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劉邦贏得了楚漢爭霸,打敗了項羽,建立了漢朝以來,漢朝一直都處於一個不安定的狀態。漢朝的統治十分混亂,且統治者大多都昏庸無能,沒有繼承劉邦的才華。而手下的大臣一個個都勾心鬥角,各懷心思,眼看著漢朝一天天衰落了下去。直到有一天一位文韜武略的大地出現了,他橫空出世,改變了當時漢朝慵懶昏庸腐敗的氣氛並實施了一系列的改革,使漢朝重新成為了一個十分強盛的國家,他的名字就是劉徹,史稱漢武帝
據史書記載,劉徹是劉邦的第四代傳人,同時也是漢朝的第七位皇帝。在他很小的時候,便由於才華出眾被立為皇太子,並確立了他繼承人的地位。而在經歷了一系列宮廷之間的明爭暗鬥之後,劉徹終於在他16歲那一年做成了他夢寐以求的皇位。而在他爭奪皇位的期間,他看到了漢朝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與腐敗現象,並決心要改變這一切,讓漢朝重新回到當年的開國盛世,不斷的強盛起來。所以在他登基之後,他便開始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而正是這些改革才使得漢朝能夠重新的強盛起來,變成一個周邊民族都畏懼的國家。而這也為漢朝日後的統治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基礎與經濟基礎。
在當時周邊的少數民族以匈奴為首,紛紛侵略我國的中原地區。而當時由於漢朝剛剛經歷了楚漢爭霸,國力空虛且兵力不足,無力抵抗少數民族的進攻。於是便年年割地求和,祈求少數民族的停戰,且每年還會被少數民族騷擾邊境,導致民不聊生,怨言極大。而在漢武帝上臺之後,一掃之前避戰求和的狀態,而是主動出擊抽調全國的青壯男子參軍,組建了一支新的軍隊。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後,漢武帝御駕親徵,親自帶領軍隊來到了當時的邊境地區。而當時的匈奴首領還以為漢武帝和以前的皇帝一樣,會乖乖的向他們繳納貢品,然後乞求投降,所以對漢武帝不屑一顧,甚至大加嘲笑。而漢武帝卻心下一喜,並利用了匈奴人的情敵突然出擊,將匈奴軍隊打得潰敗而逃,甚至一度攻進了匈奴的大本營,打的匈奴節節敗退,並且主動俯首稱臣,乞求漢武帝的原諒。
而且正是這一戰打出了漢朝的威風,使得周邊少數民族都對漢朝的這位新皇帝感到十分的畏懼,並紛紛前來都城祝賀漢武帝,為漢武帝獻上禮品,以祈求漢武帝的保佑。在小編看來,也正是漢武帝這種以暴制暴的強硬作風,才使得漢朝在周邊的少數民族侵略之中立住了腳,為他日後的經濟發展打下了基礎。
而在當時,由於各類思想充斥著漢武帝所統治的漢朝,導致當時人心不齊,四分五裂。而為了清除這種狀況,漢武帝啟用了一名名叫董仲舒的學者,並大加採納他的意見,廢除了中國境內除了儒學之外的所有學術學說,使得中國境內只有儒術能夠得以傳播。而在這個政策推行初期,引起了當時許多人的不滿,認為漢武帝這種做法是不符合人道的。然而在推行了一段時間之後,全國上下所有人都在學習儒家學說,並積極的考取功名,一方面為了漢朝的人才培養打下了基礎,另一方面也消除了許多不必要的紛爭,使得民間更加的團結統一,和諧一心,從而大大加強了漢朝的國力。
而在那個時候,依然有許多的反對者,所以反對的聲音絡繹不絕。為了解決這種狀況,漢武帝將這些反對的人假意邀請赴宴,希望他們能夠談談他們對於漢武帝政策的想法,而背地裡卻安排了軍隊,他們一露面就將他們通通抓了起來,如果他們願意表示臣服,那邊放回去,如果不願意就殺掉。通過這樣的鐵血手段,使得當時的反對的聲音一下子煙消雲散,漢武帝也得以施行自己的統治。在小編看來,漢武帝的手法雖然有些心狠手辣,甚至可以說是殘忍,然而卻頗富成效,拋去了那些沒有必要的環節,直達本質,簡單而有效的解決了問題。
小編認為在如今這個社會上,我們也需要像漢武帝一樣,這並不是說要我們像他一樣的專橫與殘暴,而是要透過事物的表象來看到事物的本質,並抓住這個本質,集中力量解決這個本質的問題,從而快速而高效的解決這些問題的衍生問題,但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該採用的手段應該要根據環境而不斷變化,不能一味強硬,也不能一味懦弱,如何把握好這之間的一個度就是我們人生中的畢生修行。大家覺得呢?你們如何評價漢武帝呢?歡迎留言和小編一起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