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一個贏在起跑線上,政治上不得志和文學成就其身後名的貴族

2020-12-23 泉眼無聲愛晴柔

馬上就端午節了,大家都知道端午的由來-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一個用自己結束自己的生命的方式來表達對於自己國家的忠貞。

從出生上看屈原絕對是一個含著金湯匙降生的孩子,有顯赫的家族還有吉祥的生辰八字,怎麼看都是一個妥妥地贏在起跑線的人。且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在這裡看來這絕對就是一個順風順水的人生。

但在戰國那個列強爭霸的年代,諸侯的命運尚且無常,更何況一個諸侯國的官員,但他又是如何一步步地走到了以死明志。這裡我們就要知道對於一個志得意滿的年輕人,他在所謂的內政外交上面的主張:

內政上主張舉賢修法,舉賢修法這一政策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擁護,但卻也動搖了舊貴族的勢力,舊貴族面領著生死考驗,在這個時候,利益損失的舊貴族就聯合起來阻擾這些政策,併合力抵制屈原。

外交上力主聯齊抗秦,但架不住懷王的幼子子蘭怕失去秦王歡心,且有極力慫恿懷王前去赴秦國之會,結果懷王一入武關,就被秦軍扣留,劫往鹹陽,要挾他割讓巫郡和黔中郡。楚懷王被劫往鹹陽,楚由齊迎歸太子橫立為頃襄王,公子子蘭為令尹,不肯向秦割讓土地,秦又發兵攻楚,大敗楚軍,斬首五萬,取十六城。這不得不宣布屈原在外交上的失敗

繼屈原在內政外交上的相繼失敗,他被再一次的流放,且

他的流放期間,自己的國家被秦所破,在極度苦悶、完全絕望的心情下,屈原於農曆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自盡。屈原當時六十二歲左右。

走完這一生的屈原如果只是做了這些,我相信,絕對不至於成就了他的千古之名,他的主要成就還是在於他的文學成就上:

浪漫主義: 我一直認為,之所以屈原會有如此浪漫的詩篇和他的身份分不開,他是三閭大夫,「三閭大夫」是戰國時楚國特設的官職,是主持宗廟祭祀,兼管貴族屈、景、昭三大氏子弟教育的閒差事。重點在主持宗廟祭祀,這個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像古代巫師的職務,所以他的作品《天問》是根據神話、傳說材料創作的詩篇,對於自然對於天地萬物的一種敬畏。《九歌》則是根據楚國祀神樂曲,經加工、潤色而成,在人物的表達上有含有濃厚的人間生活氣息。據而達到了天地人合一的境界。其實是脫離不了對於神話和神學的依賴。

文學上創作騷體新詩,屈原可以說為楚辭的形成打好了良好的基礎。慢慢的突破了《詩經》的表現形式,中國詩歌史上中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風騷」便是由《楚辭》與《詩經》中的中的《國風》而來,可見其地位之高。

其實對於屈原大家知道的肯定是比我多很多的,我一直在想如果不是兩次的流放給他更多的精神上的提升和精煉。流放給了他更多的生活經歷,讓他更多地把自己前半生所接觸的天馬行空的神話傳說和後半生所接觸到人們的現實生活結合,從而達到了一些新的高度。

