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牙壞了,沒關係?
錯!錯!錯!
大家好,我是快樂育兒的王榮輝Grace。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報導#2歲女娃爛牙20顆#。
當時一看到這新聞的標題,我就嚇得一激靈!
孩子才兩歲七個月,20顆牙怎麼會全壞掉了呢?
原來,孩子每天都要含著奶瓶睡覺,但家長對孩子的口腔衛生不重視,加上餵養方式不當——每天喝完奶粉後直接睡覺,不刷牙也不漱口。
醫生說,孩子20顆牙全部壞掉了——大部分牙已經爛得只剩牙根,連門牙也爛掉了一大半,牙根都是黑的。
而且,這還並非個例。
不久前,也是這位醫生,他還接診了一名1歲多的女娃,她的兩個門牙已經磨壞了,根尖外露,牙根病變非常嚴重,已經破壞了牙周組織。
無奈之下,為了防止發炎,醫生只好將孩子兩個門牙拔掉……
看完這報導,我當時就在想,才1歲多的孩子,就被迫拔掉門牙,這對她的影響得多大呀!
因為孩子的恆牙(也就是我們說的二次出牙「新牙」),通常是在7.8歲的時候才能長出來,那這孩子在1-7歲的這段時間,沒有門牙,保不準會被人取笑,產生自卑心理……
當我意識到乳牙健康很重要時,我就非常迫切地想把這個事件告訴大家。
所以,隔天中午吃飯,我就跟我同事(在場有3個媽媽)說起這事,目的是想引起大家重視寶寶的乳牙健康。
但令我意外的是,我陳述完整個事件之後,其中一位媽媽同事說:乳牙壞掉也沒關係呀!反正都要換的。
她這麼一說,在場的兩個媽媽也是連聲附和:對呀,孩子乳牙早晚要換,蛀了就蛀了
聽完她們的回答,我當時愣了一下。
反正都要換牙,乳牙爛掉也沒關係?
好像說得也有道理……
但!!別想帶歪我,因為這種觀點本身就是錯誤的!!!乳牙爛了放任不管,只會引發更大的傷害。
所以,因為這件事情,我覺得「爛牙」這個話題,有必要給讀者好友們好好地科普一下!!(尤其是我那三個媽媽同事)
話不多說,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乳牙的那些事」。
牙齒爛了,會有什麼危害?
據2017年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5歲兒童乳牙齲患率高達70.9%。
也就是說,10個孩子7個爛牙!
只要去兒童口腔醫院園轉一圈,你就會看到,很多還在上幼兒園的孩子,5、6歲的年紀已經滿口爛牙了。
那,為什麼越來越來的孩子「爛牙」呢?
其實,很多孩子的爛牙,都是因為不良的餵養習慣造成的。
很多家長經常讓孩子含著奶瓶睡覺,或者喝完奶直接睡覺, 最後患上「奶瓶齲」。
因為含著奶瓶睡覺,寶寶的牙齒就會長時間浸泡在奶中,然後奶漬堆積在牙面上滋生細菌,細菌又會分解「糖類」產生酸,進而破壞了孩子的乳牙。
而且這乳牙爛了,也不是你想得那麼簡單,換牙就好了!因為嚴重的齲齒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1、面部發育不對稱,生長發育遲緩
你應該有過這樣的體會吧,右邊的牙齒爛了,痛得要命,那只能用「左邊的牙齒」吃飯了。
然後呢,長期的「偏側咀嚼」,必然會造成「這一側的臉部肌肉」過於發達。
長期以往,就會變得一邊臉大一邊臉小。
這還不要緊,關鍵是牙痛得不行,就會降低孩子的進食慾望,甚至不敢吃東西,時間久了,就會影響孩子的營養攝入,最後導致生長發育遲緩。
2、影響恆牙正常萌出
乳牙爛了,等著換牙?
