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離騷》,很多生僻字卻常被後世引用

2020-12-10 小學微課堂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文章引用「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等詩句,這些詩句都出自戰國屈原的《離騷》。

離騷

……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餘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既替餘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

這幾句是說:

我揩著眼淚啊聲聲長嘆,可憐人生道路多麼艱難。

我雖愛好修潔嚴於責己,可早晨進諫晚上即遭貶。

他們彈劾我佩帶蕙草啊,又因我採白芷加我罪名。

這是我心中追求的東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後悔。

《離騷》是中國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創作的詩篇,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此詩以詩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為中心。前半篇反覆傾訴詩人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表達要求革新政治的願望,和堅持理想、雖逢災厄也絕不與邪惡勢力妥協的意志;後半篇通過神遊天界、追求實現理想和失敗後欲以身殉的陳述,反映出詩人熱愛國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詩運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話傳說和豐富的想像,形成絢爛的文採和宏偉的結構,表現出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並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的「騷體」詩歌形式,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屈原(約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 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後,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楚國。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開闢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楚辭之祖」,楚國有名的辭賦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響。 屈原作品的出現,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獨創的新時代 ,其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以屈原作品為主體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之一,以最著名的篇章《離騷》為代表的《楚辭》與《詩經》中的《國風》並稱為「風騷」,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璀璨明珠,「逸響偉辭,卓絕一世」。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的「求索」精神,成為後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種高尚精神。

