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設施,讓特殊群體生活更方便

2020-12-12 鹹寧新聞網

方便衛生的無障礙專用公廁、筆直規範的盲道、殘疾人專用坡道……這些都是為特殊人群設置的無障礙設施。在我市,這些無障礙設施讓需要的人實現了無障礙生活。近日,記者走訪了市區多個公共場所,發現無障礙設施設置較以前貼心了許多。

公廁:細節入微更「方便」

19日上午,記者在市人民廣場公廁內看到,這裡除了設有輪椅入廁坡道,還有殘疾人專用廁位和專用臉盆。

市人民廣場公廁清掃人員介紹,今年,市人民廣場的公廁都進行了設備升級改造,設置了無障礙的通道、扶手、小便池。許多殘疾人都稱讚公廁考慮周到,很方便。

淦河大道一家銀行入口處,設置了殘疾人專用通道,其中為殘疾人專設的設施被藍色標誌出來。

十六潭公園設有無障礙設施和明顯的標誌。由於廣場個別處高度落差較大,為了確保無障礙通道的坡度平緩,這裡的無障礙通道修建成了折返式的坡道。殘疾人和老年人可以通過無障礙通道直達公園最下層。

隨後,記者走訪萬年路社區、湖北科技學院、市客運站、市中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及市中心醫院等地,發現從大門到正廳走廊,均設置了無障礙通道,醫院還放置了備用的輪椅,也有殘疾人專用衛生間。

「現在城市裡無障礙設施越來越多了,無論去商場還是到銀行,幾乎各個公共場所都設置了無障礙設施,讓我們出行更方便了。」傍晚,十六潭公園裡,殘障人士張先生說。

銀行:無障礙設施更完善

當日,記者在溫泉中心花壇附近走訪時發現,中國銀行、中國郵政銀行、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的網點無障礙設施比較齊全,這些場所都修建了無障礙通道,而且通道附近沒有障礙物,便於殘障人士通行。

在濱河西路的建設銀行網點,記者看到,這裡也設置有無障礙通道。為了方便特殊群體來銀行辦事,這裡電動門的開關設置在坐輪椅殘疾人能按到的高度。

在濱河西路的中國銀行,雖因場地狹窄原因沒有設置無障礙通道,但也在明顯位置張貼了便民通知,上面寫道:如果您需要幫助或安排輪椅,請撥打值班電話。

不少殘障人士表示,以前坐輪椅進出銀行最怕的就是沒有無障礙通道,需要向工作人員或者附近的市民求助,現在完全不用擔心了。

該銀行大廳值班經理介紹,除了根據實際,完善現有的無障礙通道設施,還在大廳安排了諮詢引導的工作人員來幫助其辦事。配備的便民服務用品,有老花鏡、雨具,也有輪椅、急救箱等簡單醫療設備,甚至細化到針線盒這類生活用品,力爭為市民考慮周全。

車站:導向標識更清晰

在人流量極大的火車站,殘障人士的弱勢顯得極為明顯,因此,越來越多的火車站日益注重針對特殊人群的服務。鹹寧北站也不例外。

記者來到鹹寧北站發現,該站在設計方面充分考慮了殘障人士等特殊人群的出行需求,站內的無障礙設施較齊全:從站外廣場到進站、候車大廳,地面上鋪著筆直的盲道,幾乎沒有臺階、通道寬度讓輪椅可以很輕鬆地在站內通行。進站大廳門口的綠地上豎著一塊指示牌,上面用箭頭標註了無障礙通道。此外,站臺、候車室、進出站通道均設置手扶電梯上下樓,進出站口專設了殘障人專用電梯,基本實現無障礙通行。

「殘疾人如果實在走不了路,他們下火車後,可以直接搭乘站臺上的升降電梯直通地面廣場或者地下大廳出站。」鹹寧北站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記者還注意到,在大廳內的一塊電子屏幕上,繪製了鹹寧的整體格局,各種無障礙指示牌和導向標更是隨處可見,這使站內的乘車流程和服務設施一目了然,殘障人士能夠實現更加便捷化乘車並且順利找到自己需要的幫助。

讓無障礙設施更惠民

採訪中,記者依舊感受到了一些瑕疵。就拿公廁來說,部分地方雖然設有殘障人專用衛生間,裡面卻沒有扶手,而且公廁內也未安裝方便掛行李包裹的掛鈎。

殘疾人是城市大家庭中的弱勢群體,無障礙設施將成為他們參與社會活動的手和腳。記者從市殘聯獲悉, 目前我市有殘障人士17.1萬,佔全市總人口的5.7%。近年來,鹹寧城市的無障礙設施建設配備更加完備,除了讓殘疾人在物質上享受到無障礙的便利,也讓他們在精神上實現真正的無障礙。

一個城市的品格應該是寬容的,我們城市建設的根本不但是要讓生活在城市裡的正常人更加舒適、更加方便,還要給老年人、兒童和殘疾人創造更大的的活動空間,讓他們更多地融入社會,享受生活。

