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在起跑線上」是個偽命題

2020-12-16 騰訊網

教育上總是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提法,如「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或「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只有教不好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等。之所以說這些提法是似是而非的,是因為它只有個口號,初聽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實際上又沒經過驗證,誰也不能明確是否真的有道理,或者有道理到什麼程度。

所謂「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個起跑線應該劃到哪裡?是未孕前的準備?胎教?幼教?小教?初教?這誰也不知道,誰也無法回答。由此看來,提口號是容易的,實踐起來卻極難。

關於「起跑線」「優生優育」這樣的話,好像是最近幾年才有人提出,之前的人似乎沒有這個概念。但從古至今,中國古代在沒有這種觀念的情況下,各個朝代也都是人才輩出的。況且,古代的人因為貧窮,好多孩子上不起學,即使上學也上學很晚,而且大多數是私塾,教育也很不正規。但是,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仍然出現了無數優秀的人才。這樣說來,社會出不出人才,出多少人才,又跟「起跑線」之類關係不大似的。然而這些也都是常識,也沒有什麼科學的依據。

孩子贏不贏在起跑線上,不只跟起跑線有關係,也跟孩子好不好學有關係。如《論語·公冶長》:「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是說宰予白天睡覺,不好學,孔子認為教不好。孔子的學生樊遲好種菜,不喜歡學習,孔子也拿他沒辦法。這樣看來,像孔子這樣的大教育家尚且面對學生不愛學習而自己沒有辦法的問題,擱到普通教師和普通家長身上,也未必會有更好的良方。

即便在所說的同一個起跑線上,例如同是在一個年齡段上上學,第一名和最後一名,教學環境相同,老師相同,同學相同,但差距那麼大,最後一名又怎麼能夠贏在起跑線上?

孩子除了好不好學,還有一個天賦的問題。例如「劉項原來不讀書」是有名的詩句,雖然在事實上劉邦、項羽讀不讀書也沒一個確證和定論,但至少也說明每個人天賦各不同,喜不喜歡學習都能各做一些事情。

孩子本來在幼年、童年、甚至少年是一個天真爛漫的年齡,一個愛貪玩的年齡。他們本應該追逐嬉戲,打雪仗,拋雪球,玩跳繩,踢毽子,捉爬蟲,翻筋頭。但如今卻被早早地關進教室,像被關進籠子裡的鳥兒那般苦惱而失去自由。童年的歡樂和歡笑過早地消失了,而背上了課業的沉重負擔。

要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是家長的一種焦慮,一種從眾心理,一種對社會要求的默認和忍從。他們也無可奈何,而只能隨波逐流。

至於早教晚教的效果如何,誰也不敢確定,誰也不敢冒險去做實驗。對這個問題的解決只能寄望於科學家的研究和實驗。但要說到起跑線的這個線,若按照有人提出並堅持的觀點,劃到胎教還是晚了,劃到孕前、婚前,或者更早些,是不是更能贏?這種模糊的、似是而非的觀點正影響著大眾,使他們不知所措、無所適從,而昏昏然、懵懵然地走下去,對孩子的教育沒一點清醒地認識。

