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迷航》裡的瓦肯星被找到了!—新聞—科學網

2020-12-19 科學網
《星際迷航》裡的瓦肯星被找到了!
科學家說這個超級地球可能就是斯波克的家

 

科幻作品《星際迷航》裡的半人類半瓦肯人斯波克,讓不少科幻愛好者們迷戀。電影裡,瓦肯人是宇宙和星際聯邦中最重要的智慧種族之一,而他們的母星——瓦肯星位于娜瓦薩恆星系主恆星娜瓦薩周圍的一顆行星上,離地球大約16光年左右。

碰巧的是,最近,在離地球16光年的恆星HD 26965周圍,科學家們還真發現了一顆超級地球。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出版的《皇家天文學會月報》上。

畫家Don Davis為這顆超級地球畫的藝術想像圖

星球上,紅紅綠綠的小點就代表著火山噴發和極光現象

遠處的明亮星球是波江座40A

一個可能的先進文明宿主星

1991年,《星際迷航》之父羅登貝瑞曾與哈佛-史密森尼天體物理學中心的三名天體物理學家合寫了一封信,信中稱,他們認為瓦肯星應處于波江座40星系,圍繞著橙色主序星波江座40A運轉。

星際迷航

波江座是個蜿蜒的、在南北方向延伸的星座,位於獵戶座的西南方向。波江座40A又被稱為HD 26965,是科學家探尋地外生命時的一個目標。

波江座40A距離地球16光年,與太陽年齡相似,質量略輕,溫度略低,黑子活動周期(10.1年)也與的太陽黑子活動周期(11.6年)非常相似。

這次,由美國佛羅裡達大學天文系教授葛健領導的達摩地外行星巡天項目,在與田納西州立大學天文學家Matthew Muterspaugh和Gregory Henry等人合作時發現,有一顆超級地球繞著波江座40A轉。

「它可能是一個先進文明的理想宿主星。」論文合作者Matthew Muterspaugh說。

利用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達摩基金會望遠鏡,佛羅裡達大學的葛健研究團隊在波江座40A的周圍發現了「瓦肯星」,這顆行星的體積約為地球的兩倍,質量約是地球的八倍,公轉周期為42天。這也是達摩行星巡天計劃發現的第一顆超級地球。

「在圍繞類似太陽的恆星運行的超級地球中,它是離我們最近的一顆。」葛健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根據推算,科研人員認為,「瓦肯星」和它的「太陽」——波江座40A之間的距離,是地球和太陽之間距離的五分之一,大約類似於太陽系中水星所在的位置。

「這不就是『瓦肯』嗎?」

儘管早在1991年,科學家就把目光聚焦于波江座40A,但在很長時間裡,由於儀器測量精度和觀測次數有限,他們的研究並沒有發現這顆恆星周圍有超級地球存在的跡象。

科研人員的此次發現得益於葛健研究團隊研製的一臺名叫TOU的高精度光學都卜勒光譜儀。「對於在鄰近恆星中發現更多超級地球,包括在宜居帶中的類地行星來說,用望遠鏡進行的高頻次、高精度徑向速度觀測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葛健說。

葛健在世界最大的光學望遠鏡GTC

2014年,葛健帶領團隊發起了達摩地外行星巡天項目。這一項目的主要目標是在2016年至2021年監測約150個F型、G型、K型類太陽的矮星以及M型紅矮星,搜索附近的宜居行星,探尋外星生命。

2014年至2015年,葛健團隊使用TOU光譜儀在田納西州立大學的2米自動化望遠鏡上做了先導觀測,發現了一個可能呈周期性變化的信號。

2016年,他們繼續利用TOU光譜儀,依託稜蒙山上的50英寸專用自動化達摩基金望遠鏡,做了更多觀測,結果他們清晰地探測到,在視線方向上,波江座40A在42天周期裡以最大大約每秒1.8 米的視向速度來回移動。

