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

2020-12-13 孤寂纏的身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的法定節日,這個節日是為了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圖一)。因為屈原在那一天淚投汨羅江。端午節那天家家戶戶都會插上艾蒿,喝雄黃酒,是為了驅邪避兇希望自己不被邪氣入侵。同時那天人們都會吃粽子(圖二)、划龍舟(圖三)。並且向水裡投入米,是為了紀念屈原,因為相傳在他投江的那天,百姓痛哭流淚向江裡投入米,希望魚蝦不要吃了他的屍體,因此這個習俗一直流傳至今,划龍舟、吃粽子等其他的端午活動都表達了人們對屈原的紀念。作為楚國的愛國人士屈原當時為什麼要選擇投江呢?是他攢夠了失望,對這個國家,對皇帝還是他想用投江來喚醒楚懷王,以死來表達對國家的熱愛。但是不管是什麼原因,對於這樣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我們都應尊敬他,因為他的精神值得我們永遠的學習。那麼我們來分析下屈原為什麼要投江。

屈原是楚國的貴族,從小就讀詩書,寫文字,因此長大之後他十分有才,也得到了當時楚懷王的賞識,楚懷王對他也是委以重用,但是當時朝中的大臣看到他有才,再加上大王對他的賞識就排擠他。他們四處誹謗,刁難屈原,並且在大王面前說他的壞話。因此楚懷王也漸漸地疏遠他,他也被流放得不到重用。由於當時秦國很強大,他的聯齊抗秦的策略也不被聽取,因此他十分的失望,自己空有一腔報國的熱情與才華卻得不到別人的賞識,想要為國家做貢獻保衛國家卻無法出力,最終沮喪到極點的屈原跳入汨羅江中。

他的投江一方面是因為自己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失望。他很想為這個國家出力,獻計獻策,然而楚懷王就是不重用他,就是不聽他的建議反而聽信小人的話,致使國家一點點的被侵佔。對於強大的秦國他有好的計策可以保衛國家,但是楚懷王對他是一次又一次的流放,致使他的理想他的報復在一點點的破滅,眼看著自己的年紀越來越的,越來的越年邁,國家在一點點的被蠶食,他十分的焦急與擔心,但是沒有人給他機會去大展拳腳,他的思想他的政策無法得到實現,在一次次的失望之後,他已經沒有活下去的信念,他想用死表達著自己這個國家對這片國土的熱愛,但同時他也是對自己不受重用的失望,以死表達自己的忠貞,對國家的至死不渝。

另一方面是他想用自己的死來表達他對楚國對楚懷王的忠心,對奸臣導致國家滅亡的憎恨,也是想表達君主要重用人才,不要聽信小人之言,是用他的死來表達他的忠心,對於國家他沒有二心。他是全心全意的為這個國家,為人民,想要保衛國家不被秦國滅掉。他的投江是對君主對與朝廷的失望,奸佞小人當道,忠臣得不到重用,江山破滅使得他傷心到幾點,自己的理想得不到實現,他帶著遺憾投入了江中,他是想像世人表達他的忠貞不渝,不與世俗之人同流合汙,想要保持自己的清白高潔。

屈原投江,一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就這樣憤怒的離去,他的離去是他常年被流放的身心疲憊,是他對於世俗之人的厭惡還是他自己報國無門的失望。他早年得到重用為國家的治理提出自己的見解,那是楚國出現了繁榮昌盛的局面,但是隨著他的才華出眾再加上他的性格,他受到其他人的排擠、誣陷,使得楚懷王將他流放,從此得不到重用,眼看著國家在一點點的衰敗,然而自己的建議得不到採納,他焦急萬分,他在為這個國家、為人民、為君主而擔心。在一次次的流放一次次的打擊之後,他看不到任何的希望,對於這個國家他不能再貢獻一份力量了,在失望到極點的時候,他想到的只有以死明志,用自己的死來表達他對國家的忠心與熱愛;用自己的死來表達他對世俗憤怒,對奸佞小人的厭惡,對楚懷王的失望;用自己的死來表達自己對於理想的追求,自己的理想抱負得不到實現,表達自己的忠貞與高潔;用自己的死表達自己與國家同生死,國在人在,國滅人亡。對於這樣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呢?