相關焦點

  • 孩子要贏在起跑線上,原來這是個偽命題?
    網上有個著名的段子:醫院的產房裡有個剛出生的嬰兒,父母就在其背上貼上了一句話:「距離高考還有××××天」。有的父母讓孩子在入學前就上各種早教班、課外班,要做到語數外樣樣精通,琴棋書畫樣樣不落,感覺讓自己孩子贏在了起跑線上,就是人生的贏家。
  • 誰都該贏在起跑線上
    教育是相當重要的,中國有句名言「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窮啥都不能窮教育,因為誰輕視教育誰都得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然而,也有不少人不以為然,竟然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個偽命題,他們說我們能做的,是不斷的奔跑……讀書閱讀,是門檻最低的高貴。學習成長也是一輩子的事情。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最為耀眼:一是太陽,二是你努力的模樣。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是教育的一個偽命題
    這些觀念自然催生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中國式教育的「金科玉律」。西方權威詞典對教育的定義,「教育是知識傳授或獲得一般知識,發展推理和判斷能力,並為自己或他人在智力上為成熟的生活做好準備的行為或過程。」教育強調的是過程,而不是單純的「起點」;強調的是在「智力」為「成熟的生活」做好準備。
  • 贏在起跑線是偽命題,千萬別做孩子人生的獨裁者
    在我們國家很多宣傳類的詞語當中,那句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好像很常見,所以,現在的孩子,很小就被各種興趣班、學習班綁架,不但要應付沉重的學習任務,還要面對很多課後的學習任務,整個人都成為了學習機器人只是,對於不能學習的孩子,補課或者上貴族學校,真的能起作用麼?不是說響鼓不要重敲麼,破鼓怎麼敲也敲不響的麼?原本以為這種現象只有我們中國有,沒有想到,印度也是一樣,只不過印度人反映這個社會現象的手法是很幽默的,因此這部叫《起跑線》的電影相當有賣座率,電影的評分很高,關注的人數也很多,可見,印度人反映問題更直接,是直指人心的那種。
  • 贏在起跑線上的想法,害了中國一代人
    現在的起跑線之爭帶來的壓力,正在突破許多孩子能夠承受的度。在《歡樂中國人》的舞臺上,周一圍曾講述過一個父親帶女兒騎行中國的故事。這位父親叫齊海亮,和許多父母一樣,他也曾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不到兩歲就把女兒送到了幼兒園。
  • 為什麼「不輸在起跑線上「是一個偽命題」?
    」的完整表述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了把「不輸在起跑線上」這個荒誕並造成無數學子學習生活錯亂的偽命題說得更透徹,我們先剖析一下支持它存在的基礎命題——「知識改變命運」。 一、基礎解構:「知識改變命運」是一劑興奮劑知識能不能改變命運?這個我們先放在一邊。我更想要追問的是:為什麼當代中國人要那麼急迫地改變命運?
  • 贏在起跑線上的父母——淺析影片《起跑線》
    願兒女能上好學,事業有成,幸福生活,是每個父母心中最大的願望。從小時候開始,教育兩字,在父母心中比例最大。每個父母都希望小孩能接受最好的教育,上最好的學校,和最厲害的同學做朋友。在中國,就有很多父母為了小孩能上好的學校,不惜花光所有錢去給所謂的贊助費,目的就是為了小孩能在起跑線上比別人跑快一點。印度這個人口最多的國家,其實教育問題最嚴重,可汗這個時候站了出來拍了一部影片為小孩的教育呼聲。《起跑線》中的一對父母,男的是服裝店的一個老闆,賺了些錢,所以家庭情況還是挺樂觀的。而美麗的妻子,就在家裡相夫教女。
  • '贏在起跑線上' 用英語怎麼說?
    這是個競爭的時代,社會提供給你各種人生賽道比賽,你考慮的是指令搶響起後的事,殊不知一些人在起跑前已經領先了你很多。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代表孩子能夠「贏在未來」
    隨著越來越多綜合素質高的人成為了父母,大家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也比以前更加重視了,不少父母甚至在育兒問題上達到了「焦慮」的地步。培養孩子成才的壓力讓這些父母不斷要求自己也要求孩子要從小「贏在起跑線」,這使得越來越多的孩子年紀不大壓力卻不小。
  • 怎樣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我們生活在一個知識非常豐富的時代,當前的社會競爭異常激烈,而知識和技能在競爭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領先一步,那麼如何讓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呢?想要了解如何讓你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嗎?持續關注,小編會為您解鎖培養兒童的school readiness的方法,讓孩子從小就快人一步。
  • 黃磊:贏在起跑線上的都是短跑,人生是場馬拉松
