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的「離騷」二字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何屈原要以此為詩名?

2020-12-12 西府趙王爺

古人們在聊的「騷」,和咱們今天聊的「騷」不是一碼事兒!

在華夏民族數千年的歷史天空中,屈原這名字無疑是最為耀眼的一個明星。端午節這個節日的起源,最初就是為了祭奠屈原,傳頌他的愛國精神。當然除了愛國,屈原留給我們的還有偉大的浪漫主義文學,被譽為「辭賦之祖」「中華詩祖」,他所開創的「楚辭」乃是唯美詩歌文化的先驅,而《離騷》無疑是其聲名最盛的代表作!可與《詩經》並稱「風騷」!

知識點來了啊,所謂「風騷」最初可不是拿來形容人的氣質的,而是指代咱們古代兩種主要的詩歌表現形式,風指的是《詩經》的「國風」,「騷」則指的是《離騷》所代表的楚辭風格!

簡稱:「騷體」!

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為何他的詩集名字是《離騷》?「離騷」這兩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

曾經很多人認為「離騷」就是「離別」。還有人用《離騷》原文中兩句詩來說明,認為屈原已經解釋過了:

餘既不難夫離別兮,傷靈修之數化。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

朱季海先生在《楚辭解故》裡面對這種說法進行了批駁,有意思的是其論據用的也正是同樣的詩句。他說,屈原既然說「不難夫離別」,說明屈子之愁有大於離別者。

這種辯駁可以說一錘定音,很難去爭論,所以離別一說基本被淘汰了。

用現代的角度來看,這兩個字的確難懂,而且很難想像它和詩詞有什麼關係。所以,我們不妨從古代的角度出發探討。古代的語言表達方式和如今的有著比較大的差距,因為古代的造紙技術並不發達,所以古人一般會在竹簡或者是動物的毛皮上邊寫東西。

但是由於這些東西並不是像如今的紙一樣,在我們的身邊那麼普遍,所以古人寫東西的材料是十分珍貴的。為了讓自己能在有限的材料中,更加詳細地表達出自己的意思,所以古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些句子中,一個字可能是代表一個詞語,甚至多個詞語。

在《說文解字》中::「離,麗也」,代表著依附;「騷,擾也」,代表著不安和躁動!

咱咱們結合當時屈原的境況可以有著如下的結論:屈原是楚國人,雖被貶謫偏僻之地,但他依然心繫祖國,不願離去。故曰「離」。而當時楚國奸人當道,國力衰微,被強秦一步步緊逼蠶食,看著國家遭難,屈原卻無能為力,肯定是憂心忡忡,坐立不安,故曰「騷」。

這便是「離騷」二字的由來!

這個說法我們可以在歷史上找到許多的觀點佐證。

比如漢代學者王逸對《離騷》的註解說:

離,別也;騷,愁也。

而司馬遷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說:

離騷者,猶離憂也…… 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

司馬遷和王逸都認為「騷」是憂愁的意思,不同的是王逸認為「離」是離別,而司馬遷認為「離」通「罹」,意為遭受。但兩人其實都認同,「離騷」就是屈原被放逐之後的憂愁。這種說法通俗易懂,也比較合理,容易讓人接受。

屈原一生追求美,無論是政治還是自身還是文學,所以他的身上更是充滿了文人的憂鬱氣質,更經常的在文學中充分表達了自己對於國家對於一切的情感。

比如在《離騷》裡面就有著「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這樣直白的愛國情懷!

他的詩集主要表達了自己對於國家的熱愛、對於國家遭遇的不幸,以及對於自己遭遇的不幸的感慨,而詩集離騷」正是在題目上表明這是一本講述自己不幸遭遇的文學作品,裡邊表達了自己的離別愁緒。

所以大詩人屈原在寫自己的詩集的時候,用的《離騷》這個名字對於他本人來說,是非常直白的,而且很清楚地表達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屈原,是中華文化的巔峰,是中華民族的一根鐵骨;一位讓世代華夏兒女年年記起的先祖,一個讓歷代文人志士朝誦夜吟的巨擘,是我們這個民族燦爛精神篇章中的一個厚重的標題。拂去歷史的雲煙,撣落鏖戰的塵埃,一尊偉岸的獨行者身影從遙遠的兩千多年前漸行漸近。

他筆下的《離騷》更是一部經典,至今我依然將裡面的一句話作為學習的座右銘:「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相關焦點

