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端午節,說到端午節大家會想到粽子龍舟。當然也應該想到愛國詩人屈原,就是這麼一位愛國詩人不被重用,秦將白起攻破楚都的時候,屈原悲憤交加,懷石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
1953年,屈原被評為世界名人。當然這根毛主席密不可分,毛主席曾高度評價屈原,可以說毛主席是中國研究屈原的第一人,也是最具權威的人。
1953年的端午節前後,毛主席向世界和平大會獻上了一副屈原的畫像。大會上評出了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屈原名列其中,當然這根毛主席是密不可分的。
毛主席對屈原評價道:「屈原不僅是一個天才歌手,更是一名偉大的愛國者:無私無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個中國人的腦海裡。無論在國內國外,屈原都是一個不朽的形象。我們就是他生命長存的見證人。」
當時郭沫若深受毛主席的影響,創作了他一生的巨作《屈原》,在國內外獲得了一致好評。
毛主席早在長沙第一師範讀書的時候,就對《楚辭》愛不離手。自己對屈原更是讚不絕口,屈原的《離騷》他讀了不下於百遍。同時推薦給所有領導幹部閱讀,希望他們能夠有所感悟。
毛主席曾說:「劉邦為什麼能打敗項羽?因為劉邦同貴族出身的項羽不同,比較熟悉社會生活,了解人民心理。屈原如果繼續當官,他的文章就沒有了。因為丟了官,才有可能接近下層生活,才有可能產生像《離騷》這樣好的文學作品。知識往往是經過困難,經過挫折才得來的。」
毛主席提倡幹部要講真話時,說屈原是敢講真話的人,敢為原則而鬥爭,雖然不得志。
晚年毛主席收集很多關於屈原的資料,自己對《楚辭》一一做了批註。1972年9月27日晚,毛主席在中南海會見了日本首相田中角榮。 會見結束時,毛主席將一部裝幀精美的《楚辭集注》(《楚辭》共17篇,以屈原的作品為主)作為禮物贈送給田中角榮首相。
毛主席對屈原開創的騷體也是讚不絕口,他說「騷體是有民主色彩的,屬於浪漫主義流派,對腐敗的統治者投以批判的匕首。屈原高居上遊。宋玉、景差、賈誼、枚乘略遜一籌,然亦甚有可喜之處。」「騷體是有民主色彩的」,是「批判的匕首」,「屈原高居上遊」,這是毛主席對屈原以及其開創的騷體,進而對屈原精神作出的現代性評價!
為了表達自己對屈原的敬意,毛主席寫了一首《七絕屈原》:「屈子當年賦楚騷,手中握有殺人刀。艾蕭太盛椒蘭少,一躍衝向萬裡濤。」
也正是毛主席對屈原的推崇,讓愛國詩人屈原能夠被世人所熟知,最後推向全世界。雖然韓國一直說屈原是韓國人,但是這一定程度上顯示了屈原的世界影響力。
端午節我們要記住屈原,但是同時也不要忘記了把屈原推向世界的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