根據視向移動和其他數據的仔細分析,他們確定出這顆恆星視向周期移動信號是由它與附近的一個超級地球引力相互吸引所致。

接著,他們又根據數據估算出了行星的質量、體積及其與恆星的距離。「這不就是《星際迷航》中斯波克的家——『瓦肯』嗎?」推算出行星數據後,科幻迷、論文合作者Gregory Henry驚訝地對葛健說。

與已經發現的大多數系外行星的主恆星不同,「現在,任何人都能在晴朗的夜晚看到波江座40A,並指出斯波克的家。」論文第一作者之一、葛健團隊的博士後馬波說。

「嗨,斯波克,你在家嗎?」

「雖然這顆星是圍繞類似太陽的恆星運行的超級地球中離我們是最近的,但是按照目前的技術能力,人類抵達那顆星可能需要數十萬年時間。」葛健說。

雖然科學家們探測到了「瓦肯星」,但是,由於他們並沒有真正看見它,對於這顆星到底長啥樣,科學家們只能依靠想像。

Spock的經典say hi手勢:「Live Long and Prosper」

在葛健看來,「瓦肯星」由於潮汐鎖定,可能一半寒冷,一半炎熱。

潮汐鎖定會使天體永遠以同一面對著另一個天體,例如,月球永遠以同一面朝向著地球。「『瓦肯星』面對『太陽』的那一面可能是很熱、很乾燥的沙漠,而背對『太陽』的那一面可能會潮溼、陰冷,而且,一冷一熱會讓『瓦肯星』具有非常強烈的大氣流動,風速可能會很快。」葛健說。

葛健表示,由於「瓦肯星」的質量和地表引力大,那裡可能還會有不少火山活動,不僅如此,「瓦肯星」的中心多半是液體鐵,會有磁場,和太陽風作用產生極光。

論文發表後,畫家Don Davis還專門根據葛健的想像,畫出了一副「瓦肯星」的藝術想像圖。星球上,紅紅綠綠的小點就代表著火山噴發和極光現象。

葛健透露,科研團隊還將對這顆行星及其周邊做進一步研究。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面光學望遠鏡——西班牙加納利大望遠鏡(GTC)臺長Romano Corradi也已邀請葛健團隊利用GTC進一步研究「瓦肯星」的性質。

說不定,等到人類技術更加強大的那一天,我們可以直接來到「瓦肯星」,敲響斯波克的門:「嗨,斯波克,你在家嗎?」(完)