短短幾米的無障礙通道,折射出的不僅是對殘障人士的關愛,同時也是一把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標尺,希望我市其它公共設施建設,也能像無障礙通道的建設一樣,日益完善,真正聯通市民的心。

(鹹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恬)

相關焦點

  • 無障礙改造 殘疾人生活更方便
    「新沂市殘聯為我家實施了無障礙設施改造,安裝了無障礙扶手、坐便器、防滑墊,還有煤氣灶、太陽能,連牆上『小心地滑』的標語貼畫都想到了,不僅讓我生活更加方便,還讓我家裡人減輕了不少負擔。」劉學啟不無感激地說道。 今年54歲的劉學啟因小兒麻痺症致殘,現在只能拄著拐杖慢慢挪動走路,被醫院評定為二級肢殘。
  • 讓無障礙設施真正實現無「障礙」
    連日來,三湘都市報記者在長沙街頭各地段體驗「無障礙」通行,發現人行道上設立的盲道不少都「形同虛設」,被佔用情況較為普遍。(詳見本報11月12日至18日相關報導)無障礙設施是現代城市公共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老弱病殘以及其他社會成員充分參與社會活動、融入社會生活、共享社會物質文化成果的必要條件。
  • 36處公廁新增無障礙設施
    市環衛局在「廁所革命」上下功夫36處公廁新增無障礙設施滿足特殊群體如廁需求□寧鄉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鄔豔昨日,記者從市環衛局了解到,為了方便老人、殘疾人士等特殊群體的如廁需求,近幾年,該局進一步完善公廁無障礙設施,在36處公廁新增設殘疾人通道、殘疾人便池、無障礙扶手等,為特殊群體充分提供便利。
  • 大興機場持續提升無障礙設施水平
    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馬超瓊 報導:5月17日是第三十次全國助殘日,滿足特殊旅客出行需求,大興機場無障礙建設達到了國際先進一流水平,成為國內無障礙示範樣板。自投運以來,大興機場不斷細化措施、提升服務,持續優化無障礙設施「軟硬體」條件,力爭能夠讓每一位特殊旅客切切實實感受到「全程無障礙」的乘機體驗,同時積極為2022年北京冬帕運會的舉行備戰。
  • 無障礙環境建設讓城市更溫暖
    步行道鋪設無障礙板磚,過街天橋安裝無障礙電梯,地鐵樓梯設置升降平臺……近年來,隨著各地更加重視無障礙環境建設,相關設施的配備越來越齊全,為廣大殘疾人安居樂業、過上幸福美好生活提供了便利。  殘疾人是一個特殊困難的群體,需要社會格外關心、格外關注。無障礙環境,是方便殘疾人、老年人、傷病人士等特殊群體全面參與社會生活的重要基礎條件。
  • 讓愛無「礙」,八裡莊無障礙設施一直在進步!
    直行盲道、緣石坡道、樓梯扶手、殘疾人通道這些容易被正常人忽略的城市服務設施對一些特殊群體來說卻至關重要無障礙環境是殘疾人走出家門、參與社會生活的基本條件,也是方便老年人、婦女兒童和其他社會成員的重要措施
  • 無障礙設施 深入城市每個角落
    市第一社會福利院寬敞的無障礙通道城區道路進行盲道改造市第一社會福利院樓梯轉角安裝了座椅「在樓梯轉角安裝了座椅,讓我們老人上下樓梯方便舒適多了。」福利院完善設施 讓老人兒童出行無障礙2019年底,我市以改善殘疾人、老年人和兒童出行環境,提高城市文明化程度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大無障礙設施集中建設和改造力度,完善無障礙設施的配套建設及功能。
  • 城區13座公廁提升改造無障礙設施
    記者近日從區城管局獲悉,為了方便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11月底前將完成城區13座公廁的無障礙提升改造工作。  道源路公廁位於道源路506號對面公園內,古色古香的中國風設計,與外牆的彩繪遙相呼應,讓人眼前一亮。公廁內部設有男廁、女廁、第三衛生間和城管驛站,設施安裝、男女廁位數目均按照杭州市最新公廁設計規範設置。
  • 普及無障礙設施 幫幫殘障人群邁過「珠穆朗瑪」
    訓練營由四川圓夢助殘公益服務中心主辦,將培養一批夢想與行動兼備、具有一定網絡影響力的殘障青年,運用社會創新創業者陪伴式支持+社群互助+公益推廣的模式,向社會大眾倡導無障礙生活理念,提升殘障人群的社會回歸度和幸福感,促進無障礙環境建設與發展。  目前,四川共有622萬殘障人士,超過四川總人口的6.8%,這部分特殊群體急需得到社會的關愛。
  • 政務服務大廳啟動無障礙改造 硬體設施升級中
