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教資源未充分整合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以及特區的高速發展,市民追求高質量的教育,讓更多的孩子享受優質教育的需求越來越強烈。深圳市提出,到2020年,全市將有一半以上中小學有外籍教師授課,高等學校外教比例更大。但截止目前為止,在學校的具體教學過程中,因文化差異、教學理念等差異,外教與學校、中國教師間還存在諸多問題與矛盾亟待解決,未能很好地發揮外教資源。
外教抱怨多 學校滿意度低
根據《深圳市教育系統外教資源配備使用白皮書》中數據顯示,有些外籍教師抱怨工作環境惡劣,同事關係相處不好;中方管理人員對外教的滿意程度低;一些學校甚至遞交了不願意再次聘任外籍教師的申請。
筆者從市教育局對外交流協會了解到,因為職責分工不明確,外教在工作中因為文化差異、語言水平差異和教學理念的差異等因素,在實際教育教學中,課堂教學效率低,不能達到預想中的理想狀態,從而背離了外教教授口語的初衷。
但筆認為,中外教合作可以增加學習者對英語文化的了解,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語言材料,減少學生母語的負幹擾等。
跨文化教學合作有待加強
中外教合作教學源自合作教學,是適應非英語國家在開展英語口語、閱讀教學和雙語教學時所採用的一種教學模式。其具體操作模式就是指一名中方英語教師和一名外籍教師同時進入課堂,兩人的角色區分為主講人和教學助手或合作者,以互動和協作的方式開展課堂教學的一種直接合作。很顯然,這些教育合作者擁有獨特或互補的教學技能,通過可持續努力,發揮各自角色優勢,共享教學資源,共同承擔教學任務,為所有學生學業成功的目標共同努力。小學生在教師們創設的跨文化背景下,學習和提高英語口語水平與運用能力。
合作教學的模式一般分為:1)一個教,另一個觀察;2)一人教,另一人協助。3)「分站式教學」。4)平行教學。5)交替教學。6)團隊教學。主要特點有:(1)中外教合作是在跨文化背景下的合作,因此合作教師之間的語言具有互補性。(2)中外教合作是在跨文化背景下的合作,因此合作教師之間的課堂具有文化互補性。(3)中外教合作是在跨文化背景下的合作,因此合作教師之間的教學理念具有互補性。(4)心理環境的互補構建。
綜合國內外研究情況,由於是跨文化背景下的中外教合作,其教學方式、合作方式與一般意義上的合作教學有所不同。學界和應用學界對此並不重視,相關的研究較少。而且,中外教同時進課堂,與傳統的中方教師或外教單獨授口語課,對外教資源的合理運用,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方式受到哪些制約因素,並沒有得到很好的闡釋和解決,特別是針對深圳小學英語口語教學,如何通過改變口語合作教學模式,細分中外教合作教學的過程,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英語口語教學課堂效率,提高學生口語能力,該方面的實證研究尚屬空白。
「中外教合作教學」研究與觀測
為進一步驗證中外教合作教學的可行性,筆者參考了柏樺(2009)、牟宜武(2009)對大學生英語口語實行中外教合作教學的研究方法,將深圳市鹽田區外國語小學——深圳小學英語中外教合作教學的典型案例作為研究對象,考察中外教合作教學在小學英語口語教學中能否取得顯著的教學效果。
選取實驗對象
在小學六年級的4個班中選取2個作為實驗班,另外2個作為控制班。其中,1名外教和2名中國教師配對,分別在2個實驗班的合作教學;另外2個控制班沿襲傳統的教學模式,由1名外教和1名中國教師單獨授課。
所有教師均畢業於英語專業,並具有一定的英語教學經驗。參與實驗的4個班級成績較為接近。
合作教學和傳統教學對比實驗於2010年9月開始實施;為期一學期共16周,實驗班和控制班使用相同校本口語教材《小學生英語口語200句》。在實驗開始前2周,對參與合作教學的中外教師進行合作教學培訓,邀請深圳大學英語教育系專家擔任培訓主講人,使參與合作的教師深入了解合作教學的形式和內容。
筆者要求參與實驗的老師按照對學生進行口語前測和後測。為檢驗合作教學的效果,本研究分別對實驗班和控制班進行了口語能力測試。前測統計數據表明,實驗班和控制班的口語能力上沒有顯著差異,後測數據顯示:實驗班口語成績高於控制班。
封閉式調查問卷
在進行了16周、每周5學時、共計90學時的傳統和合作教學對比實驗後,採用封閉式問卷,對本次參加實驗的合作教學、傳統教學的實驗班、控制班共4個班級181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不同師資對於小學生非語言能力的影響。
針對學生的封閉式問卷調查由李克特5級量表構成,共有20道題目,涉及對合作教學/傳統教學模式的認同度;合作教學/傳統教學是否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讀寫水平(語言能力);學生對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評價;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否提高;教師作用的發揮等。
通過7大項20道題的調查,能比較真實客觀地反映出中外教合作教學的課堂與外教獨立授課或中教獨立授課的課堂的異同。以及不同的師資配備對小學生英語口語課堂教學的影響:對學生聽說能力水平,對學生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的掌握,對學生的非語言能力如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和自信心,對學生的課堂心理環境的影響。
統計結果表明,中外教合作教學改進了學生的學習策略,提高了其學習動機和自信心,而傳統教學對控制班學生的學習動機、自信心和學習策略的影響不顯著。檢驗結果表明,中外教合作教學和傳統教學對學生學習動機、自信心和學習策略的影響有顯著差異。
「中外教合作教學」是英語口語教學的理想模式
實踐表明,中外教合作教學對學生的文化意識的培養作用是顯著的,中外教合作教學對學生非語言能力的作用是顯著的,中外教合作教學對教師的繼續教育和專業發展的作用也很顯著。
中外教合作教學是小學英語口語教學理想的教學模式,通過合作可以更好地利用外教資源。通過培訓讓中方教師和外籍教師同時進入課堂,通過多變的教師角色切換,產生互補性的效應,在口語課堂中,外教標準的發音、地道的表達方式,能給英語學習者自然的語言「薰陶」。中方老師恰當的解釋、強調、引導、啟發和反饋,人為地幹預了學生的學習過程,促進了學習者中介語的升級,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甚至達到更高一級的認知水平。
中外教還可充分發揮信息傳遞者和中介者的作用, 為學生提供了外語口語教學良好的的師資配備,有效提高其英語口語水平和運用能力。
在小學英語口語教學中,中外教通過集體備課,分析學習者需求和教材內容的重難點要求,討論課堂的具體組織方式和活動安排;兩人同時進入課堂時,通過提前分工,可以在6種合作模式中根據教學需要切換,靈活多變。課外時間通過組織教師和學生的英語沙龍,加強文化交流,提高中外教的跨文化能力,為學生搭建展示的舞臺,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和合作能力。還可通過結合形成性過程評價和終結性結果評價,利用中外教師的力量,建立學生聽說讀寫的學業評估標準,建立合作教學效果的評價體系,促進中外教合作教學模式的可持續發展。
深圳市鹽田區外國語小學 曾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