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我省第三個中國醫師節主題活動上,「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定宇,帶領新入職醫師代表共同宣讀了《中國醫師宣言》,宣誓將秉承「患者至上」,努力擔當增進人類健康的崇高職責。 楚天都市報記者鄒斌攝
李蘭娟院士視頻連線寄語後輩
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迅 陳凌燕 通訊員 劉敏 孫苗 於鑫益 龔勇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鄒斌
昨日的武漢,慶祝醫師節的活動豐富多彩——「人民英雄」張定宇率新醫師宣讀誓言,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連線深情寄語,全國各地援鄂醫療隊員也發來問候。
2020年,我們一起流過淚拼過命,如今一起收穫喜悅與自豪。
張定宇現場傳承
率新醫生宣讀《中國醫師宣言》
「我莊嚴宣誓,自覺維護醫學職業的真誠、高尚與榮耀,平等仁愛,患者至上,真誠守信,精進審慎,廉潔公正……」昨日,在我省慶祝第三個醫師節大會現場,「人民英雄」、湖北省衛健委副主任張定宇,帶領武漢31名新入職醫生代表宣誓。
一句句誓言鏗鏘有力,這是醫者對全社會、對患者們的莊嚴承諾。
23歲的張慶玉是一名規培醫生,去年9月入職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她說,自己入職沒多久就遇到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那時我正在呼吸內科輪轉,這可是抗擊疫情的主力部隊啊!」儘管她因為種種原因,不能在一線衝鋒,但她一直在武漢堅守,並加入了線上問診平臺為患者們答疑解惑,用另一種方式踐行醫生的社會職責。
26歲的葉康也是去年入職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目前是全科規培醫生。「我報考醫學專業,很大的原因是與我外公有關,他因為不明原因的肌力下降常年臥床,最終不幸去世。」葉康說,「從那時起,我立志要做一名醫生,儘自己所學挽救生命。」
「張定宇因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衝鋒在前,獲得『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我非常榮幸在他的帶領下宣誓,一句句誓言是我們醫者的表態與承諾。」葉康表示,身為新時代的年輕醫生,他會以前輩們為榜樣,有大情懷、大擔當。
李蘭娟連線寄語
醫生這個職業是沉甸甸的責任
8月18日下午,「堅信愛會贏——『中國醫師節』致敬抗疫白衣戰士」特別節目,在湖北大學禮堂上演。演出由中國文聯、中國視協和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湖北省文聯等主辦,國家京劇院京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于魁智等登臺亮相,近500名全省、全市各大醫院的抗疫醫護人員代表觀看了表演。
演出現場,來自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等醫療機構的新入職醫生代表,向社會作出莊嚴承諾,並向醫療戰線前輩致以崇高的敬意。隨後,他們身後的大屏幕上出現了一個熟悉的面孔:著名傳染病學專家、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全場掌聲雷動。
