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總理引用詩句: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2020-12-27 鳳凰網讀書

點擊播放按鈕,可以「聽」新聞

離騷(節選)

○屈原

攬木根以結茝兮,

貫薜荔之落蕊。

矯菌桂以紉蕙兮,

索胡繩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

非世俗之所服。

雖不周於今之人兮,

願依彭鹹之遺則。

長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艱。

餘雖好修姱以鞿羈兮,

謇朝誶而夕替。

既替餘以蕙纕兮,

又申之以攬茝。

亦餘心之所善兮,

雖九死其猶未悔。

2006年9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訪問歐洲前夕,接受了芬蘭《赫爾辛基新聞報》、英國路透社和《泰晤士報》、德國德新社和《法蘭克福匯報》五家媒體的採訪。採訪中《泰晤士報》一名記者發問:「你在晚上睡覺之前最喜歡讀什麼書?掩卷之後,有哪些問題常使你難以入眠?」

溫總理回答說:「你實際上在問我關於讀書和思考的問題。讓我引用中外名家的詩詞著作,它可以形象地告訴你我是一個怎樣的人,經常讀哪些書,在思考什麼問題。『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衙齋臥聽簫簫竹,疑是民間疾苦聲。』『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定律。』『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篇首引文節選自屈原的《離騷》。溫總理在一些公開場合多次引用《離騷》名句,表明他對這部作品的由衷喜愛,同時也說明他對屈原愛國之情的深切領會。

節選的詩句表達了詩人這樣的一種情愫:詩人慾採香木的根株,戴薛荔的花心,佩戴蕙草編制的長長的胡繩花索來效法前代的賢人。他寧願被今人所嘲笑也要遵循彭鹹遺留下的規範。每想到此景,詩人總是擦拭著眼淚深深地嘆息,哀傷自己活得如此艱難,只因為熱愛美德並以美德自約,詩人早晨被責罵,晚上又被罷官。雖悽涼至此,詩人仍高歌,只要是自己衷心喜愛的食物,縱然為它死上千百次也不後悔半點。

《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篇幅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抒情詩,共373句,近2500字。篇名的涵義,古今各家說法不一:司馬遷釋為「離憂」(《史記?屈原列傳》);班固釋為「遭憂」(《離騷贊序》);王逸釋為「別愁」(《楚辭章句?離騷經序》)。宋項安世根據《國語?楚語上》「邇者騷離」一句的韋昭注「騷,愁也;離,叛也」,判定「蓋楚人之語,自古如此。屈原《離騷》,必是以離畔為愁而賦之。其後詞人仿之,作《畔牢愁》,蓋如此矣。」近人遊國恩則據《大招》「伏戲《駕辯》,楚《勞商》只」及王逸注「《駕辯》、《勞商》,皆曲名也」,認為「勞商」與「離騷」均系雙聲字,「離騷」即「勞商」之轉音,二者「一事而異名」,由此推論《離騷》本為楚國古樂曲名(《離騷纂義》)。這些說法雖都言之成理,但以司馬遷和班固的說法最為貼近題旨,既有訓詁依據,又有「獨歷年而離愍兮」(《思美人》),「思公子兮獨離憂」(《山鬼》)等詩句為旁證,較為可信。

作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早由文人自覺創作、獨立完成的抒情詩,《離騷》在思想和藝術兩方面都為後世文學樹立了光輝的典範。《離騷》的主題是多重的,它既充分表達了詩人「存君興國」的「美政理想」和深沉執著的愛國情感,同時又展現了「獨立不遷」的峻潔人格和放言無憚的批判精神。其中愛國和忠君兩個主題尤為突出。司馬遷說:屈原「雖放流,睠顧楚國,繫心懷王,不忘欲返。……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離騷》在藝術上的造詣也極高,在形象塑造、創作方法、表現形式、語言表達諸方面都有突破性發展。作者不僅以自身為原型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還在創作方法上繼承發展了《詩經》、神話的優良傳統,以現實主義為基調,浪漫主義為特色,將兩者完美地結合起來,為後世的抒情文學在創作方法上樹立了不朽的典範;它不僅繼承並發揚了《詩經》賦、比、興手法的藝術成果,採用「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寄情於物,託物寓情,使主觀之情與客觀之物融而為一,通過「制芰荷以為衣,集芙蓉以為裳」,「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其彌章」之類的描寫,創造出一系列富於象徵意味的藝術形象,而且還在吸收民間文學和先秦散文語言營養的基礎上,打破《詩經》的四言格式,「自鑄偉辭」(《文心雕龍?辯騷》),創造了一種句法參差、韻散結合的新形式——騷體。總之,其藝術成就之輝煌,「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史記?屈原列傳》)。

《離騷》不僅在藝術上影響著後世一代又一代詩人的創作,其高風峻節的超凡人格體現以及崇高的愛國情懷也無不影響著每一個中國人。這種影響持久而深刻,溫總理對《離騷》詩句的多次引用,便是最好的明證。

