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笑貧不笑娼,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值得讓人深思!
俗語是一種比較口語化的語言,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運用到。它是勞動人民通過長期的摸索不斷總結出來的,通俗易懂很容易被大家記住。俗語常常被大家稱為常言,俗話。只不過俗語一詞,已經普遍用作語言學的術語;常言一詞,帶有文言的色彩;俗話一詞,則有口語的氣息。
這些從歷史中遺傳下來的俗語既反映了當時年代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少俗語對後來人的生活有一定的指導作用,這也是為何會有很多俗語一直流傳至今,經久不衰的重要原因。比如我們今天說的是農村俗語:「笑貧不笑娼,救急不救窮」,即便是放到現在也值得讓人深思!
「笑貧不笑娼,救急不救窮」這句話很容易理解,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喜歡嘲笑那些比自己還貧窮的人,反而會羨慕那些那些做壞事賺錢的人;幫人也是要分情況的,只有在他特別緊急的情況下才能幫他,不能救助那些處於貧窮狀態的人。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大家的物質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很多人開始把金錢當作衡量衡量價值的唯一標準。越來越多的人忘記了當初樸質的生活和善良的品性,看不起那些比自己窮的人,想方設法去巴結那些比自己有錢的人。他們從來不關心那些人的錢怎麼來的,是否都是從正當手段得來的,只知道他們有錢就行了。還有一些人跟著通過一些骯髒的交易獲取到大量的錢財,變得越來越忘乎所以,更加瞧不起那些比他們窮的人。
幫助一個人除了要量力而行之外,還要選擇適當的時機才行,比如當一個人陷入困境時,你卻好在最關鍵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必定會受到他的感激。但是你一直幫助他的話,容易讓他產生強烈的依賴心理,喪失了拼搏的動力,總想著不勞而獲,期待一直靠著他人的幫助來維持自己的生活。時間一長人基本就廢了,當你停止對他幫助時,獲得的不是感激而是埋怨,此時的他早已經將這種幫助當成你應盡的義務。
所以在任何時候,做事情都要量力而行,不是什麼人你幫助之後都會感激你的。有時候容易被別人當成冤大頭,不但得不到感激,還會遭到不小的埋怨。當一個人一直處於比較貧困狀態的時候,你首先要做的不是救濟他,而是找到他一直這樣的原因。如果是他個人原因導致的,這樣的人是不值得幫助的,畢竟能幫助他一次兩次,幫不了他一輩子,只有等他自己深刻意識到問題的時候,他才能走出困境,反之幫他有時候容易害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