論文相關信息:doi:10.1093/mnras/sty1933

相關焦點

  • 星際迷航中的瓦肯星真的存在,距離地球16光年外,第二終於被發現
    如果大家喜歡看電影的話,一定知道星際迷航這部電影,現在已經出了六七部了,小編也非常喜歡裡面奇幻的故事情節。大家都知道,這其實是一個科幻的作品向我們大家展示了宇宙中精彩的外星世界。其中有一個星球叫做瓦肯星,上面有著三個太陽。並且它的景象也和地球上非常不一樣,天空是橘紅色的,看上去更加的可愛迷人。
  • 《星際迷航》老 Spock 逝世,同名網遊建數字紀念館
    IT之家訊 3月1日消息,昨天,《星際迷航》中Spock的扮演者Leonard Nimoy去世,享年83歲。他出生於美國波士頓,是一位美國電影導演、詩人、音樂家和攝影師。他以從1966年至1969年在美國電視連續劇《星際迷航》中扮演Spock史波克而成名,在後來的一些電影中他也扮演該角色。他被譽為《星際迷航》系列中第一位,也是對「星際文化」在全世界的流行產生最大影響的一位Spock扮演者。
  • 星際迷航OL悼念去世影星 建造「斯波克」雕像
    騰訊遊戲訊 3月9日消息,為紀念上周去世的好萊塢影星倫納德·尼莫伊(Leonard Nimoy),Cryptic工作室日前在《星際迷航 OL》中舉行了悼念活動。在遊戲中「瓦肯星」(Vulcan)的中央噴泉處,官方立起了一座「斯波克」(Spock)的雕像,上面還鐫刻有瓦肯人的傳統祝詞「生生不息繁榮昌盛」(Live Long and Prosper)。
  • 《星際迷航:皮卡德》:X教授又回去開飛船啦!
    《星際迷航》系列自打1965年上線播出至今,以其6部電視劇、1部動畫片、13部電影的龐大組成。成為歐美科幻題材裡面不可或缺的存在!《星際迷航》到底有多少個親兒子?《星際迷航》能夠支撐這麼些年,是因為它廣撒網多開花的結果。
  • 科學網—「嗨,斯波克,你在家嗎」
  • 《星際迷航》50 周年特展北京站 世貿天階盛大起航
    2015 年 12 月 12 日,北京—《星際迷航》50 周年特展北京站在地標建築世貿天階正式開展。瓦肯人、進取號、Spock、Kirk 艦長和星際聯邦等《星際迷航》片中經典造型和場景在今天的新聞發布會暨開展儀式上亮相,展覽現場也匯集了《星際迷航》動漫、電影和電視劇系列的手稿、原版道具、服裝、幕後花絮等珍貴資料。
  • 《星際迷航》關鍵詞解讀 超級科幻經典影響深遠
    影視篇關鍵詞之一:電視劇原初版星際迷航(Star Trek),又譯星艦奇航記,星空奇遇記、星艦迷航記、星際奇旅、星際旅行。《星際》系列起源於電視影集,編劇羅丹貝利在60年代創作了第一代的《星際》電視影集。
  • 「啊,這是你們地球人的情感」,《星際迷航》「史波克」去世
    史波克經典造型       自1966年「星際」系列電視劇開播以來,無數影視劇以此為母題落地開花。而倫納德•尼莫伊除了出演「史波克」一角,亦導演過其中的兩部作品:《星際迷航3:尋找史波克》(1984)和《星際迷航4:搶救未來》。1975年的時候,他曾經寫道:「我很驕傲能夠和這些影片聯繫在一起。
  • 《星際迷航2》映前掃盲:五分鐘變身「骨灰粉」
    在中國,《星際迷航》能為更多人所熟知,可能還是因為《生活大爆炸》(點擊觀看劇集)裡的謝耳朵「叨叨」了整整五季。在謝耳朵這種死宅龜毛又吹毛求疵的古怪男人眼裡,《星際迷航》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呢?以下是謝耳朵掃盲時間。  Q1:嗨,謝耳朵!聽說《星際迷航》有上千集電視劇,oh my god!  謝耳朵:(得意的笑)是的呢!
  • 《星際迷航:皮卡德》:皮卡德艦長回歸,這一刻,我們等了18年
    如果今天向任何一位「星際迷航」粉絲們詢問,「在星際迷航眾多劇集中,究竟哪一部劇集能夠代表星際迷航的巔峰?」那麼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答案會說《星際迷航:下一代》。作為1966年的《星際迷航:原初系列》續集作品,《星際迷航:下一代》曾經在製作和宣傳階段引發了不少粉絲的抗議和質疑。因為他們不敢想像一部沒有寇克艦長的全新劇集是否還能夠繼續擁有「星際迷航」系列的精神內核。
  • 小白進階星際迷航骨灰粉完整攻略