相關焦點

  • 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約公元前340~前278),中國最早的大詩人。名平,字原。又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時楚國貴族。開始時,輔佐(zuǒ)懷王,做過左徒、三閭(lǘ)大夫。
  • 屈原,愛國詩人,了解其愛國情懷!
    屈原是我國的最早的愛國詩人,是戰國末期地地道道的楚國人,從小就生活在一個有錢的家庭裡,聰明伶俐,年輕時期飽讀詩書為他後來成為大詩人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戰國時代,年輕的屈原就寫出來了《離騷》,《天向》等不朽的愛國詩篇,文章生動的闡述了當時時代的變化,也謳歌了以屈原為代表的一代愛國詩人高尚情懷。
  • 永恆的、偉大的屈原
    為官後屈原忙於變法改革,制定了很多的法製法令,但是它的這些動作得到了很多舊貴族和頑固勢力的反對和抵制,面對惡勢力的鬥法,屈原堅持變法,受到了窮苦百姓的支持,按照變法的形勢,舊勢力有面臨著覆滅的趨勢。可惜的是屈原因為上官大夫之讒見疏,隨後被罷黜左徒,之後更是第一次被流放.
  • 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
    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著名的詩人,政治家。屈原在文學上的成功是無可比擬的,但是他在政治上的抱負卻沒能實現。他因為比較正直不畏權勢,受到了貴族的排斥。公元前278年,楚國都城被秦軍攻破,屈原最終因為不忍心國家破碎滅亡,而跳下汨羅江自盡身亡。
  • 古代史:愛國詩人——屈原
    你還記得去屈原嗎?他的《離騷》千古流傳,至今還在我們的高考必背上面,但你了解屈原這個人嗎?今天小編帶領大家走近屈原,希望你們喜歡。這是一個古老的故事,它講的是一位愛國詩人的遭遇,展示了一個偉大人物的高尚品質和情操。這位詩人就是屈原。
  • 【賞析】屈原《離騷》
    《離騷》是戰國時期著名詩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詩人從自敘身世、品德、理想寫起,抒發了自己遭讒被害的苦悶與矛盾,斥責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與朝政日非,表現了詩人堅持「美政」 理想,抨擊黑暗現實,不與邪惡勢力同流合汙的鬥爭精神和至死不渝的愛國熱情。《楚辭》篇名。屈原的代表作。 370多句,2400多字,為中國古代最長的政治抒情詩。
  • 屈原:偉大愛國詞賦家身世未解之謎及他一生中的著作
    屈原:偉大愛國詞賦家身世未解之謎及他一生中的著作眾所周知,屈原在中國歷史上擁有非常高的地位並且也是中國第一位愛國詩人,是中國一種文學方式的奠定者,他生活在戰國時期的楚國。雖然都有種種的結論但是都未有令人信服的實證,但主要的原因還是對於屈原的記載當時史書基本沒有,而屈原主要的輝煌事跡是在後期基本晚年的時候,所以對於我們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都抱有一種神秘的色彩。
  • 屈原《離騷》中的「離騷」是啥意思?
    「屈原放逐,乃賦《離騷》。」這句話是司馬遷在《史記》裡說的,告訴人們磨難可以促人奮進的道理,同時也簡略地揭示了屈原的命運。作為詩賦的開創者,屈原對中國古代詩詞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也印證了「國之不幸詩家幸」的至理名言。 屈原(前340-前278),羋姓,屈氏,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國(今湖北秭歸)人,詩人、政治家。曾官至左徒,三閭大夫,一生致力於國家的強盛,主張聯齊抗秦,卻屢遭讒言與排擠。
  • 「離騷」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屈原的詩作稱為《離騷》?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世溷濁而嫉賢兮,好蔽美而稱惡」、「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這些詩句皆出自屈原的著作《離騷》。那麼,「離」和「騷」各是什麼意思呢?
  • 詩歌飛揚第一百四十二集《離騷》節選 作者:屈原 朗誦嘉賓:長明
    表現了詩人堅持「美政」 理想,抨擊黑暗現實,不與邪惡勢力同流合汙的鬥爭精神和至死不渝的愛國熱情。「離騷」,東漢王逸釋為:「離,別也;騷,愁也。」《離騷》以理想與現實的衝突為主線,以花草禽鳥的比興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徵,藉助於自傳性回憶中的情感激蕩,和復沓紛至、倏生倏滅的幻境交替展開全詩。作品傾訴了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哀民生之多艱」,嘆奸佞之當道。
  • 湖科大吳廣平教授為青年學生講述屈原《離騷》的元典價值與範式意義
    吳廣平一開始先介紹了屈原的生平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被譽為「中華詩祖」、「東方詩魂」。屈原的出現,標誌著中國的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 屈原的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
  • 研究性寫作:衷怨託離騷,孤忠報祖國 ——淺談《離騷》中的象徵與修辭(2019年高考作文預測及佳作點評)
    「離」是遭受的意思,「離騷」就是遭受憂愁的意思。在《離騷》中,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因運用了大量的象徵、對比、想像與聯想等表現手法,運用了比興、誇張、排比、對偶等修辭手法,而成為浪漫主義文學的濫觴。在內容上,屈原表明了明確的政治態度和堅定的人生信念,洋溢著強烈的愛憎情感和愛國精神,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②《離騷》運用大量象徵等手法,營造了憂鬱悽美的情境,更表達了憂傷悲憤的感情。
  • 屈原:愛國精神 批判精神
    2.深沉執著的愛國感情屈原以一顆赤子之心,深深眷戀著自己的祖國。在朝之時,他竭忠盡智,輔佐懷王,力圖振興楚國;「既疏」之後,他仍繫心君國,不棄「存君興國」之志。詩人把個人的進退、生死置之度外,而把君國的命運、前途繫於心中。楚國容不下他,他卻離不開楚國。那時候,七國並爭,諸侯割據,人刁.盡可自由流動。
  • 我國歷史上的著名愛國詩人屈原其實姓什麼 7.16螞蟻莊園今天答案
    我國歷史上的著名愛國詩人屈原其實姓什麼 7.16螞蟻莊園今天答案 2020年7月16日,支付寶的螞蟻莊園小課堂的問題有不少小夥伴是關於歷史的
  • 讓屈原的愛國精神永遠流傳下去
    韶關市朗誦協會朋友告訴我,在端午節朗誦會上朗誦我寫的《天問》一詩,讓我回憶起在屈原故裡參觀時的點點滴滴。這首詩是我在參觀了屈子祠後有感而作的,作為一名喜歡寫詩的人,沒有到過屈子祠,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到屈子祠,到汩羅江,去感受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汩羅江邊吟詠《離騷》、《天問》、《九歌》,這是對屈原的最好懷念。  彈指又是端午時,湞武兩江又聞龍舟聲。
  • 溫總理引用詩句: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掩卷之後,有哪些問題常使你難以入眠?」溫總理回答說:「你實際上在問我關於讀書和思考的問題。讓我引用中外名家的詩詞著作,它可以形象地告訴你我是一個怎樣的人,經常讀哪些書,在思考什麼問題。『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衙齋臥聽簫簫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 春秋戰國那些事30:愛國詩人屈原,究竟是怎樣一個神奇的存在?
    今天我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楚辭》這部作品的創始人也是重要的代表人物屈原,從中探索那個時代文人墨客創作時最真實的想法。屈原是戰國時期我們耳熟能詳的一位文學家,也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愛國詩人。他的《離騷》等著作,文風瀟灑恣意,想像豐富而精妙,因此他被公認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但是屈原本身並非僅僅是文學家這麼簡單。
  • 愛國詩人屈原
    又是端午節了,又是吃粽的時候,又該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了。如今粽子一年四季都有得吃,今天是要吃出儀式感。在此祝朋友們端午安康!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浪漫主義詩人,更是一位愛國主義詩人。代表作《離騷》。屈原早年深受楚懷王信任,對楚國進行過一系列的改革。但是得罪了很多貴族,遭到排擠誹謗,逐漸失去了楚懷王的信任,多次被流放。最後在白起攻破楚都後,非常絕望的沉江自殺。實際上我並沒有對屈原的生平事跡作更多的了解。上面做的簡單介紹,也只是照本宣科。
  • 屈原:吾將上下而求索 愛國主義詩人(續)
    他知道自己的失敗是由於小人的中傷:「眾女嫉餘之蟻眉兮,謠深謂餘以善淫」,而君王又不了解實情,聽信讒言而對他發怒:「荃不察餘之中情兮,反信讒而資怒」,他感到萬分委屈,但他決不隨波逐流以從時俗:「民生各有所樂兮,餘獨好修以為常「」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 屈原: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的法定節日,這個節日是為了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圖一)。因為屈原在那一天淚投汨羅江。端午節那天家家戶戶都會插上艾蒿,喝雄黃酒,是為了驅邪避兇希望自己不被邪氣入侵。同時那天人們都會吃粽子(圖二)、划龍舟(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