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商家,也會想方設法的想出一些噱頭,用以來拉攏客戶,有的會利用年份的不同,民間的一些習俗演變而來,有的確實是傳統的習俗,大家也都比較習慣接受,而有的卻是商家故意為之,根本就是莫須有的由大家傳頌一通之後,就變成了很多樣的說法,而且不信還不行。因為很多還都是跟孝不孝順有關,筆者這裡對於無春年,就有一種說法。
無春年原本不稀奇,也就是一年之中沒有立春節氣,叫做無春年,黑年,因為缺少也就是「寡」的意思,也被叫做寡年,但不知怎麼回事,慢慢的就變成了「寡婦年」,而且有的地區認為這樣的年份,是不宜結婚的。其實是一點道理都沒有。不止是關於結婚,在我們這裡的無春年,那些出嫁的閨女,還要給老娘買紅腰帶,據說紅紅火火的腰帶,能夠帶來光明,掃走黑暗。當然不能少的說法,是這樣能夠讓老人健康,至於管不管用不好說,但哪些商家的腰帶賣的是一直售罄。
農村有句老話叫做:閏月鞋,閏月穿,閏月的老人活一千。民間對於閏月送鞋的習俗還是有的,這個也是流行比較久一些的習俗,其實這跟跟過去的生活條件有自己關係,過去生活條件差,大家都是缺衣少穿的,能夠穿上一雙新鞋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對於閏月,由於憑空多了一個月,按照民間的說法,這樣扥年份對於老人會有影響。多出的一個月,老人要接受更多的挫折,尤其是閏四月,一直以來都不被認為是啥好年景,素來有:閏四月,吃樹葉的說法,按照老人的說法,閏四月是一個天氣異常暴躁的年份,糧食會產量降低,大家沒有糧食吃,只能去樹上採摘樹葉充飢。
過去穿鞋可沒有現在便利,尤其是在我們的農村,都是穿布鞋,布鞋是一針一線自己做出來的,這也能夠體現誰家媳婦手工技巧的表現,村裡的王老太太至今還一直嘲笑東頭的老郭婆婆,說郭婆婆年輕的時候,針線活是拿不出手,做一雙鞋做了好久都沒有做成,最後一氣之下隔著牆頭給扔出去了。確實有的人心靈手巧,能夠很輕鬆的完成,而有的人則是怎麼做都鼓搗不定。做鞋是一個很花費時間的事情,閏月的年份,給老人做鞋,是要提前一個月進行,才能讓老人在閏月來到的時候,穿上新鞋。
閏月給老人做鞋、買鞋,一來是孝心的體現,二來鞋子對於老人很重要,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沒有一雙合適的鞋子,老人是行動不便,而且鞋子的舒適度對於身體的影響也很大,尤其是在過去的時候,鞋子穿久了之後,不但不防潮,而且裡面會很溼,這樣對於老人的身體自然是不利的,所以說給老人做鞋也是很容易理解的。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