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劉徹將漢朝帶入盛世,依靠的是雄才大略?還是專橫殘暴?

2020-12-16 嘻說史

自劉邦贏得了楚漢爭霸,打敗了項羽,建立了漢朝以來,漢朝一直都處於一個不安定的狀態。漢朝的統治十分混亂,且統治者大多都昏庸無能,沒有繼承劉邦的才華。而手下的大臣一個個都勾心鬥角,各懷心思,眼看著漢朝一天天衰落了下去。直到有一天一位文韜武略的大地出現了,他橫空出世,改變了當時漢朝慵懶昏庸腐敗的氣氛並實施了一系列的改革,使漢朝重新成為了一個十分強盛的國家,他的名字就是劉徹,史稱漢武帝

據史書記載,劉徹是劉邦的第四代傳人,同時也是漢朝的第七位皇帝。在他很小的時候,便由於才華出眾被立為皇太子,並確立了他繼承人的地位。而在經歷了一系列宮廷之間的明爭暗鬥之後,劉徹終於在他16歲那一年做成了他夢寐以求的皇位。而在他爭奪皇位的期間,他看到了漢朝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與腐敗現象,並決心要改變這一切,讓漢朝重新回到當年的開國盛世,不斷的強盛起來。所以在他登基之後,他便開始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而正是這些改革才使得漢朝能夠重新的強盛起來,變成一個周邊民族都畏懼的國家。而這也為漢朝日後的統治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基礎與經濟基礎。

在當時周邊的少數民族以匈奴為首,紛紛侵略我國的中原地區。而當時由於漢朝剛剛經歷了楚漢爭霸,國力空虛且兵力不足,無力抵抗少數民族的進攻。於是便年年割地求和,祈求少數民族的停戰,且每年還會被少數民族騷擾邊境,導致民不聊生,怨言極大。而在漢武帝上臺之後,一掃之前避戰求和的狀態,而是主動出擊抽調全國的青壯男子參軍,組建了一支新的軍隊。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後,漢武帝御駕親徵,親自帶領軍隊來到了當時的邊境地區。而當時的匈奴首領還以為漢武帝和以前的皇帝一樣,會乖乖的向他們繳納貢品,然後乞求投降,所以對漢武帝不屑一顧,甚至大加嘲笑。而漢武帝卻心下一喜,並利用了匈奴人的情敵突然出擊,將匈奴軍隊打得潰敗而逃,甚至一度攻進了匈奴的大本營,打的匈奴節節敗退,並且主動俯首稱臣,乞求漢武帝的原諒。

而且正是這一戰打出了漢朝的威風,使得周邊少數民族都對漢朝的這位新皇帝感到十分的畏懼,並紛紛前來都城祝賀漢武帝,為漢武帝獻上禮品,以祈求漢武帝的保佑。在小編看來,也正是漢武帝這種以暴制暴的強硬作風,才使得漢朝在周邊的少數民族侵略之中立住了腳,為他日後的經濟發展打下了基礎。

而在當時,由於各類思想充斥著漢武帝所統治的漢朝,導致當時人心不齊,四分五裂。而為了清除這種狀況,漢武帝啟用了一名名叫董仲舒的學者,並大加採納他的意見,廢除了中國境內除了儒學之外的所有學術學說,使得中國境內只有儒術能夠得以傳播。而在這個政策推行初期,引起了當時許多人的不滿,認為漢武帝這種做法是不符合人道的。然而在推行了一段時間之後,全國上下所有人都在學習儒家學說,並積極的考取功名,一方面為了漢朝的人才培養打下了基礎,另一方面也消除了許多不必要的紛爭,使得民間更加的團結統一,和諧一心,從而大大加強了漢朝的國力。

