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1月25日),從無錫市殘聯了解到,從本月下旬起,他們委託第三方進行的無障礙地圖信息採集項目正式啟動。這也意味著錫城無障礙設施將為更多的市民知曉,滿足人們日益對高品質城市環境的需求,有利於各類人群的使用,形成信息化模式。
現場
大波神器上路測「障礙」
這幾天,錫城街頭可以看到戴著紅袖章的一幫工作人員在忙碌,他們的袖章上寫著「無障礙環境監督員」的字樣。這群人出現在地鐵、公園、商城和政府辦事處等各個地方。在市中心的一處坡道上,他們放下水平儀,了解坡度是否合理,輪椅族能否自行上下。
來自江蘇開放大學無障礙環境建設協同研究中心的周文波老師這次帶著一些學生進行了測繪工作。他介紹,如果坡度很陡,一側的扶手就有講究,在最高處要伸出坡度30釐米,方便殘疾人借力將輪椅駛上來。他發現,有些扶手與坡度是齊平的,那麼殘疾人無處借力,會從坡道上滑下去,很容易出事。對於各個出入口,他們會利用全景拍攝儀記錄周邊的情況,將來在地圖上顯示時,殘疾人就知道設施四周情況。
除此以外,工作人員還託運來了一輛神秘電動車。這輛車是可摺疊的,與一般電動車不同的是,後備箱裡還裝了一套鋰電池,為車上的其他設備供電。車身上豎起一根長長的支杆,四面都有攝影頭,可360度無死角進行拍攝。車把上有一個操控欄,顯示經過的安全島、天橋、臺階等不同選項,同時還能安放一個手機支架,通過GPS定位顯示行進路線。工程師黃敏錦表示,這其實是一種無障礙信息採集車。比如,百度地圖上的街景,一般是以機動車的視角來採集的,但這臺採集車主要採集人行道周邊的情況,適用於輪椅族。將來,他們能夠從無障礙地圖上看到沿路何處有洗手間、何處有飯店,這些場所是否配備無障礙設施。
目標
近500個採集點打造無障礙地圖
據了解,無錫市殘聯通過半個月的精心準備,於11月21日啟動無障礙地圖信息採集項目,調查採集基於城市已有的無障礙設施,為進一步製作無障礙地圖提供基本信息。調查採集的主要設施包括無障礙出入口、輪椅坡道、無障礙通道、無障礙樓梯、無障礙電梯、無障礙廁所、無障礙客房、無障礙停車位、輪椅席位、低位服務設施、扶手、盲道、緣石坡道。重點採集的建築包括三類,主要包括但不僅限於由政府投資建設的辦公建築、科研建築、教育建築、醫療康復建築、福利及特殊服務建築、體育建築、文化建築等公共建築,以及商業服務建築等無障礙設施建設情況;而公交車站、地鐵站(1、2、3號線全線)、火車站、高鐵站、機場等公共運輸類的無障礙設施狀況也在本次採集範圍;同時,採集還涉及公共停車場(庫)、汽車加油加氣站、菜場、城市公共廁所、城市綠地、城市公園、城市廣場、大型商場、旅遊景區等公共服務類場所的無障礙設施狀況。
這三類共有250個採集點,聘請了專業的機構進行採集,下一步還將組織全市殘聯繫統工作人員,對全市170多家殘疾人之家、20家兒童康復機構等殘疾人專業服務機構進行信息採集,最終將依託「智慧殘聯」系統形成全市無障礙地圖。未來,殘疾人想要去公園,就可以知道如何搭乘地鐵,從哪個口進可以坐無障礙電梯,哪裡有坡道,輪椅可以從哪條線路順利進入,出行更加便利。
理念
無障礙設施並非只為殘疾人而來
「其實無障礙不僅針對殘疾人而言」,黃敏錦說,當我們有了孩子,推著推車時需要無障礙坡道;老人上下不方便,也需要升降電梯幫助他們出行;即便是正常人,推著行李箱外出時,如果有坡道也會上下更方便些。消除障礙其實事關每個人,大家都要有意識推廣這種理念和設施。
而周文波則表示,無障礙環境的推廣並不是說處處都要有這樣的設施。比如一個公園有多個出口,條件允許的話,每個進出通道都有無障礙設施最好。但如果做不到,或者某個入口較為狹窄,無法實施,那保證有一個通道能讓殘疾人進出也行。比如盲道,如果在一條非常狹窄的小路上,根本沒法設置,那可以不設,但需要有標誌讓殘疾人轉道,從其他線路繞行到達。
市殘聯的工作人員介紹,無障礙地圖就能起到這樣的作用,可以讓有需求的人了解哪裡有適合自己的無障礙設施,並選擇合適的路線。據了解,目前的信息採集還只是第一步,未來這些無障礙地圖由點到線,還可添加室內場景,連接公交、地鐵,知道何時何條線路出現在自己面前,對於視障人群的出行將有極大的意義。市殘疾工作人員介紹,無障礙設施的相關規範早已出臺,不久將成為強制性措施,這也將讓社會更顯公平與溫情,使整個城市環境更具人性化。
(記者 黃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