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離騷》中的「離騷」是啥意思?

2020-12-13 騰訊網

「屈原放逐,乃賦《離騷》。」這句話是司馬遷在《史記》裡說的,告訴人們磨難可以促人奮進的道理,同時也簡略地揭示了屈原的命運。作為詩賦的開創者,屈原對中國古代詩詞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也印證了「國之不幸詩家幸」的至理名言。

屈原(前340-前278),羋姓,屈氏,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國(今湖北秭歸)人,詩人、政治家。曾官至左徒,三閭大夫,一生致力於國家的強盛,主張聯齊抗秦,卻屢遭讒言與排擠。

周赧王二年(前313),屈原被流放漢北地區(今河南西峽、淅川一帶),流放期間,寫下《離騷》等膾炙人口的作品。

楚懷王二十六年(前303),齊、韓、魏三國聯合攻楚,聲討楚違背縱約。楚向秦求救,還把太子送到秦國作人質。第二年,楚太子殺了秦大夫逃回楚國。楚懷王二十八年(前301),秦以此為藉口,聯合齊、韓、魏攻楚,昏庸的楚懷王這時才想起齊楚聯盟的重要,讓太子質於齊以求齊楚聯盟反秦,但為時已晚。周赧王十六年(前299),秦又攻楚,取楚八城,秦昭王趁機「邀請」楚懷王在武關(今陝西商縣東)相會。這是典型的「鴻門宴」,屈原和昭雎等力勸懷王不要赴會,懷王不聽勸阻,執意入秦被扣,最終客死秦國。

楚頃襄王即位,更是昏庸無道,聽信令尹子蘭的讒言,再逐屈原於沅湘一帶,從此楚國內亂頻仍,國無寧日。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揮兵南下,攻破郢都,楚亡。白起被稱為「殺神」,在秦趙長平之戰中將趙國降卒40萬全部坑殺,只留下240個年紀小的士兵回趙國報信。白起的暴行印證了泰戈爾的名言:「當人是獸時比獸還壞。」

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於五月五日懷抱大石投汨羅江而死。當地百姓划船救人,投粽子餵魚,防屈原遺體被魚所食,後逐漸形成儀典,每到農曆五月初五日,人們吃粽子、划龍船,以紀念屈原,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

2017年5月29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

屈原是我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三位分別是:波蘭天文學家日心說創始人哥白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作家弗朗索瓦·拉伯雷,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屈原創立了「楚辭」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傳統。( 「香草美人」是指用香草和美人比喻美好事物和忠貞思想。)

屈原的代表作《離騷》,抒發了自己遭遇讒害的苦悶與矛盾,斥責楚王昏庸、群小猖獗與朝政日非的心情,表現了詩人堅持「美政」理想及不與邪惡勢力同流合汙的鬥爭精神和至死不渝的愛國熱情。

關於「離騷」二字的涵義,古今說法不一。東漢著名文學家王逸在《楚辭章句》中釋為「別愁」,後人多從其說,用今天的話說,「離騷」就是作者遭遇離別、感到憂愁而寫成的詩句。

《離騷》全詩文採斐然,盪氣迴腸,但又佶屈聱牙、晦澀難懂,即使文化不低的人也需藉助詞典解釋方可略懂一二。其經典詩句如: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也。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指九天以為正兮,夫惟靈修之故也……

屈原對中國文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漢代以後的文人雅士無不對屈原推崇備至。西漢文學家賈誼才高受嫉,謫遷長沙,作《吊屈原賦》,以屈原自擬;晉陶淵明《感士不遇賦》:「夷皓有安歸之嘆,三閭發已矣之哀。雖懷瓊而握蘭,徒芳潔而誰亮?」直把屈原的旨趣當作自己的行為準則;唐李白稱:「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杜甫則聲言不僅要學習屈原作品的文採,而且要學習屈原作品的思想內容,在《戲為六絕句》中說:

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

竊攀屈宋宜方駕,恐與齊梁作後塵。

南宋詞人劉克莊在金人入侵的形勢下,賦詩言志,頌揚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表達自己決不屈膝投降的堅定信念和決心:

羋姓且為虜,纍臣安所逃。

不能抱祭器,聊復著《離騷》。

1961年秋,毛澤東寫了一首《七絕·屈原》,歌頌其為堅持真理而獻身的驚世之舉及以詩作匕首、以死醒世的戰鬥精神:

屈子當年賦楚騷, 手中握有殺人刀。

艾蕭太盛申椒少, 一躍衝向萬裡濤。(作者:賢聞)

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或shiwen_xuexi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相關焦點