    孩子一天天長大了,看著身邊家長的帶著孩子認字,學英語,上各種補習班,玲玲媽媽感到非常焦慮。玲玲上小學後,發現好多同學多才多藝,成績好分數高,自己孩子總是差一截。都說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如果自己不做點什麼,自己孩子和別人家孩子的差距不就越來越大了嗎?終於,玲玲家在多年的母慈子孝後開始了雞飛狗跳的陪讀生活。
  • 論教育——我們要不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每個家庭卯足全力,都要贏在起跑線上。你家孩子英語詞彙量3000個,那我家的孩子英語詞彙量就要5000個。如此以往,折騰得家長累,孩子更累,反倒是讓外面的教育機構賺了一波。那麼就引出了今天的話題,我們的幼兒教育到底是要贏在起跑線上還是要做好長跑的準備在當前順其自然的發展。
  • 贏在起跑線上,日本人都是怎麼做的?
    最近,有一則關於「如何讓孩子贏在起跑線」的討論爆紅,不少媽媽們甚至從孩子還在肚子裡的時候就開始進行「胎前教育」,生怕自己的孩子還沒有出生,就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縱觀鄰國,所謂的「贏在起跑線上」,日本人都是怎麼做的呢?
  • 《單詞突擊·贏》—讓你的英語不僅贏在起跑線上!
    原標題:《單詞突擊·贏》—讓你的英語不僅贏在起跑線上!聲音是語言的靈魂,文字是語言的標本。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英語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強勢的語言。
  • 教育最大的謊言之一: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教育界揠苗助長的事——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超前教育的提出知道提出「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口號的是誰嗎?是一家教育培訓機構,他們把教育比喻成賽跑,誰贏在了起跑線就會贏在終點。在杭州,一名老師對1000個家庭進行的調查顯示,上過幼小銜接班的孩子佔了50.28%,超過一半。等他們上了小學後,優勢也僅僅保持在三年左右,最後優勢也只高出6.55%。而隨著年級的增加,這種優勢最終會消失不見,甚至是倒退。
  • 如何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麼做就對了!
    如何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大概是每個父母都會思考的問題,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外在的物質我們很難改變,其實孩子一生的健康,我們還是有希望改變的,讓他們贏在起跑線上。而且,我認為這個的贏比物質的贏更重要!
  • 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何以輸在了終點線上?
    任天軍先生撰寫過一篇文章《輸在起跑線的德國孩子》(原在《芳草(經典閱讀)》 2014年11期 ),文章中說:德國禁止過早和過度開發孩子的智力,德國孩子在小學前的「唯一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在上學前對孩子的「教育」重點放在三個方面:基本的社會常識;孩子的動手能力;保護孩子情感胚胎,培養情商,培養領導力。
  • 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贏在終點
    「我們不想一開始就把自己所有的體力、精力耗掉,不想急著衝刺,我們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贏在終點。」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因此,在教育上的花費也越來越高,「花樣」也越來越多,學區房也應運而生,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更有甚者,有人花費巨資購買一間不能住人的倉庫當學區房,就是為了孩子能夠上更好的學校。
  • 人生不是贏在起跑線上而是贏在起跑線中
    我羞愧的想找個地方躲起來。於是想棄甲而逃。 但是老師攔住了我,說既然來了就努力考完。扔鉛球會嗎?我搖搖頭說扔的不遠。但是這個要考不管如何你也要試一下。於是我拼盡全力,扔出來的距離也只是旁邊同學的一半。同學實在看不下去就說老師你讓她跑步吧!她就跑步快。但是老師說我沒有多餘的時間讓你跑馬拉松。你可以跑一下100米。我愣住了直接拒絕道:老師,那個起步姿勢我一直不行,會比別人慢好多。
  • 什麼是贏在起跑線?
    「我家孩子的英語補習班在周三;語文補習班在周五」「我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那麼,我們可曾想過,什麼才是決定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的因素呢?今天我們來探討兩個問題:一是孩子需要的是什麼?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對於陌生的世界,缺乏安全感,在他們長大成人、有獨立判知之前,我們父母是孩子的全部依靠,也是他們最堅實的後盾。父母對於成長期孩子的陪伴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