實際上就是漢武帝的三個最主要的缺點。
當然,這與當時的時代背景也有關係。
漢武帝所生的時代,經過了高祖、惠帝以及「文景之治」,完成了大量的原始積累,劉徹小時候就不知道缺錢這個事,當了皇帝後就更不在意這些事了。
後來,漢武帝特別愛巡遊,一年有大部分時間都在各地旅遊,元封元年,還率領18萬鐵騎北巡,不知道浪費了多少國庫財產,也讓老百姓的負擔越來越重。
國家有錢,有好日子享受,當然想多活幾年,於是漢武帝就開始追求長生不老,被一群自稱神仙術士的人包圍著,修建閣臺,親臨東海找神仙,結果都是瞎折騰,不但沒有找到仙人,還差點丟了性命,被一群術士玩弄於股掌。
還有一個更致命的,就是漢武帝熱衷於用武力解決事情,不服就打,東徵西討,雖然開拓了疆域,但也勞民傷財,造成百姓流離失所。
有一次,漢武帝聽說大宛國有汗血寶馬,便花重金求購,不料,人家不賣,他便派兵徵討,最後打了敗仗,損失了數十萬軍隊,虛耗了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
漢朝大學者夏侯勝評價道:「武帝雖有攘四夷、廣土斥境之功,然多殺士卒,竭民財力,奢泰亡度,天下虛耗,百姓流離,物故者半。」
明朝大思想家顧炎武也批評道:「漢武窮兵極遠,逞一時之私心,以啟後世無窮之禍。」
到了晚年時,漢武帝對自己做的這些事情有所悔過,特別是他聽信讒言,不問青紅皂白,下令追殺太子劉據,逼得太子起兵,結果兵敗被殺,其子孫也被誅殺,只有一個倖免活了下來。
皇后衛子夫聽說太子及皇孫被殺,感覺劉徹變得自己都不認識了,抗爭也沒有任何意義,萬念俱灰之下,也跟著自殺了。
漢武帝看到這一切,開始悔悟了,反思這些年來自己的過錯,寫下了「罪己詔」,聲稱:「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
漢武帝的這份「輪臺罪己詔」,開了歷代帝王公開懺悔的先河,後來像唐太宗李世民、宋寧宗趙擴、明朝崇禎皇帝、清朝光緒皇帝,也都發過「罪己詔」。
這也算是漢武帝的又一個「發明」。
清朝的袁枚在《詠漢武》中贊道:「親承文景昇平業,開闢唐虞未有天。到底英雄晚能悔,輪臺一詔是神仙。」
總體來說,漢武帝仍然算得上是中國歷代帝王中非常優秀的一位,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漢盛世,影響了後世兩千多年的歷史,因此,毛主席評價道:「漢武帝雄才大略,開拓劉邦的業績,晚年自知奢侈、黷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詔,不失為鼎盛之世。」
【毛主席點評歷代皇帝系列】已發表文章——
在歷代皇帝中,毛主席最推崇劉秀,用三個「最」評價他
毛主席評價項羽:為什麼輸給劉邦?因為犯了這三個錯誤
毛主席評價劉邦:他能取得天下,主要因為做好了這兩點
毛主席這樣評價秦始皇,有不少地方,都顛覆了前人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