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歲的酈德火在做學習筆記。
寫日記不稀奇,堅持寫日記的人也不少,但永康有位90歲的老先生連續寫了20年日記,而且用的還是英文。
昨天,當9旬老人酈德火拿出他珍藏的33本英語日記本,英文水平和漂亮的書寫,驚呆了眾人。
33本英文日記
堅持寫了20年
昨天中午11點,剛給學生們上完課的酈德火老人收拾好書本,接受了記者採訪。儘管已經90歲高齡,但酈老先生依舊耳聰目明,說起話來也是條理通順、中氣十足。
幾乎每個早晨,酈老都會出現在永康香樟公園,精神抖擻地快走。鍛鍊完畢,他便坐在亭子裡,不慌不忙地拿出筆,開始寫日記。
「寫英語日記是為了不忘記知識,活到老學到老。」說到寫日記的這個習慣,酈老說始於1997年。那一年,71歲的他得了重病,一度在重症監護室住了7天。酈老挺過了這一關,但也從此離開了他深愛的講臺。
「不教書,每天不學點什麼,我就感覺很空虛,於是每天寫日記來記錄生活。」在酈老的日記裡,既有對生活小事的記錄,也寫景色、養生和做人的感悟。
20年來,日記寫滿了33個本子。對他來說,這既是溫故而知新的學習方法,更是一種情懷與寄託。
邊學邊教
語文老師轉型教英語
酈德火曾是一名老師,但一度因故回家務農。到了上世紀70年代末,已經50歲的他被安排到永康太平水庫工作。單位裡有個收音機,他每天都聽。
那時候,縣城裡的人很難接觸到外語。但改革開放的春風吹來,酈德火覺得:只有學會英語,才能和世界接軌。
他找來了初一課本,一個音標一個音標開始自學。每天早上,他都會跑到山上去朗讀;到了晚上,就打開收音機在宿舍聽英語廣播節目。「那會完全聽不懂收音機裡在播什麼,偶爾聽到一兩個我學過的單詞就興奮得不得了。」酈德火還記得當時的心情。
1979年,酈德火恢復教師身份,到胡庫初中教初一語文兼班主任。期中考試時,班上的英語平均分只有十幾分,最高分也只有二十幾分。這個時候,英語老師剛巧辭職了。校長對酈德火說:「反正你也會點英語,要不就你來教吧。」
酈德火心想這不是「烏龜教鱉」嗎?但校長挺堅持,他硬著頭皮接下了這個任務。為了更好地學英語,酈德火花了兩個月工資共50多元錢,買了臺收音機,每天一有空就在宿舍練習英語,晚上就聽收音機。一邊學一邊教。沒想到,期末考試班上的英語成績有了提升。
後來,酈德火被調到溪岸初中教初二英語,還去古山的一所高復班上過課。學生「層次」越來越高,語文老師轉型成為英語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