而在那個時候,依然有許多的反對者,所以反對的聲音絡繹不絕。為了解決這種狀況,漢武帝將這些反對的人假意邀請赴宴,希望他們能夠談談他們對於漢武帝政策的想法,而背地裡卻安排了軍隊,他們一露面就將他們通通抓了起來,如果他們願意表示臣服,那邊放回去,如果不願意就殺掉。通過這樣的鐵血手段,使得當時的反對的聲音一下子煙消雲散,漢武帝也得以施行自己的統治。在小編看來,漢武帝的手法雖然有些心狠手辣,甚至可以說是殘忍,然而卻頗富成效,拋去了那些沒有必要的環節,直達本質,簡單而有效的解決了問題。

小編認為在如今這個社會上,我們也需要像漢武帝一樣,這並不是說要我們像他一樣的專橫與殘暴,而是要透過事物的表象來看到事物的本質,並抓住這個本質,集中力量解決這個本質的問題,從而快速而高效的解決這些問題的衍生問題,但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該採用的手段應該要根據環境而不斷變化,不能一味強硬,也不能一味懦弱,如何把握好這之間的一個度就是我們人生中的畢生修行。大家覺得呢?你們如何評價漢武帝呢?歡迎留言和小編一起來討論!

相關焦點

  • 毛主席評價漢武帝:雄才大略,但是有三個缺點
    【毛主席點評歷代皇帝之漢武帝】在中國歷史上,漢武帝劉徹是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歷朝歷代也都對他評價非常高。班固在《漢書》中評價他「雄才大略」,曹植也說他「功越百王」,李世民則說:「近代平一天下,拓定邊方者,惟秦皇、漢武。」近代史學家夏增佑先生也評價道:「武帝時為中國極強之世,故古今稱雄主者,曰秦皇漢武。」
  • 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細數漢朝著名的盛世
    劉邦後來被封為了漢王,在楚漢爭霸當中,劉邦打敗了項羽,建立漢朝,定都在長安,歷史上稱為西漢。由於經過連年徵戰,民生凋敝,劉邦採取道家的無為而治策略,與民休息、輕徭薄賦,國家的國力開始復甦,這也為後來的盛世打下了基礎。接下來我們介紹一些比較有名的漢朝的幾個盛世。
  • 漢朝第一美人結局有多慘?兒女慘死,絕望自盡,漢武帝沒給她平反
    衛子夫,漢朝第一美人,漢武帝的第二位皇后,「生男無喜,生女無怒」代言人,改變漢朝歷史走向、一定程度上振興了漢朝的賢后。她的美是由內而外的,司馬遷在《史記》中錄入多名后妃,只誇讚了衛子夫一個人,可見衛子夫的品行。通常認為,衛子夫是幸運的。
  • 雄才大略的一代英主
    漢武帝劉徹,字彘,中國古代西漢最傑出的帝王,也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最傑出的君王之一,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奠基者之一,奠定了漢地的基本疆域,被後人評為光照千秋,雄才大略的偉大帝王。漢武帝像劉徹,是西漢王朝漢景帝劉啟的兒子,初時被封為膠東王,後因其兄劉榮被廢,才被立為太子,後來景帝去世,即位為帝。
  • 漢朝疆域廣闊,軍事實力強大,為何經濟的發展卻差強人意?
    說起漢朝,相信大家總是能想到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劉徹,其一生開疆拓土、並朝鮮、吞百越、徵大宛、破匈奴。而且還首次開創了絲綢之路,就連倭奴國、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等部分地區都開始跟西漢有了一定程度的交流往來。為漢朝盛世奠定了一個堅實的疆域基礎。
  • 漢武帝劉徹的一生,漢朝皇帝劉徹簡介