感謝那個混亂的年代,是它留給我們後代這麼寶貴的財富,讓我們可以拜讀到這麼優秀的作品;同樣感謝生活的磨礪,使得高高在上的屈原走入人間,我們看到如此瑰麗的文學作品。

相關焦點

  • 贏在起跑線上的父母——淺析影片《起跑線》
    願兒女能上好學,事業有成,幸福生活,是每個父母心中最大的願望。從小時候開始,教育兩字,在父母心中比例最大。每個父母都希望小孩能接受最好的教育,上最好的學校,和最厲害的同學做朋友。在中國,就有很多父母為了小孩能上好的學校,不惜花光所有錢去給所謂的贊助費,目的就是為了小孩能在起跑線上比別人跑快一點。印度這個人口最多的國家,其實教育問題最嚴重,可汗這個時候站了出來拍了一部影片為小孩的教育呼聲。《起跑線》中的一對父母,男的是服裝店的一個老闆,賺了些錢,所以家庭情況還是挺樂觀的。而美麗的妻子,就在家裡相夫教女。
  • 屈原:中華民族的一根鐵骨
    屈原是戰國後期楚國人,籍貫湖北秭歸,生於公元前340年左右,卒於公元前278年。年輕時的屈原擔任過楚懷王的左徒,伴隨左右,深得器重,參與和執掌楚國 許多重要軍政外交事務,起草憲令,修正法度,展示了高超非凡的治國理政才幹。這一意氣風發、豪情滿懷的時期,確立了他事業的高度。屈原人生的另一個高度是他的文學成就。
  • 贏在起跑線上的項羽怎麼輸了?
    都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父母們焦慮重重,有的把不滿周歲的嬰兒就送去上課,有的上幼兒園的小朋友一周參加五六個培訓班。人生的起跑線在哪裡?贏在起跑線上就能做人生的贏家嗎?項羽和劉邦的故事告訴我們,起跑線上的輸贏不能決定一生的成就。
  • 孩子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 還能贏在終點嗎?
    最近熱映的一部印度輕喜劇影片《起跑線》,讓小編很感興趣。吸引我的主要是名字和豆瓣8.2的評分,但看完後卻笑不出來。當影片中的父母發現每所貴族學校為了防止「馬太效應」都會有25%的學位留給貧困孩子時,他們不惜住進貧民窟裝窮。最後以作假、欺騙的手段使女兒順利進入這所最好的私立小學,但同時也剝奪了真正貧窮男孩的入學資格。
  • 從「文學弄臣」到「人民詩人」:聞一多眼中的屈原
    先天的屈原不是一個奴隸,後天的屈原也不完全是一個奴隸。他之不能完全不是一個奴隸,我們應該同情,(那是時代束縛了他。)他之能不完全是一個奴隸,我們尤其應該欽佩,(那是他在掙脫時代的束縛。)」 如果說,古典文學有其「腐朽性」,但這種腐朽性應該是緣於社會條件的限制,並不能從根本上取消古典文學的人文價值,這也許才是聞一多高明的地方,也是真正的人文眼光。
  • 屈原:我是如何站上端午節C位的?
    而2019年的端午節,剛好趕上了高考第一天,所以除了一年一度的作文素材,還有學生早就偷偷背起了《離騷》:在這樣的日子,屈原的默寫必須得安排上吧! 那麼,作為端午節和高考的「C位人物」,關於屈原的這幾個知識點,你都知道嗎?Q1:我叫屈原,但我姓什麼?
  • 屈原,你是我心中永遠抹不去的痛
    父親說那是為了紀念一個叫屈原的人,他受到排擠和陷害,有志不得施展,最後含恨跳進汨羅江死了。我雖然不知道屈原是誰,但對於他的不幸遭遇感到憤憤不平,心想著長大後,一定要替屈原討回公道。從此以後,屈原便成了縈繞在我心中永遠抹不去的痛。
  • 曹操三父子與蘇軾三父子比較,哪一個文學團隊的文學成就更高
    中國歷史上有非常有名的兩個「三父子」文學團隊,一個是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一個是蘇洵、蘇軾、蘇轍三父子。這兩個「三父子」文學團隊,在中國古代的文學史上熠熠生輝,光耀千古,都給我們留下了燦爛輝煌的文學遺產。那麼,如果我們要對這兩個「三父子」文學團隊進行一個比較,那麼,哪一個團隊的文學成就更高呢?
  • 溫儒敏:用古詩餵大的孩子,早就贏在了起跑線和格局上
    還記得2019年秋季開學的時候,我國教育部就通知了全國所有的小學語文、歷史、政治要做到教材統一。溫儒敏曾在一次作文比賽上說過這樣一句話:「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這句話著實讓很多家長為之一驚。溫宗儒是我國語文教材的總主編。他的這句話就從側面代表著語文的時代已經來了。
  • 砸缸砸出名的司馬光,官場上不得志,卻成就了《資治通鑑》
    導讀:砸缸砸出名的司馬光,官場上不得志,卻成就了《資治通鑑》談到司馬光,大家對他印象最深的肯定就是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了。在司馬光的七歲那年,他在和小夥伴們玩耍的時候,有一個小夥伴想要用水缸的水照鏡子,可是一不小心掉到了水中,這下大家都急壞了,聰明的司馬光絲毫不慌,拿起個石頭就把缸給砸漏了,水流出來,小夥伴得救了,就因為這個事情,司馬光在那十裡八鄉就出名了。