可你知道嗎?嚴重的爛牙會形成牙髓炎、根尖周炎,造成感染的進一步擴散,導致下方的恆牙釉質發育不全。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說簡單點哈!就是在「有炎症的牙洞」裡,長出來「新牙」會又黑又醜,牙根也不牢固,最後還是會爛掉。
3、影響美感和孩子心理健康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缺門牙、齙牙、箍牙的人都會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不愛笑、捂著嘴巴抿嘴笑,說話的時候,低著頭包著嘴巴……
其實,這就是牙齒不好,導致的自卑心理。
因為害怕別人嘲笑,所以他們才會這樣。
那大家來判斷一下,這樣的性格,會不會影響孩子健康成長呢?
4、全身性感染
因乳牙爛牙形成的根尖周炎,有可能會進一步引發全身其他組織感染。
這還真不是我嚇唬你,我前兩個月才看到央視微博發的一個新聞。
這個8歲的孩子牙痛,他家人一直以為「上火」,所以一直沒有加以重視。
直到後面去醫院一查,才知道蛀牙,而且因為爛牙,腦內長出了大膿腫。
北京一名4歲男孩,因為乳牙爛掉,根尖周感染,最後從感染到了眼球。最後只能摘掉一個眼球,才得以保命。
也許你會問:只是爛了一個牙而已,至於這麼嚴重?
但我告訴你,還真就這麼嚴重!
我們人體的眼耳口鼻之間是相通的,病毒也會通過其中的間隙進行感染。
像剛剛這個孩子,從口腔感染到眼部,如果不摘除眼球,病毒很可能就感染到腦部了,那到時候情況可能就很嚴重了!
所以,我才會說,乳牙不好,真的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0-6歲寶寶的刷牙指南
既然乳牙那麼重要,我們就要好好保護牙齒啦~
保護乳牙,首先要求寶寶愛刷牙、好好刷牙!!
接下來,大家和Grace一起來來看看,0-6歲的孩子,應該怎麼刷牙的吧?
??0-6個月
新生兒,暫時是不需要刷牙和使用牙膏的。
像平時的的口腔護理的話,只需要在吃完奶後喝一點點溫水「漱漱」就可以了。
但如果,寶寶舌頭上「奶漬」的話,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洗洗舌頭」,以免舌苔過厚影響孩子食慾。
小貼士:可在某寶買的「紗布牙刷」蘸點溫開水,輕輕刮一下寶寶舌頭上的奶漬就可以了。
??6個月-12個月
在寶寶萌出第一顆乳牙時,也就是大約從6個月開始就要給寶寶「刷牙」了。
當然這裡所說的刷牙並「不是使用牙刷」,而是矽膠指套牙刷、紗布牙刷之類的。
刷牙的初期階段,我們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寶寶刷牙的習慣,讓寶寶適應「刷牙」這件事,降低口腔的敏感性,不對清潔牙齒的行為產生牴觸。
??1歲-2歲
在這年齡階段,媽媽應該給寶寶準備適齡的兒童專用牙刷和牙膏,每天早晚各刷一次牙。
當然,因為這個年紀的寶寶還不會自己刷牙,這就需要爸爸媽媽手把手教孩子擠牙膏、刷牙齒、漱口……
爸爸媽媽由淺入深地指導,相信孩子很快就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
牙刷:先從「最小刷頭」的兒童專用牙刷開始,以防刷頭太大,引起寶寶乾嘔。
牙膏:建議給孩子買那些「無氟可吞咽」的牙膏,單次牙膏量大概「米粒」的大小。
這裡,Grace還要嘮叨一句:大家儘量不要給寶寶買帶味道的牙膏,像草莓味、橙子味,因為擔心寶寶覺得牙膏「好吃」,就把那個牙膏給吃進去了。
(有多少個人吃過「草莓味」的牙膏,舉個瓜)
??3歲-6歲
經過一年多的練習,相信大部分寶寶都已經適應刷牙,並基本掌握了自主刷牙的技能啦~
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就可以給寶寶用「兒童含氟」牙膏,每次牙膏用量是「豌豆」大小。
一粒米大和一粒豌豆大的牙膏量
但你知道的,3-6歲的寶寶自主意識比較強,所以,平日裡,爸爸媽媽一定要好好監督指導寶寶,從小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小貼士:
0-6歲期間,父母幫孩子刷牙;
6歲以後,當孩子自己刷牙後,父母也要檢查孩子刷牙效果。
只有這樣,寶寶方可擁有一口漂亮而健康的牙齒!!!