溫家寶總理較近一次引用《離騷》是在2010年3月14日。溫總理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與採訪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中外記者見面並回答記者提問時,引用《離騷》中的「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再次以詩明志,表明自己深情地熱愛著自己的祖國,並願意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奮鬥終身。

(責任編輯:文松輝)

相關專題

相關焦點

  • 領袖用典丨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出自屈原的《離騷》。《離騷》被認為是一首「屈原的政治生涯傳記」詩。表達了要使楚國強大就必須推行美政的治國思想,和推行美政失敗被貶後的不滿不悔情緒及繼續推行美政的堅定信念,以及了無機會再行美政則寧死不叛楚王的忠誠。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大意是:我長嘆一聲啊,止不住那眼淚流了下來,我是在哀嘆那人民的生活是多麼的艱難!
  • 「每日一習話」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提到屈原,多次引用屈原作品中的名句。2014年10月15日,他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並作重要講話,例舉了「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等古語,指出人民的需要是文藝存在的根本價值所在。能不能搞出優秀作品,最根本的決定於是否能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一切轟動當時、傳之後世的文藝作品,反映的都是時代要求和人民心聲。
  • 十句憂國憂民的千古名言: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三、百姓多寒無可救,一身獨暖亦何情想到大多數貧民百姓都處在饑寒交迫之中,無法得到救濟,他獨獨一個人溫暖,心中滋味並不好受。因為想著農民的艱難,致使他的耳旁經常響起貧民凍餒飢餓之聲四、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語出屈原《離騷》太息,長嘆。長聲地嘆息,用手遮住滿臉的涕淚,為民眾生活的多災多難而十分悲痛。
  •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過去的那個凌冽寒冬,十四億人,被迫捲入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那麼多活生生的身影,在短短二十多天裡,因為一個看上去微不足道的病毒,離開了我們,離開了這個世界。他們再也不能見到這樣的早晨,這樣的陽光了。「新型冠狀病毒是單鏈的RNA病毒,它屬於β屬的新型冠狀病毒,它具有包膜,顆粒呈圓形,或者是橢圓形,並且為多形型。
  •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一生信念都在這句話上!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這是屈原寫的《離騷》,是屈原的一首偉大的抒情長詩。他希望楚國君主任用賢能,公正無私,實行德政,以「苟得用此下土」(《離騷)),享有土地,治理天下.他以伊尹、彭鹹等人自許,決心為實現這種「美政」而奮鬥終生,即使不能實現,亦「將從彭鹹之所居」,死而無悔。對外積極倡導聯齊抗秦,合縱以求自立圖強,他不避辛勞,風塵僕僕,往來於齊、楚問,為合縱抗秦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 溫總理的詩詞情懷:濃縮愛民之心骨肉之情憂患之意
    中共中央黨校文史教研部副主任張筱強告訴《國際先驅導報》:「溫總理飽讀詩書,擅長以詩言志,這些中華經典文化的表達背後,濃縮著總理個人的情感和意志。」   愛民之心  早在2003年溫家寶出任中國總理伊始,他便有了一個新稱號:「詩人總理」。
  • 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離騷》,很多生僻字卻常被後世引用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文章引用「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等詩句,這些詩句都出自戰國屈原的《離騷》。離騷……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餘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既替餘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 生活不易,長太息以掩涕兮;談古論今,但哀民生之多艱!
    無論是為了爭分奪秒乃至於闖紅燈,還是遭遇客戶差評或退單而在街頭巷尾默默流淚,又或者是那些感動你我的「深藏不露」與「高手在民間「」,說到底,也不過是四個字而已~民生多艱!就如同「地攤經濟」所說的,其實在很多時候,大部分底層老百姓的生活僅僅就只是生存而已。
  • 作文素材|辭賦之祖屈原
    他高唱"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他高呼"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他將一個臣子的心掏出來呈現在眾人面前,不矯飾,不造作,終於,他的性情鑄就了他的英名,他從此不朽。三、一句離騷,讓天下人知道了帝王權貴的醜陋;一句天問,喚醒了天下人沉睡的良知;一曲九歌,傳唱了世間一切可傳唱之事。是上天設計好的命運?
  • 溫總理引用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溫總理引用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點擊播放按鈕,可以「聽」新聞清人仇兆鰲《杜詩詳註》引鄭昂語云:「王者升中告代必於此山,又是山為五嶽之長,故曰岱宗。」在統治者眼中,泰山是封建政權「與天無極」、「天祿永得」的一個象徵。作者稱泰山為岱宗,其間可見他忠君思想之一斑。夫如何,就是到底如何之意;「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於句首的虛字,這裡把它融入詩句中,極為別致。「齊」、「魯」,原是春秋戰國時代的兩個國名。古代齊、魯兩國以泰山為界,齊國在泰山北,魯國在泰山南。
  • 習近平數次引用屈原名句,有何深意?
    一 創新精神 引用詩文:「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三民生情懷 引用詩文:「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勉勵文藝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 講話原文: 屈原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