圖片來自網絡,文章作者原創,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屈原:吾將上下而求索 愛國主義詩人(續)
    屈原屈原作為一位政治家,沒有能夠挽回楚國滅亡的命運,可他作為一位愛國詩人,卻為我們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據《漢書·藝文志》記載有二十五篇)。這些詩篇永遠留在了人民的心巾,人民永遠敬愛這位偉大的詩人。每年農曆五月五日屈原殉難這一天,人們都用划龍船、吃粽子等方式來紀念他。划龍船是表當年楚國人民搶救打撈屈原的情景,包粽於最初是投到劉裡系祀屈原的。這個風俗後來傳到了朝鮮、日本、越南和馬來西亞。
  • 歷史劇《屈原》的愛國主義思想
    歷史劇《屈原》是我國著名的學者、浪漫主義詩人郭沫若與1942年創作的一部浪漫詩劇。這部歷史劇以我國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浪漫主義愛國詩人屈原為典型,不惜筆墨描寫刻畫,渲染主人翁屈原的高潔品格,愛國主義的情懷。
  • 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
    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著名的詩人,政治家。屈原在文學上的成功是無可比擬的,但是他在政治上的抱負卻沒能實現。他因為比較正直不畏權勢,受到了貴族的排斥。公元前278年,楚國都城被秦軍攻破,屈原最終因為不忍心國家破碎滅亡,而跳下汨羅江自盡身亡。
  • 永恆的、偉大的屈原
    永恆的屈原屈原,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詩人,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愛國主義詩人,同時也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代表作家,被譽為「中華詩祖」。「丹陽之戰」楚懷王兩次伐秦兵敗,漢中郡淪陷,楚懷王重新啟用屈原,可是沒過多久,屈原被奸人讒言所害再次流放漢北,楚懷王死後,屈原被放逐到江南,流放期間屈原寫下了中國歷史上最長的抒情詩《離騷》,離騷通過大量的比喻象徵手法生動形象的敘述了屈原的一生。離騷塑造了一個生動形象、個性鮮明的主人公,同時也彰顯了屈原偉大的思想的崇高的個人品格。
  • 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約公元前340~前278),中國最早的大詩人。名平,字原。又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時楚國貴族。開始時,輔佐(zuǒ)懷王,做過左徒、三閭(lǘ)大夫。
  • 古代文學:思想內容——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懷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古代文學:思想內容——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懷,對中國古代文學的鑑賞顯然是討論其現代意義的前提條件。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鑑賞過程中,如下的思想內容無疑是值得我們汲取的: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懷。在我國古代文學中,愛國主義是一個傳統的主題,為歷代多數文學家所珍重。散文家班固說:「愛國如饑渴」;詩人陸遊則唱道:「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嶽飛更是豪邁地說道:「以身許國,何事不可為?」他們的愛國之情,憂國之心無疑讓後人為之動容和折服。
  • 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重溫屈原憂國情懷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在汨羅江畔寫下《離騷》,激勵了無數愛國志士為國家獨立和民族振興殫精竭智、前赴後繼。時至今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千古名句仍廣為傳頌,鼓舞著新時代的建設者不忘初心、攻堅克難。
  • 人物誌:我國文學史上一顆獨具異彩的明星——屈原
    唐代大詩人李白說:「屆平詞賦懸日月,楚王臺樹空山丘」(《江上吟》)。屈原的名字將象日月當空一樣,永遠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景仰和懷念。《九章》是屈原的一組述志詩,總題為後人所加。《九章》中的《桔頌》,是屈原早期的作品,是詠物詩。它借詠物以詠人,表面上是頌桔,實際上是以桔樹自喻,抒發詩人熱愛祖國、堅貞不二的感情。
  • 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離騷》,很多生僻字卻常被後世引用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文章引用「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等詩句,這些詩句都出自戰國屈原的《離騷》。《離騷》是中國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創作的詩篇,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此詩以詩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為中心。前半篇反覆傾訴詩人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表達要求革新政治的願望,和堅持理想、雖逢災厄也絕不與邪惡勢力妥協的意志;後半篇通過神遊天界、追求實現理想和失敗後欲以身殉的陳述,反映出詩人熱愛國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 屈原,愛國詩人,了解其愛國情懷!