  • 「離騷」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屈原的詩作稱為《離騷》?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世溷濁而嫉賢兮,好蔽美而稱惡」、「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這些詩句皆出自屈原的著作《離騷》。那麼,「離」和「騷」各是什麼意思呢?
  • 【賞析】屈原《離騷》
    王逸《楚辭章句》題作 《離騷經》,宋代洪興祖在《楚辭補註》中指出:「蓋後 世之士祖述其詞,尊之為經耳。」也有人稱之為《離騷 賦》,或簡稱《騷》。自漢迄南北朝,《離騷》又常被 舉作屈原全部作品的總稱。在文學史上,還常以「風」、「騷」並稱,用「風」來概括《詩經》,用「騷」來概 括《楚辭》。《離騷》中詩人用了許多比喻,無情地揭露了統治集團的醜惡,抨擊了他們的奸邪、縱慾、貪婪、淫蕩和強暴。
  • 《史記》16 屈原與離騷
    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
  • 你知道「離騷」的意思嗎?
    首先,《離騷》寫於戰國時期,作者是屈原,關於這個《離騷》的作者,一度還引來了爭議,一度有「屈原否定論」的熱潮,認為是淮南王劉安寫的,如果《離騷》的作者不是屈原,那麼《離騷》的題目的意思也會發生改變,但隨著1977年, 安徽阜陽雙古堆
  • 使用Python分析屈原《離騷》中高頻詞並生成詞雲圖
    今天,我們主要對這位偉大人物的一部巨著《離騷》進行分析,利用Python中WordCloud庫生成該部巨著中常用詞的詞雲圖,來進一步了解這位偉大人物。端午節與屈原關於屈原《離騷》的寫作背景及意義,大家自行提問。
  • 古文中的「離騷」二字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何屈原要以此為詩名?
    在華夏民族數千年的歷史天空中,屈原這名字無疑是最為耀眼的一個明星。端午節這個節日的起源,最初就是為了祭奠屈原,傳頌他的愛國精神。當然除了愛國,屈原留給我們的還有偉大的浪漫主義文學,被譽為「辭賦之祖」「中華詩祖」,他所開創的「楚辭」乃是唯美詩歌文化的先驅,而《離騷》無疑是其聲名最盛的代表作!可與《詩經》並稱「風騷」!
  • 每天一首古詩詞:《離騷》屈原
    早晨我在大坡採集木蘭,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時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謝變化有常。我想到草木已由盛到衰,恐怕自己身體逐漸衰老。君王不趁早修好美德,又怎能將不好法度改掉?乘上千裡馬縱橫馳騁吧,來呀,我在前引導開路!1.離騷:離別的憂愁。王逸《楚辭章句·離騷小序》:離,別也;騷,愁也。此題目之義,歷來多有爭議。2.高陽:楚之遠祖顓頊之號。
  • 《離騷》中的神秘女性究竟是誰?屈原給後人留下哪些名言警句?
    在《離騷》中提到一個神秘的女性——女嬃。「女嬃之嬋媛兮,申申其詈予」,她總是以長者的口吻親切地責備、規勸著屈原,焦慮不安地關心著屈原的命運。沅湘一帶特別是秭歸地區民間傳說或講女嬃是屈原姊,或說是屈原的女兒。今人郭沫若在《屈原研究》、《屈原賦今譯》中指女嬃為屈原的侍女。遊國恩《屈原》則認為女嬃是屈原假設的師傅、保姆一類老年女性。 1、後皇嘉樹,桔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深固難從,更壹志兮。
  • 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離騷》,很多生僻字卻常被後世引用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文章引用「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等詩句,這些詩句都出自戰國屈原的《離騷》。離騷……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餘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既替餘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 研究性寫作:衷怨託離騷,孤忠報祖國 ——淺談《離騷》中的象徵與修辭(2019年高考作文預測及佳作點評)
    ,孤忠報祖國——淺談《離騷》中的象徵與修辭①《離騷》在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中釋為「離憂」:離騷者,猶離憂。「離」是遭受的意思,「離騷」就是遭受憂愁的意思。在《離騷》中,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因運用了大量的象徵、對比、想像與聯想等表現手法,運用了比興、誇張、排比、對偶等修辭手法,而成為浪漫主義文學的濫觴。在內容上,屈原表明了明確的政治態度和堅定的人生信念,洋溢著強烈的愛憎情感和愛國精神,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②《離騷》運用大量象徵等手法,營造了憂鬱悽美的情境,更表達了憂傷悲憤的感情。