如何擁有一口健康且漂亮的牙齒?
好好刷牙是首要,在這基礎上,我們還可以做更多的防護,保護孩子的牙齒!
01/預防「奶瓶齲齒」
千萬不要讓孩子含著奶瓶睡覺!!!
千萬不要讓孩子含著奶瓶睡覺!!!
千萬不要讓孩子含著奶瓶睡覺!!!
這一點,我們在前面也已經分析過了!就不多加說明了!
對於那些喝完奶就睡覺的孩子,建議喝完奶,用奶瓶裝點溫開水「漱漱口」!
02/保持口腔衛生
保持口腔衛生,除了我們前面說的「堅持刷牙」,其實,「牙線」也是非常好用的潔牙工具哦。
大家都知道,寶寶們的乳牙「牙縫」都是比較大的,經常吃完東西之後,牙縫就裡塞了很多的食物殘渣。
這時候,牙線就派上用場啦。(先用牙線清理牙縫,再刷牙漱口,雙重保護)
關於牙線的選擇,爸爸媽媽可以買那種「嬰幼兒專用的牙線、牙線棒」,這樣,在尺寸和設計上更適合寶寶的口腔。
03/窩溝封閉
「窩溝封閉」,有的媽媽可能沒有聽過。不過,別急,且聽我慢慢道來。
窩溝,其實就是牙齒中間的那個「坑坑」。
因為這個坑坑凹進去,就很容易填滿食物殘渣,刷不乾淨,所以,就成了齲齒的高發地。
而這個「窩溝封閉」技術,就是用安全的材料填充「坑坑」,相當於給寶寶的乳牙戴上一個安全帽。(不傷害牙齒,價格也不貴,爸爸媽媽也是可以考慮的)
當然,窩溝封閉也並非一勞永逸,做完之後定期複查十分重要:建議每半年複查一次,兩年重新封閉一次。
04/牙齒塗氟
除了窩溝封閉,「牙齒塗氟」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由口腔專業人員將「高濃度氟化物」塗布在牙齒表面)
這個「氟」就像是牙齒的保護衣,塗了氟的牙齒會比較堅固(含氟牙膏也是一個道理)。
像我們國家兒童口腔保健指導技術規範建議中,就提到:孩子到了3-4歲就可以全口牙齒塗氟了,半年塗一次,一直可以進行到成年。
不過,爸爸媽媽可以根據寶寶的配合程度,選擇塗氟的時間。
還有,Grace老師要提醒一下:無論是做了窩溝封閉,還是牙齒塗氟,爸爸媽媽都要給寶寶好好刷牙、認真刷牙哦!
05/定期檢查
據介紹,2013年衛生部公布數據顯示,我國5歲以下兒童的患齲率達到66%,而未治癒率則高達97%。
為什麼未治癒率這個高呢?其實就是因為,很多家長等到孩子「入園前體檢」,才發現孩子有爛牙。
所以,Grace建議:等孩子牙齒長齊之後,就要帶孩子到正規口腔專科定期檢查,做到齲齒可防可治!
定期檢查可以參照,中華口腔醫學會的建議:
兒童每三個月到半年進行一次口腔檢查;
成年人每半年到一年進行一次口腔檢查。
要知道,一口乳牙要用五六年,恆牙更是用上幾十年。
所以,爸爸媽媽一定要重視孩子的牙齒問題哦,只有這樣,寶寶才能吃得香,說得溜,長得好~
*以上圖片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