  • 網友大討論:最難背的文言文是什麼?票選第一名是《離騷》
    《離騷》《出師表》《滕王閣序》《嶽陽樓記》等名篇紛紛上榜,被大家吐槽,有人說「高考結束了都還沒背會《出師表》。」不得不說,文言文背誦,確實是語文學習中不小的攔路虎。快報記者採訪了多位學生、老師、家長等,聽聽大家背古文的辛酸史。最難背的文言文是什麼?
  • 你知道「離騷」的意思嗎?
    《離騷》作為《楚辭》中的重量級篇目,曾撼動了很多人,對於這個「離騷」到底是什麼意思,也出現了巨大的分歧,眾說紛紜,異彩紛呈,一個文章的題目可謂是文章的題眼
  • 屈原《離騷》中的「離騷」是啥意思?
    屈原(前340-前278),羋姓,屈氏,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國(今湖北秭歸)人,詩人、政治家。曾官至左徒,三閭大夫,一生致力於國家的強盛,主張聯齊抗秦,卻屢遭讒言與排擠。 周赧王二年(前313),屈原被流放漢北地區(今河南西峽、淅川一帶),流放期間,寫下《離騷》等膾炙人口的作品。
  • 「離騷」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屈原的詩作稱為《離騷》?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世溷濁而嫉賢兮,好蔽美而稱惡」、「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這些詩句皆出自屈原的著作《離騷》。那麼,「離」和「騷」各是什麼意思呢?
  • 離騷、逍遙遊、陳情表、滕王閣序:哪一篇古文把你虐的痛哭流涕呢
    今天跟大家討論一下到底最難背的文言文有何魔力,能讓人方寸大亂、痛苦難受!個人覺得難度排名最高的應該屬於是《離騷》,網友們也是紛紛表示,《離騷》難到讓人懷疑人生!《離騷》裡面很多字我們都不認識,讀通順都困難,還要背,就算背下了還容易寫錯字,這真的算做高中語文的噩夢了,很多人在學生時代直接放棄這一篇了,《離騷》真的太拗口了,至今還記得第一句: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感覺就在背天書一樣。
  • 山東魯能泰山這個隊名中「泰山」二字到底是什麼意思...
    懂球帝首頁>足球新聞> 山東魯能泰山這個隊名中「泰山」二字到底是什麼意思... 山東魯能泰山這個隊名中「泰山」二字到底是什麼意思... 魯能青訓 05-15 11:28 山東魯能泰山這個隊名中「泰山」二字到底是什麼意思?
  • 雪落花未央,讀古文時常遇到「未央」二字,它是何意?
    在古文、古詩詞中有一個詞出現的頻率極高——未央。比如「雪落花未央」、「星漢西流夜未央」、「一朝出門去,歸來夜未央」等等。漢高祖劉邦還在長安城營建了一座宮殿,起名就叫「未央宮」(又叫「未央殿」)。古人為何如此熱衷於使用「未央」一詞?1、從「央」字本意說起解釋「未央」一詞,要先從「央」字的本意說起。「央」是象形字,其本意是一個人高高地站立,挑著一副兩頭翹起來的擔子,自己處在擔子的中間位置,以此來表達「中間」的意思。
  • 古文中寓意美好的男孩名字
    學生時代,我們會接觸很多古文。古文相較於現代文,會比較晦澀難懂,但是結合注音解釋,還是能夠體會到古文的語句美以及意境美的。父母在給男孩取名的時候,參考古文,往往會得到一個寓意美好的好名字。下面小編就將向你們介紹古文中寓意美好的男孩名字相關內容,感興趣一定要看哦!
  • 古代皇帝為何自稱為「朕」,朕字的來源及意義是什麼?
    古代皇帝為何自稱為「朕」,朕字的來源及意義是什麼?朕,漢語二級字,形聲字,讀作zhèn,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說文》:「朕,我也,闕。也就是說,在先秦時代,朕在先秦時期是第一人稱所有格,即「我的」的意思,例如屈原離騷:「回朕車以復路兮」。根據漢許慎說文解字,朕小篆「月」字旁原作「舟」字旁,指木造船的兩塊木板間隙。以其極為細小譬喻寡德以自謙,類似寡人之義。
  • 詩中常說「夜未央」,西漢皇宮也叫未央宮,未央到底是啥意思?
    古文中經常看到「未央」一詞,未央到底是啥意思呢?先查出處。《詩經》這個詞最早見於《詩經·小雅·庭燎》,有句云:「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鸞聲將將。」夜未央,夜很好理解,夜晚之意;未很好理解,沒有的意思;難點在於央。
  • 馬泊六是什麼意思?為何王婆以此為榮
