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不過時的飲品,那一定是珍珠奶茶!對於90後來說,小學時喝校門口2元一杯的色彩鮮豔的多味珍珠奶茶(原味、香芋、草莓、哈密瓜……),長大了街邊各式各樣的奶茶店更是層出不窮了。「人生沒有什麼事情是一杯奶茶不能解決的,如果有,那就兩杯」這是不少奶茶fans的座右銘。奶茶的種類、配料越來越多,其中最經典的還是珍珠奶茶,香甜、醇厚、濃鬱的奶茶配上Q彈的珍珠,真的是愛不釋口。但其實,常飲、多飲奶茶對身體是可能造成危害的,尤其對心臟來說可能是甜蜜的負擔、隱匿的殺手。
珍珠奶茶的基本配料是茶湯、奶、珍珠、糖四種,即使是那些商品定價與成本相匹配,真的用茶葉泡製茶湯、用牛奶勾兌、用食糖調節甜度、加入自製的手工珍珠的奶茶也可能影響身體健康,就不談還有大多數低價、不合格、不講究的奶茶了。珍珠奶茶我們可以歸於高糖、高脂、高碳水的飲品,曾有統計數字顯示,大量飲用奶茶超過3個月,血脂、血膽固醇都升高,長期大量飲用易患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病。
這些健康隱患大多來源於以下幾類:
(一)不用牛奶勾兌的奶茶,某些商家為節約成本或是增加奶茶的香味、口感,並不一定會使用牛奶添加到奶茶當中,而是用一些人工替代品,如:植物奶精(奶精不是奶,其主要成分是水、糖和氫化植物油。最早的氫化植物油含有反式脂肪酸,這是在美國已被禁用的心血管殺手。隨著工藝提升,奶精也可以不含反式脂肪,但還有大量的糖、油混合物,完全不含蛋白質)。現在市場上還有許多添加奶蓋的珍珠奶茶,其對健康的影響可謂更大,奶蓋是淡奶油和牛奶一起打發而成,奶蓋的脂肪含量可不低;再如果奶茶中加了煉乳調味,含糖量飆升。成本低的奶蓋、煉乳還可能是用氫化植物油製作的,存在反式脂肪酸的危害。
(二)奶茶裡的糖沒有最多只有更多,很多商家的珍珠奶茶就算選擇不另外加糖口感上也已經很甜了,這還不算網紅奶茶中添加的紅糖、黑糖等,都屬於甜度很高的製造白糖。各種風味的糖,歸根結底都是碳水化合物,攝入過量糖分會導致胰島壓力、脂肪堆積、糖尿病風險提高等,過高的血脂和血糖長期得不到控制,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甚至老年痴呆的風險。
(三)為了提高出品速度,很少有奶茶店選擇不好保存的手工製作的紅糖木薯粉珍珠,「人造」珍珠由澱粉、糖、食品添加劑和食用香精製成,其中具體的添加劑和香精不得而知,但是需要注意,許多添加劑是含鈉的鹽(往期文章:鹽跟味精,哪個對高血壓危害更大)。
那麼,奶茶我們還能喝嗎?答案是肯定的,不過我們要注意選擇和控制。選擇更可靠的、有保證的奶茶店,確定奶茶是用鮮奶或質量較好的奶粉調配,避免添加煉乳、奶油和奶精的那個輔料;在能接受的前提下,選擇更低的甜度甚至是無糖,畢竟奶茶裡的其他材料(蜂蜜、黑糖掛杯、珍珠、布丁、椰果、蒟蒻、仙草等等)幾乎每種都已經含糖了,可能含糖料量還不低;少添加「網紅」配料,如奶蓋、芋圓、冰淇淋等等,避免同時攝入過多的糖分、碳水;控制每周飲用的奶茶量,一周兩杯以內都還比較適宜,當然家庭自製的鮮奶茶又另當別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