    漢朝皇帝劉徹是漢朝的第五位皇帝,在位的時間有54年。漢朝皇帝劉徹的雄才偉略以及治國安邦的本領,讓當時的漢朝成為了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漢朝皇帝劉徹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偉大的皇帝,那麼漢武帝劉徹的一生你了解多少呢?
  • 讀古 | 漢朝盛世比唐朝持續時間更長,為何外國人把中國人稱為「唐人」
    從盛世持續的時間長短看,漢朝盛世持續的時間比唐朝更長。但是,今天的外國人卻把中國人稱為「唐人」,遍布在國外的中國人聚居區被稱為「唐人街」,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得從兩個盛世帝國對外交往的特點找到答案。01根據史書記載,漢朝對外交往的範圍在歐亞大陸。
  • 這些歷史功績證明,漢宣帝的成就絲毫不遜於漢武帝
    漢宣帝劉詢,原名劉病已,公元前91年出生,也就是漢武帝去世前的4年生辰,漢武帝生劉據,劉據生劉進,劉進生劉詢,所以他是漢武帝的曾孫,18歲當皇帝,是西漢的第十位皇帝。 公元前74年,漢昭帝劉弗陵駕崩,因無子,霍光擁昌邑王劉賀即位,僅在位27天就被霍光趕下臺,此時一位皇室成員一入霍光眼帘,他就是劉病已。
  • 古代盛世的標準是什麼?幾千年的中華文明,為何盛世屈指可數?
    以漢朝為例子,漢朝時期出現了中國古代的第一個盛世:漢武盛世,是漢武帝時期,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大繁榮的局面。但是,漢武盛世的出現,是經歷了漢朝自建國以來,幾代帝王的努力,才最終出現的。
  • 【公基備考】漢朝歷史概況
    漢朝是我國古代史上一個非常繁盛的朝代,不管是政治、經濟、文化、外交亦或是文學都有巨大的成就,對後世影響非常的深遠,當然也是考試當中非常常見的考點。我們在史學上將漢朝分為了西漢和東漢兩個時期,所以我們就以此為順序來學習漢朝的歷史知識。
  • 漢武帝雄才大略,卻又薄情寡義,臨終下令,后妃中凡生子女者必死
    談及漢武帝,大家可能熟悉的是他的雄才大略,比如他北破匈奴,鑿空西域,南吞百越,東並朝鮮,以文治武功開創「漢武盛世」。」殊不知政績頗豐、評價頗高的漢武帝在感情方面,卻是一個薄情寡義之人,無論是青梅竹馬的陳阿嬌,還是溫柔賢惠的衛子夫,乃至相見恨晚的鉤弋夫人都沒有一人能夠得以善終。
  • 漢武帝用其戎馬讓漢皇室不再受匈奴侵擾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漢武帝劉徹,是西漢的第七位皇帝,漢武帝雄才大略,是中國封建王朝中最傑出的帝王之一,李世民評價其「近代平一天下,拓定邊方者,惟秦皇、漢武。」漢武帝在文化與開拓疆土都有極大的成就,其中最讓人矚目的就是漢武帝打垮了匈奴,平息了匈奴這一心腹大患。漢朝的匈奴絕對是一個非常大的威脅,漢太祖劉邦曾經領軍40萬,討伐匈奴,最後卻鎩羽而歸,還險些在喪命白登。在此之後,漢朝就開始通過和親的方式來穩定匈奴。
  • 極富盛名的「文景之治」,盛世之下的真相,也不過是個飢餓的盛世
    提出論點:極富盛名的「文景之治」,盛世之下的真相,也不過是個飢餓的盛世 上圖_漢朝建築 從上邊的描述中我們會看到漢朝確實恢復的不錯,而且確實富裕強大了,所以,很多人把文景統治時期和堯舜二帝相比,司馬光更是給出「海內安寧,家給人足,後世鮮能及之
  • 漢朝貨真價實的極盛時期,在漢武帝之後,時任皇帝還坐過牢
    還是討伐匈奴的劉恆?又或者是文景之治的另外一位帝皇劉啟?但是中國兩千多年來,422位皇帝,僅此一位締造了從階下囚成為皇帝的神話,而這個人也是西漢劉家的帝王——中興之主漢宣帝劉病已。堂堂皇族為什麼會有牢獄之災由於受到巫蠱之禍的波及,宣帝一出生就成為了階下囚。一個仍在襁褓中的嬰兒,要不是遇到了貴人邴吉,估計早就已經餓死在監獄中。