「年輕的同行們,你們好!非常高興你們選擇了醫生這個職業。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的第一個中國醫師節來臨之際,看到你們充滿朝氣、充滿活力,我很高興!醫生這個職業是受人尊敬的、被社會所高度信任的職業,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通過現場視頻連線,李蘭娟院士寄語年輕一代,在未來的日子裡,「讓我們共同努力,繼續秉持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精神,堅守職業道德規範,為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貢獻我們自己的一份力量。」
致敬湖北戰友
援鄂醫療隊員發來了燦爛笑容
今年初,當新冠疫情暴發,全國各地4萬餘名白衣天使逆行援鄂,給予武漢最有力的支持。
昨日,在「堅信愛會贏」特別節目的會場上,設置了援鄂醫療隊向湖北戰友致敬的環節。伴隨著深情的音樂響起,舞臺中央的大屏幕上出現了一張張笑臉:「我們是黑龍江省首批援鄂醫療隊隊員」「我是山東省第八批援鄂醫療隊隊員」「我是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感染科的」「我是原漢陽方艙醫院的援鄂醫療隊隊員」……
在支援武漢的日子裡,他們包裹在嚴實的防護服下,戴著厚厚的口罩,直到離開武漢,很多人不知道彼此的模樣。如今通過視頻,他們面貌清晰,笑容輕鬆。
「國家需要,我們絕不退縮。」「非常感謝在湖北並肩作戰的同事們。」「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來自四面八方的祝福,讓現場不少人眼中泛淚。戰「疫」經歷,對每一名湖北人來說都是刻骨銘心的。2020年的醫師節,因此具有特殊的意義和價值。
戰「疫」故事
千餘白衣戰士書寫方艙奇蹟
講述人:肖行遠 武漢協和醫院泌尿外科副教授
疫情期間,江漢方艙2月5日開艙,3月9日休艙,歷時34天,武漢協和醫院進行日常管理。這裡雲集了21個援鄂醫療隊和本市6家醫院共1000多名白衣戰士,留下無數動人瞬間。
2月5日,這是江漢方艙開艙的第一晚,也是所有方艙人無法忘記的風暴之夜,原計劃第一天只收60多位病人,實際收治600多人,直到深夜,艙內才慢慢安靜下來。有人發現,協和醫院呼吸內科醫生陳龍低著頭,靠牆站著半天不動。同事上前輕輕喊他,厚厚的面罩下傳來了他的聲音:「有點站不住了,我靠一下。」極度疲勞下,他擔心一坐下去自己就會睡著。
方艙捷報頻傳,從一批患者出院到單日出院破百,再到第1000名患者出院,終於勝利休艙,用行動創造了中國速度和中國力量。
讓每個新冠嬰兒健康活下來
講述人:曾凌空 武漢兒童醫院新生兒內科主任
疫情期間的一個深夜,醫院轉來一個新冠早產兒,出生時嚴重窒息,繼發嚴重凝血功能障礙、敗血症,血小板只有正常指標的1/10,入院後生命垂危。孩子的父母是新冠患者,正在隔離治療。他們恨自己把病傳染給孩子,自責內疚幾近崩潰。
我和經驗最豐富的幾名醫生組成救治小組,在孩子最危重的那幾天,不分晝夜地守在床旁,隨時調整用藥,持續50小時沒有合眼。呼吸機用到頂,血管活性藥用足量,一步一步從死亡邊緣把孩子拉回來,我們熬過了最艱難的過程,孩子病情不斷好轉。一個月後,他順利回到媽媽身邊。望著孩子父母喜極而泣的臉,我們內心歡喜瀰漫,這是作為醫生最有成就感的時刻。
從接診第一例新冠新生兒開始,我們的夢想變成了現實:新冠新生兒救治成功率100%。
病房裡有三個金句鼓舞患者
講述人:程文濤 武漢市金銀潭醫院耐藥結核病區醫師
「會好的」「要堅持」「好好活著」,是隔離病房裡我們向患者說得最多的話。
新冠肺炎病毒比預想的更麻煩也更危險,病房裡幾乎每個患者都需要吸氧,一半以上無法下床自主活動。我們要治病,還得照顧他們的生活,從一日三餐到大小便。有個老人三年前中風,這次又患上重型新冠肺炎,他情緒消沉甚至想放棄。為了讓他重拾信心,我有一晚守在他身邊4個多小時,直到凌晨3時他睡了才敢離開。一個多月後,老人康復出院了。
在隔離病區裡我度過了將近三個月,與患者們朝夕相處,我為每一名逝去的人難過,也為每一名治癒的人欣慰。我們關注他們的心理,「會好的」「要堅持」「好好活著」,有時這短短的句子能起到巨大作用。當看到呼吸困難的人能順暢呼吸了,臥病的人能下床了……這些喜悅衝刷著我心裡另一些悲傷的場景。這時候我知道,我愛我的職業,不後悔我的選擇。
【來源:楚天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