    文/主任水滸中王婆是個十分特殊的存在,這個人物的設定更多僅僅是為了武大郎一事,從潘金蓮出軌,到害死武大郎,處處都可以看到王婆的身影,可以說,如果不是她,這曲悲劇就不會上演,武松不殺西門慶和潘金蓮,就不會上二龍山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很多人的命運其實是由很多小事所改變。
  • 經常在詩詞中看到"未央"一詞,未央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說法?
    古文中經常看到「未央」一詞,未央到底是啥意思呢?先查出處。《詩經》這個詞最早見於《詩經·小雅·庭燎》,有句云:「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鸞聲將將。」夜未央,夜很好理解,夜晚之意;未很好理解,沒有的意思;難點在於央。
  • 古人為何稱懷孕為:身懷六甲,其中「六甲」代表的是什麼意思?
    ——《鏡花緣》在清代文人李如珍的長篇小說《鏡花緣》當中,有著這樣一句話,翻譯過來就是說「好不容易逃到海外,偏偏媳婦身懷六甲,只好剩下孫女,在此度日」這讓人疑惑,其中六甲到底指的是什麼意思呢?六甲又為何頻頻在古詩詞當中被出現了?今天就跟大家來探討一下,為何古人懷孕稱為六甲,六甲又具體表達的什麼含義?
  • 說說語文中的古文學習
    以前高中生中曾流傳一句話,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樹人,三怕寫作文。哈哈哈,今天羅老師就來跟大家聊聊古文學習。目前高考語文試卷中一般設置四篇閱讀,其中兩篇是古文閱讀:一篇古詩詞、一篇文言文。其實高考語文對於古文的考察要求並沒有太高,考察的實詞大約300多個、虛詞18個、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特殊語言現象也都不算太多,相比較於高考英語3500的詞彙量、龐大複雜的語法體系,真的可以算是小巫見大巫。但是為什麼大多數學生還是覺得古文比英語難多了呢?
  • 《離騷》中的神秘女性究竟是誰?屈原給後人留下哪些名言警句?
    在《離騷》中提到一個神秘的女性——女嬃。「女嬃之嬋媛兮,申申其詈予」,她總是以長者的口吻親切地責備、規勸著屈原,焦慮不安地關心著屈原的命運。這兩句子的意思是:上天變化無常,為何讓百姓受震驚遭罪過?  [4]方:正當。仲春:夏曆二月。遷:遷徙,指逃難。這兩句的意思是:人民背井離鄉,妻離子散,正當二月向東逃難。  [5]去:離開。故鄉:指郢都。就:趨,往。  [6]遵:循,順著。江夏:指長江和夏水。夏水是古水名,在今湖北省境內,是長江的分流。
  • 「蟲二」二字在古代指的是什麼意思?
    清朝光緒年間就曾有一位名士叫做陳廷貴,在泰山上遊玩的時候不經意地題寫了「蟲二」二字,便成為了如今泰山七十二景的其中一景。參考圖2那麼,這個「蟲二」二字又具體代表什麼意思呢?那麼,到底該怎麼理解這兩個字呢?這個說來就十分的有趣了,不得不誇讚一下古人的腦子了。其實最先研究出來這兩字真正含義的人不是別人,而是近代著名學家郭沫若老先生。
  •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何能成為讀書人座右銘?
    孔孟之道是中國文化圈傳承數千年經久不衰的學說,所有想要在儒家正統王朝中乘風破浪、濟世修懷的讀書人,無不將之奉為圭臬。關於儒學,小解印象裡最深的一句話來自一部電視劇,名字好像是《四大才子》,裡面文徵明的口頭禪就是:「孔曰成仁、孟曰取義。」
  • 研究性寫作:衷怨託離騷,孤忠報祖國 ——淺談《離騷》中的象徵與修辭(2019年高考作文預測及佳作點評)
    其中每年8月高考優秀作文點評專輯、9月高考試題分析專輯、12月最新高考分類練習專輯、4月最高高考衝刺AB卷二套題等為高考必備!諮詢微信160170248,手機13602424805 語文月刊2018年8月高考作文專刊目錄
  • 古文中容易被混淆意思的幾個實詞
    古文中容易被混淆意義的幾個實詞中國教育服務網(匕頁)古人的書面語言與文章寫作方式與現代人都存在較大差別,對於現代人來說,想要在閱讀古文時弄清古文中字詞的含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通過後天的學習才能掌握字詞的理解方法
  • 呵呵,你懂的,古文中的語氣助詞,什麼意思?
    讀古文或文言文,甚至於詩詞,會經常碰到語氣助詞,書本的解釋經常是「語氣助詞,無意義。」開始百思不得其解,讓你捉急,無意義,還留著幹啥?讀多了,就慢慢理解了。其實,語氣助詞真不能去掉,去了,文章的情感和情懷就減弱了很多,甚至是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