  • 漢朝憑什麼超過唐朝,成為中國古代最強盛的朝代?
    只有漢朝,違反了這一規律。只有漢朝,到滅亡之時也沒有失去尊嚴。即使是三國時期,不管魏蜀吳都徵服了各自不服的異族。在這點上,漢朝的歷任皇帝,比其他朝代皇帝進取的多。想下漢朝的明君:漢高祖,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漢光武帝,漢明帝,漢章帝,有哪個朝代,能出如此多的明君。再看看文景之治,武昭宣中興,光武中興,一手不放弩劍,一手是間歇的休養生息。有所為,有所不為。
  • 我的高考作文題:長治久安豈能依靠賢君良相
    長治久安豈能依靠賢君良相按照今天的話術,這是一個充滿著「正能量」的故事。鮑叔甘居人下,還甘於居自己競爭對手之下,把相位拱手讓人,心胸開闊非常人所比。秦滅齊,依靠的同樣是賢君秦孝公和良相商鞅。商鞅不惜得罪權貴,大力推行朝政改革。使得偏居西北的秦國一掃暮沉之氣,以商鞅鍛造的強悍軍國體制碾壓六國,最終完成中國歷史的重大轉折。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 漢族的稱呼起源於漢朝,那在漢朝之前又叫什麼?
    漢族的稱呼起源於漢朝,那在漢朝之前又叫什麼?文|興邦興國 生在中國,長在中國,我們的根就扎在中國。小時候讀一些關於愛國的詩歌就是感覺大家齊讀的話聲音很大,有氣勢,長大後才知道那叫愛國情。漢族的稱呼起源於漢朝,那在漢朝之前又叫什麼?漢族這個說法起源於漢朝,因為漢朝時我們非常強大,對外的文化輸出也很強,所以我們就自豪的稱自己為漢人。最初周圍的國家都來欺負漢朝,但是我們用實力證明了自己的強大,尤其是漢武帝用強硬的軍事能力壓制了敵人,讓他們也稱我們為漢人。那麼在漢朝建立之前我們都有哪些名稱呢?
  • 漢武帝為了神化皇權,是如何一步步將「泰一神」推崇為眾神之首?
    漢武帝劉徹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個雄才大略的帝王,他繼位之後,一改其祖父文帝、景帝時期無為而治的思想,而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統一思想後,開始對外積極擴張,先後大破匈奴,平定閩越、南越、開發大西南,經營西域,開闢「絲綢之路」,為我們鑄就了一個強大的漢王朝。
  • 在漢朝之前「漢族」叫什麼?有一個正式的叫法,聽起來就很霸氣
    在漢朝之前「漢族」叫什麼?有一個正式的叫法,聽起來就很霸氣在中國的封建歷史中,大多數都是漢人統治的朝代,漢族人口一直以來在中國這塊土地上都是佔據絕大多數的一個民族。漢族這個稱呼是從漢朝以後才這麼叫的。在漢朝之前漢族的稱呼是是什麼,其中有一個比較正式的叫法,讓人聽了就很霸氣。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在戰國時期,中國的版圖上出現了七國爭霸的現象,各國之間戰亂不斷。這些國家中的子民對自己的稱呼也是不一樣的。比如秦國人稱自己為秦人,楚國人稱自己為楚人,齊國人稱自己為齊人。後來在秦始皇的領導下,秦國統一了六國成為霸主,那麼原本各國的子民當然就開始稱自己是秦人了。
  • 皇帝不喜後宮幹涉政事,漢武帝處斬鉤戈夫人
    鉤戈夫人是漢武帝後來得到的寵妃,在位時極其寵愛她,她還是漢昭帝劉弗陵的母親,但是在漢武帝臨死的時候還是選擇將他的寵妃一起帶入地下。史書上記載,是漢武帝擔心留下年輕的鉤戈夫人,會容易形成母強子弱的局面,導致鉤戈夫人獨大幹涉政事,外戚專權。為了給兒子鋪好以後的道路,就帶著鉤戈夫人一起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