    ,全面啟動無障礙環境改造,對全市各級政務大廳提出了為特殊群體提供專人全程陪同、預約辦理、手語翻譯、志願者服務等服務方式,同時各級政務大廳的無障礙硬體設施改造也正在緊鑼密鼓的全面升級中。 設低位門鈴、填單臺特殊人群辦事可手寫交流1月19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和東城區無障礙督導隊副隊長張國良以及聽障人士張海峰一同走進了東城區政務服務中心,體驗剛剛升級改造完成的無障礙設施。
  • 無障礙通道讓公廁更完美
    寧海新聞網訊(通訊員應佳翔記者張帆) 「現在小區公廁有了無障礙通道,對我們家老年人來說真的是一件大好事。」近日,陽光小區居民楊大姐專程來到社區辦公室點讚小區內的公廁。今年年初,楊大姐家的老人就在小區公廁的臺階上摔傷。如今的改變,讓她倍感安心。  據了解,陽光小區由於建設早,並沒有設置無障礙設施,再加上小區內老年人和殘疾人士較多,如廁多有不便。
  • 無障礙設施何時暢通無礙(組圖)
    城市中的無障礙設施是殘障人士走出家門,參與社會的基本通道。建設和管理好城市的公共無障礙設施,是保障殘疾人、老人、孕婦等弱勢群體出行權的一個重要方面。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公共無障礙設施被佔用、破壞失修等現象,給殘障人士出行帶來不少困擾。
  • 北京無障礙設施改造升級 助力殘疾人出行、復工
    潭柘新區是今年老舊小區綜合整治試點工程之一,改造項目中包括了增設、改造無障礙設施。記者今日(22日)從北京市殘聯獲悉,以籌辦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為契機,目前,北京市無障礙專項行動已由前期準備階段,過渡到重點推進階段,今年年底前將基本完成對無障礙設施未能有效使用整治及損毀、應建未建等問題的整改。
  • 關愛老人 讓無障礙通道真正「無障礙」 變得通暢
    核心提示:無障礙設施方便殘疾人和老年人,但實際上,這些無障礙設施的利用率並不高,希望可以多呼籲社會,讓更多的人關愛老人,讓無障礙通道真正「無障礙
  • 完善公共場所無障礙設施
    「這裡是新劃的無障礙停車位,邊上劃黃線的是下車位,方便肢體障礙者上下車,輪椅通行……」進入縣體育館,亮黃色的無障礙停車位格外醒目,停車位的前方就是無障礙通道,十分方便。近段時間,走進縣體育館、圖書館等公共場館,無障礙設施改造正在大力推進中,無障礙停車位、通道、衛生間、電梯、臺階緩坡、盲人閱讀區等設施逐漸完善。
  • 無障礙的背後是溫暖與大愛
    比如在今年年中,管理部門要求對所有的城市道路的無障礙設施進行檢查,不準出現設施無法使用問題,而且要求各地進行自查與整改後,再進行抽查。這說明,對於無障礙設施的管理,北京在動真格的。還有一點,像北京現在五百多家政務服務中心,都已經全部完成無障礙設施建設。這些都是通過看似很小的細節管理,去表現管理者的溫暖與關愛。讓這些弱勢群體,能夠感覺到城市所有居民包括管理部門的溫情與溫暖。
  • 迎亞運 杭州公廁品質再升級 全市重點打造公廁無障礙設施
    最近,社區內的新工公廁提升改造後,終於竣工了,它不僅外觀變美了,裡面的設施也大大提升了。最讓大伯大媽們開心的是,公廁內裝上了無障礙坐便器,無立柱洗手盆,方便輪椅人士、老年人如廁。記者昨天從市城管局環境衛生和生活固廢處置保障中心獲悉,為進一步提升我市公廁無障礙環境品質,滿足殘疾人士等特殊群體的使用需求,同時也是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杭州亞運會和亞殘運會,未來的兩年內,杭州的公廁品質將再升級,重點改造公廁內的無障礙設施。
  • 全市無障礙環境建設 讓城市有愛無礙
    近年來,我市從規範城市功能、建設文明城市、關愛社會弱勢群體的角度出發,在高質量推進城市發展取得新飛躍的同時,不斷加大城市無障礙環境建設,讓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共享城市發展成果,努力把簡陽建成一座「有愛無礙」的溫暖城市。
  • 坡道無障礙,小改造大關懷——合肥廬陽區公廁為特殊人群暢通綠色通道
    6月18日,記者在合肥市廬陽區城管局了解到,為了方便老人家、殘疾人士等特殊群體的如廁要求,該單位進一步完善公廁無障礙設施,在22處公廁新增設殘疾人通道、殘疾人便池、無障礙扶手等,為特殊群體充分提供便利。
  • 特殊群體牽動人大代表關注:有溫度的關愛讓他們生活得更好
    但兩會上討論的也並不只有這些「大事」,在人大代表的眼中,任何一個人或者一個群體都牽動著他們的關注——而這些特殊的群體,則更加需要有溫度的關注和關愛。打開殘疾人出門通路 讓「無障礙」從規劃設計到實際落實除去青島市人大代表這個身份,王文華最被人熟悉的身份是即墨區國立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