  • 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何以輸在了終點線上?
    我國現有人口14億,僅有2人獲過諾貝爾獎,其中還有一人是文學獲,這與我們這個人口大國和發展水平是極不相稱的。諾貝爾獎物理、化學、生理(醫學)等獎項的評選標準雖然複雜,但其核心卻是簡單,那就是創新性、對人類的貢獻性和領先性。
  • 中國歷史第一位文學作者:屈原
    有史學家認為:屈原可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文學作者」。屈原之前有《詩經》、有《莊子》、《孟子》等諸子論著。但是《詩經》是一部作品集,只有作品沒有作者;而諸子論著裡寫的都是作者、或者各諸子學派的思想、主張。是學術著作,但不是文學作品。
  • 贏在起跑線上的天明!
    除了一些憑劍天下,放蕩江湖的俠客,還有一些擅長使用幻術,洞悉天下宇宙奧秘的幻術師,他們煉丹修術,窮極一生希望探查天地之間的運轉規律;除了俠客,幻術師之外還有一些遠離江湖,玩弄權術,身份尊貴的皇親貴族,他們大多數要麼手握重兵,要麼權傾朝野,要麼至尊之位,手握生殺大權。
  • 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後來遭到貴族子蘭、靳(jìn)尚等人的讒害而辭去職位。 愛國大詩進入 屈原,出生在楚國的一個貴族家庭,他從小就十分懂事而且胸懷大志。 屈原學習非常刻苦,常常為了讀一本書整夜不睡。
  • 教育專家坦言:被古詩餵大的孩子,早就贏在了起跑線和格局上
    早在2019年秋季開學時,教育部就通知全國所有小學語文、歷史政治等全部都用統一的教材。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也曾在北京舉行的寫作大賽上甩下了一句駭人聽聞的話,著實是讓家長們嚇了一跳!
  • 印象屈原
    楚天都市報訊 湖北大學附中高一(4)班 何月明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兩千多年前,詩人屈原曾蹣跚求索,仰天發出這樣的感慨,讓我們不禁敬佩他遠大的理想和博大的胸懷。然而,他的人生之路卻如他所追求的真理之路一般泥濘坎坷。
  • 「贏在起跑線上」是個偽命題
    教育上總是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提法,如「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或「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只有教不好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等。之所以說這些提法是似是而非的,是因為它只有個口號,初聽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實際上又沒經過驗證,誰也不能明確是否真的有道理,或者有道理到什麼程度。
  • 「年薪7萬,老婆讓兒子上一年5萬的幼兒園」真的贏在起跑線上嗎
    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句話被多少家長奉為育兒「金句」。孩子3歲了要面臨幼兒園的選擇,老婆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一直都想給孩子讀個好的幼兒園,也就是所謂的「貴族幼兒園」。
  • 孩子的英語學習要贏在起跑線上
    孩子的學習不能輸在起跑線上,英語學習的起跑線是什麼?,四班學生薑某初一入學時大概上了不到一個月的學就回家了,當時就覺得他的英語基礎不錯,還多次和他談話,希望他堅持上學,不然太可惜了。可見這個孩子的小學英語學習就是贏在了起跑線上。
  • 用屈原的故事 給孩子上節生命教育「必修課」
    在講述相關歷史故事時,順其自然地和孩子展開討論,可能比口頭上說教,更生動有用。比如說,當孩子問關於屈原投江的問題時:「屈原死了,他的爸爸媽媽肯定會很傷心,我們不是一直說要熱愛生命嗎?」家長不要慌張,這時候正是給他進行生命教育的絕佳時機……     1、屈原為什麼投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