  • 楚辭《離騷》賞析
    屈原的作品,以縱恣的文筆,表達了強烈而激蕩的情感。漢儒曾說,《離騷》與《詩經》中《小雅》同為「忽而不傷」之作,明代詩人袁宏道於《敘小修詩》中駁斥道:《離騷》「忿懟之極」,對「黨人」和楚王都「明示唾罵」,「安在所謂怨而不傷者乎?」並指出:「勁質而多懟,峭急而多露」,正是「楚風」的特點。
  • 《離騷序》「露才揚己」作者考辨
    由此推測,《楚辭章句》在流傳中,後世或改《離騷後敘》「賈」為「固」,遂變「班、賈」為「班固」。而後人增補《離騷序》入《楚辭章句》時,遂依《離騷後敘》已被竄改的「班固以為露才揚己」而署名《離騷序》作者為班固。然而,此《離騷序》實為賈逵《離騷經章句》序,而另一篇《離騷贊序》則為班固《離騷經章句》序。
  • 湖科大吳廣平教授為青年學生講述屈原《離騷》的元典價值與範式意義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4月4日訊(通訊員 冼弘臻)4月2日下午,以「辭祖與辭聖——論屈原《離騷》的元典價值與範式意義」為主題的青馬講壇第八期第六講於湖南科技大學俱樂部舉行。全國優秀教師、該校人文學院教授吳廣平擔任主講人。
  • 詩歌飛揚第一百四十二集《離騷》節選 作者:屈原 朗誦嘉賓:長明
    「離騷」,東漢王逸釋為:「離,別也;騷,愁也。」《離騷》以理想與現實的衝突為主線,以花草禽鳥的比興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徵,藉助於自傳性回憶中的情感激蕩,和復沓紛至、倏生倏滅的幻境交替展開全詩。作品傾訴了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哀民生之多艱」,嘆奸佞之當道。主張「舉賢而授能」,「循繩墨而不頗」。提出「皇天無私阿」,對天命論進行批判。
  • 心悅誠服捧讀《離騷全圖》
    理解《離騷》全文,非常難,女嬃尚且不能理解屈原,更何況今世的我呢?但是還是要硬著頭皮上,不然欠自已一個諾言,一個心願。古文功底不足知難而上,再入課堂當一回學生也無妨。有些事情,現在不做,或許這輩子都不會做的。
  • 專欄·無軌列車|上海小人,從麻醬拌麵到離騷
    我去劉先生屋裡看伊,伊只做一樁事情,看報紙,一張《文匯報》,看幾個鐘頭,伊跟我講,伊連中縫都一字一句看。我滿震撼的,劉先生年輕時候,是多少歡喜畫圖的人,常常在火柴盒上面畫速寫。人老了,蕭疏起來,可以如此萬念具灰,一切不在眼睛裡,妹妹,這是什麼境界?
  • 《離騷序》「露才揚己」作者考辨-光明日報-光明網
    班固、賈逵各有《離騷經章句》行世,王逸籠統謂「班、賈」,並沒有確說為班固。由此推測,《楚辭章句》在流傳中,後世或改《離騷後敘》「賈」為「固」,遂變「班、賈」為「班固」。而後人增補《離騷序》入《楚辭章句》時,遂依《離騷後敘》已被竄改的「班固以為露才揚己」而署名《離騷序》作者為班固。然而,此《離騷序》實為賈逵《離騷經章句》序,而另一篇《離騷贊序》則為班固《離騷經章句》序。
  • 《離騷》教學設計及《吊屈原賦》
    了解屈原的生平思想,了解「楚辭體」的特徵和《離騷》的歷史地位;反覆誦讀,背誦詩中的名句;把握節選部分表現的詩人潔身自好、堅持正道的高尚節操。楚國貴族集團中的頑固派不斷打擊和排擠屈原,使他一生為之奮鬥呼號的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實現。他就用詩歌傾吐自己的憂愁幽思、纏綿悱惻的情緒。他的政治理想的內容就是「美政」包括兩個內涵:聖君賢相的政治和民本思想。他的代表作品:《離騷》,《天問》,《九歌》,《九章》。其中《離騷》是代表作。
  • 《離騷》| 太陽神鳥的光明之翼
    《離騷》那滿目光華的詩句,單是讀其一隅,詩篇之主心底的不甘,便已由紙間浸潤而出,恣意生長,執拗地染透了與詩歌相映的一段生命。總有一些時刻,因著言語的匱乏與世事的無常,而只餘存志於心的氣力。詩人歌詠著亙古不移的孑然之殤,又揚起長長的神思,寫下了滿目的痴心。若壯志難酬,便於詩篇中棲身罷。
  • 離騷原文及譯文教案
    2《離騷》教案 《離騷》全程教案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了解《離騷》是《詩經》以後的一次詩體大解放,是「楚辭」體的代表作品。2、通過學習《離騷》,了解文學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詩中的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懷。3、學會吟誦古詩詞,注意節拍、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