    如果你看過美劇《生活大爆炸》,一定對《星際迷航》十分熟悉,因為在這部劇裡提到《星際迷航》超過了80次,而劇中人物謝耳朵就是狂熱的Trekkie(星際骨灰粉)。作為與《星球大戰》齊名的科幻片系列,其作品所涉及的世界觀、概念等等均令人震撼。
  • 《星際迷航OL》即將更新 新增全新可控種族
    《星際迷航 OL》將於本月21日正式推出全新版本「羅慕路斯的遺產」,因此作品在改版後,玩家將會操控原作中經典種族瓦肯人的分支——羅慕倫。  據了解,羅慕倫在遊戲裡是一個全新種族,因此它們都會有著與克林貢或聯邦陣營不同的特徵。
  • 細數星際迷航:暗黑無界裡的高科技產品
    在經歷47年之後,星際迷航推出了最新電影代表作:星際迷航:暗黑無界,這是2013年度科幻大片之一,於2013年5月28日正式在中國上映。星際迷航:暗黑無界的年代設定在2588年(大概是這個年代,具體時間記不清楚了),也就是在五百多年後的年代。那麼,在這樣一部科幻大片裡,到底會出現一些怎麼樣的高科技產品呢?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吧!
  • "星際迷航"系列科普&趣事大起底
    《星際迷航》的影響力不僅僅體現在文藝作品上,更讓人引以為傲的是劇集和電影裡的很多科技已經成為了現實,被應用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手機  我們日常用的手機,其靈感來源於星際迷航裡的通訊器,這可是翻蓋機的原型。摩託羅拉董事長馬丁·庫珀在1973年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手機,而他的靈感正是來自於《星際迷航》。
  • 《星際迷航》向老版致敬 老年史波克大玩穿越
    新《星際迷航》不忘向老版致敬。網易娛樂獨家報導 (文/rico_skywalker)5月15日,《星際迷航》(STAR TREK)系列的最新一部電影(第11集)終於面世了。這是《星際迷航》系列影視作品四十多年後的又一次重生。這部電影和以往的作品相比較,作出了許多符合合現代人口味的修改。
  • 你可能不知道的關於《星際迷航》的有趣事實
    《星際迷航》從一開始就不起眼,但卻給流行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憑藉朗朗上口的詞句、未來主義的技術和令人費解的哲學,該劇抓住了我們的心和想像力,讓反抗變得徒勞。當然,有了像《星際迷航》這樣令人難忘的劇集,還有很多事實有待發現。下面是關於《星際迷航》你可能不知道的有趣事實。
  • 開啟星際旅程 《星際迷航:艦橋成員》正式發售
    《星際迷航:艦橋成員》由育碧旗下的Red Storm娛樂研發,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授權,並支持跨平臺遊戲。 視頻原址   玩家將以一名星際艦隊長官的身份沉浸在《星際迷航》的世界之中,去完成能夠決定艦船和船員命運的各種任務。玩家可以扮演船員進行在線遊戲或是扮演艦長遊玩單人戰役。
  • 最具收藏價值的《星際迷航》系列解析
    《星際迷航:下一代》是《星際迷航》系列劇裡評價最高、篇幅最長的一部,首播後長期保持第一,之後的《星際迷航》系列基本上是以該片宇宙觀構架的。《星際迷航:深空九號》不再講述進取號及其船員的故事,而是轉而把目光對準了太空站「深空九號」,整體風格與《星際迷航:下一代》相比較為黑暗。
  • 生生不息,繁榮昌盛 星際迷航全系列電影你看過嗎?
    科幻影迷心目中的白月光有很多,星際迷航則是其一。20世紀60年代,《星際迷航》由美國派拉蒙影視製作推出,經過不斷地發展和完善,成為世界最著名的科幻影視系列之一。對中國來說,《星際迷航》如同《星球大戰》一樣,沒有深厚的觀眾基礎,在20世紀90年代末到21世紀初,《星際迷航》系列離開了國人的視野,人們對它的記憶逐漸塵封。
  • 推薦幾部星際迷航類型科幻片
    《星際迷航》系列劇這是一部大大有名的美劇,幾乎喜歡科幻的朋友們都看過,至少是聽說過,企業號的故事,他不僅僅有電影,美劇,還有動畫片,我第一次看到就是看的動畫片。由6部電視劇、1部動畫片、13部電影組成。這絕對是一個很大的系列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