    屈原是我國的最早的愛國詩人,是戰國末期地地道道的楚國人,從小就生活在一個有錢的家庭裡,聰明伶俐,年輕時期飽讀詩書為他後來成為大詩人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戰國時代,年輕的屈原就寫出來了《離騷》,《天向》等不朽的愛國詩篇,文章生動的闡述了當時時代的變化,也謳歌了以屈原為代表的一代愛國詩人高尚情懷。
  • 中國偉大詩人屈原是怎麼死的?這些端午節的傳說,你又知道嘛?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都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因為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跳河自殺了。那麼屈原為什麼要在端午節這選擇投江自盡呢?說法其一:當時屈原跳的這條江叫做泊羅江,當時屈原心懷愛國之志,犯顏進諫被朝中佞臣誣陷,導致自己一個貴族公子遭到流放,當時走到了泊羅江,正好看到了自己的國家正在被秦國攻打,知道楚國已經逃不掉滅亡的災難,憤怒之下跳江自盡。
  • 偉大詩人屈原為什麼跳河自殺?
    偉大詩人屈原為什麼跳河江自殺?
  • 讀故事 品古建丨端午節的故鄉 屈子祠閃耀著一個詩人的偉大靈魂
    讀故事 品古建丨端午節的故鄉 屈子祠閃耀著一個詩人的偉大靈魂 2020-06-25 14:40:39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作者:王銘俊] [編輯:潘華]字體:【大 中 小】 一江浩浩蕩蕩的水,一座世世代代的祠,一部沉沉甸甸的史,2300多年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行吟汨羅江畔,後殉節投江魂歸於此。
  • 讓屈原的愛國精神永遠流傳下去
    韶關市朗誦協會朋友告訴我,在端午節朗誦會上朗誦我寫的《天問》一詩,讓我回憶起在屈原故裡參觀時的點點滴滴。這首詩是我在參觀了屈子祠後有感而作的,作為一名喜歡寫詩的人,沒有到過屈子祠,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到屈子祠,到汩羅江,去感受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汩羅江邊吟詠《離騷》、《天問》、《九歌》,這是對屈原的最好懷念。  彈指又是端午時,湞武兩江又聞龍舟聲。
  • 古代史:愛國詩人——屈原
    你還記得去屈原嗎?他的《離騷》千古流傳,至今還在我們的高考必背上面,但你了解屈原這個人嗎?今天小編帶領大家走近屈原,希望你們喜歡。這是一個古老的故事,它講的是一位愛國詩人的遭遇,展示了一個偉大人物的高尚品質和情操。這位詩人就是屈原。
  • 端午和屈原有什麼關係 他的事跡讓後人感動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清楚提到端午必定會想起屈原,屈原是我國一名偉大的愛國詩人,因眼睜睜看著祖國被侵略而無能為力,於是投江自盡,他的愛國精神得到了後人的稱讚。   端午節和屈原有啥關係?   南朝吳均所著的《續齊諧記》有這樣的記載「: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是日投汨羅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由此可見民間傳說也是有一些根據的。
  • 如果屈原不再寫進中國歷史,最開心的是不是韓國人?
    歷史名人們在我國古代起到了很深遠的影響,我們能有今天,歷史上的那些偉大的人,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然而近年來,無數的名人偉人都數度被各種專家教授質疑,對他們的歷史價值提出異議。七年級上冊的歷史教科書,最新改版的一冊,我國著名而又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從歷史課本當中消失了。據說消失的原因是,「屈原」,有可能是假的。屈原是假的麼?我們不知道,我們只知道屈原的偉大和愛國,屈原的投江自盡,以及為了紀念屈原代代相傳的端午節和製作的粽子。
  • 屈原:偉大愛國詞賦家身世未解之謎及他一生中的著作
    屈原:偉大愛國詞賦家身世未解之謎及他一生中的著作眾所周知,屈原在中國歷史上擁有非常高的地位並且也是中國第一位愛國詩人,是中國一種文學方式的奠定者,他生活在戰國時期的楚國。但是屈原在學術界存在著一些爭議,因為這些爭議關乎著屈原的一些生平所以紅果果對這些也非常感興趣,都說人的生日應有一個確切的日期,但是我們偉大詩人屈原的生日確定的日期,由於史料稀少,使得屈原的生、卒充滿神秘的色彩。關於屈原的生日都有十多種的說法,推法各異。清代劉夢鵬的《屈子紀略》推定日期為公元前336年;清代曾耀湘《屈子編年》推定為公元前335年;清代鄒漢勳的《屈子生卒年月日考》推定為公元前343年。
  • 我國歷史上的著名愛國詩人屈原其實姓什麼 7.16螞蟻莊園今天答案
    我國歷史上的著名愛國詩人屈原其實姓什麼 7.16螞蟻莊園今天答案 2020年7月16日,支付寶的螞蟻莊園小課堂的問題有不少小夥伴是關於歷史的
  • 端午:屈原——達官顯貴的著名詩人
    屈原畫像我是古帝高陽氏的子孫,我已去世的父親字伯庸。這是戰國時期的著名詩人屈原在他的詩歌《離騷》中以這樣的開場白,介紹自己出身的高貴!彰顯了他的偉大思想和崇高的品格!這首詩是我們在中學時的必修課,帝族出身的他被貶後,仍保持自己偉大的政治格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在困局中的探索,也是當今的仁人志士信奉和追求真理的崇高精神!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