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哥倫布/文 人人都要用郵件,人人都有說不完的郵件故事。
職場人士為什麼要學習發郵件?美國人總結的中國人典型特徵中有一條,「即使面對面坐著,也不直接交談而要使用郵件。」而這在很多外企之中是非常流行的文化,和總部打交道,郵件往往是最快捷和便宜的方式,很多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都會為員工配備黑莓手機,而使用這一手機的唯一方便之處就是其郵件功能的便捷性。當然有人要說MSN和QQ這樣的即時通訊工具要比郵件更方便,但是,很多外企的計算機上是不允許安裝這兩個軟體的,企業的良苦用心,大概是為了防止上班時間的私人聊天,有許多商業機密的企業,更忌諱這樣的軟體,因為他們傳播信息更方便更快。
廣州的阿亦在一家外企總部做事,初到公司時,曾因為疏於和老闆用郵件溝通而直接被叫進老闆辦公室挨罵,一切只因「你做再多事情,如果郵件不向老闆匯報和溝通。那就相當於你什麼也沒做」。
雖然美國人很納悶中國人為什麼成為了最熱衷發郵件的國家,但事實卻是,在中國的外企從高管到剛入行的職員,才是發郵件的主體存在。通常來說,外企在中國做生意,和外界人溝通上要花費更多力氣。你看國企或者事業單位的那些人,他們的公司郵件通常只是接受一些上層領導指示罷了,和過去的黑板通知並無太大分別。
郵件來往之中誕生了無數狗血的劇情,光看郵件上方排的那一排按鈕,就能想到對應出多少故事。大多數人對郵件的數項功能都十分得心應手,何時抄送,何時密送,如何自動發送。君不見有個來自四大的故事瘋傳,某老闆開會時公開表揚一同事夜夜勤奮加班,皆因郵件發送時間來自半夜三點。直到某次,一同事發現該君即使和朋友在夜店HIGH翻依然能準時在3點將郵件發出,一番逼問之下,才明白原來自動發送可以這樣用。從此,職場人士都磨拳霍霍地打算將這瞞天過海的一招用起來,反正被糊弄的是老闆。
正常的工作郵件發出前,務必好好檢查。錯別字之類的還是小事,如果需要發附件卻忘了發的重要郵件,那就是嚴重錯誤了。而接下來我要講的故事簡直是此類事件中的終極悲劇版,希望能夠提醒各位檢查郵件是多麼的重要。一位證券律師在周五晚接到從香港券商那兒打來的電話,希望這位律師能在周日之前把需要的數百頁的法律文件確認無誤後發郵件給券商做最終確認,這意味著,一個周末又要泡湯了,這個律師在極端憤慨之下,把這些文件放進了一個文件夾,並起了一個非常情緒化的名字,「確認你妹啊」,然後做成壓縮包後改好文件夾名——「確認文件」作為附件發了過去。對方收到郵件下載完附件,待他一解壓完看到原文件名,這位律師就收到了咆哮的長途電話。他想反駁也來不及,只能等著告狀的郵件發到老闆那兒,再看到自己的名字災難般地出現在抄送名單上。
說到抄送,簡直是所有郵件災難故事最有力的協助者。同事之間常有抄送行為,有時是為了工作方便,同事A同時將一封郵件抄送給B和C,只能說明他們之間需要互相協作完成一件事情,但如果A將郵件發送給了B,卻抄送給了B的老闆C,那意味就深遠了,通常有可能的情況是,A和B在合作的過程中發生了一些不愉快,告知老闆的目的只是為了給對方一些震懾,這一招在各大公司當中都屢試不爽,而且往往成為一件懸而不決的事情得到解決的最快速手段。
抄送不僅僅可以用於新郵件,更可以用於回復當中。在女作家趙趙《穿動物園的女編輯》一書中就描寫過原配鬥小三的故事,原配把小三發來的挑釁郵件直接回復了所有人,只是修改了其中的文法與錯誤。不過大部分郵件如今都有郵件自動檢查功能,錯誤的拼寫郵件下方都會有紅線標註。但這種原配與小三利用郵件抄送大家的現實絲毫沒有輸給小說,去年著名的渣打郵件門成了這類故事的標誌之作——一個在瑞信銀行工作的白領給所有的朋友群發郵件,怒斥丈夫和小三背叛自己的各種行為;丈夫和小三分別回信給所有同事親戚朋友,讓此女停止糾纏速速離婚……本來是一樁常見的鬥小三狗血事件,但是重點在於,三位主角均是金融業高級白領,來往信件皆為英文,各種優雅的語法和艱深的英文詞彙被用作三角戀鬥法,當時讓網友們大開眼界。
抄送更多時候只是手段,而不是最終目的。阿亦給我講了一個他與其他部門同事合作時發生的插曲,在某次急需同事提供某文件支持時,這位同事不慌不忙地一直以各種藉口拖延工作,阿亦忍無可忍,發了一封緊急郵件,同時抄送了對方部門的領導和自己的領導,在這樣一封郵件下,同事在十分鐘之內就將所需文件以附件形式傳了過來,並回復了原郵件中的所有人。正當阿亦以為這件事可以圓滿結束時,同事又追了一封單獨的郵件給他,並在文中寫,剛才的文件有誤,請以我明天發的郵件為準。阿亦跟我回憶起當時的場景時,惡狠狠地說:「他以為我還是菜鳥呢,我也不是省油的燈。我直接把他這封新郵件再次抄送給了幾位領導,並在文中以特大號,醒目顏色字體標註,我需要在COB(close of business)前收到這個文件,請同事××不要再發錯郵件了。」這下,那同事再也沒話說了。
看吧,郵件在企業之中就是這樣被應用得如此廣泛,有時候他們自己也會懷疑這樣的郵件往來是否會成為形式上的累贅,RE來RE去,也常常討論不出所以然來。而且郵件還常常因為文字的局限性造成兩人之間不應有的誤會,最有效的方式還是面對面,直接溝通。這點幾乎人人都承認,但為什麼人們還是如此熱衷於郵件往來呢?答案很簡單,這是最有效地證明你自己幹過什麼的工具,一旦出了什麼問題,最容易發現在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該由誰承擔什麼樣的責任。如果遇到打官司這樣的嚴重情況,郵件甚至能夠作為呈堂證供。即使你刪掉郵件也沒有用,在技術達人那裡,只要你發過這封郵件,那它就會永遠藏在伺服器的某個角落,隨時能調出來用。
當然,有人也看不懂外企的郵件,因為有時候一封郵件被轉發的次數太多,而且裡面還含有大量的縮寫,比如fyi、fyc、asap、bau、cob,如果身在老闆級別,可能用到的縮寫還會更多。看不懂的情況也無非兩種,一、要麼英語還沒成為你的工作語言;二、你還沒進入到這個精彩的郵件世界。
如何判斷員工不是在發工作郵件
1.打字非常輕快且有停頓:在聊天
2.鍵盤滑鼠並用且不停點擊:在玩遊戲
3.不停滑動滾輪或Pagedown鍵:在看帖子
4.不停按刷新/F5:在上微博
5.一動不動,緊盯屏幕:在看電影
6.表情時而嚴肅,時而輕鬆:在看股票
7.手放在鍵盤上但長時間未動:睡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