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
壹讀微信號:yiduiread
「世界上本沒有汙,人的心思一活絡,想法一多,就需要去汙粉了。」
眾所周知,現代科學體系起源於西方,西方的科學名詞術語等傳到中國的時候,翻譯要是出了點偏差,就會讓人產生種種羞恥的聯想。有些本身毫無問題的學術詞彙,改頭換面進入漢語的時候就會讓人覺得有些怪怪的。
但這個鍋不能完全讓翻譯背!隨著汙的詞彙越來越多,原來濃眉大眼的一些學術詞彙也叛變革命,變得汙了!
其實,世界上並不缺少汙,而是缺少一雙汙的眼睛。壹讀君(微信:yiduiread)今天就來給你講一講,那些被汙的眼睛掃射到的理科名詞。
學過微積分的值班壹讀君丨一萬
1. 夾逼定理
說起這個話題,夾逼定理會跳起來大喊:「本寶寶冤枉啊!」
夾逼定理的英文名稱是「Squeeze Theorem」,本來沒有什麼汙的成分。但是「squeeze」這個詞翻譯成「夾逼」……總難免讓某些同志產生不正確的聯想。
事實上,這個定理描述的是一種求函數極限的法則。假若兩個函數A和B都在某一定值c附近連續,而且A和B在取值無限趨近於c時將會無限趨近於另一定值X,又有函數f在c附近大小永遠大於等於A且小於等於B,則f在取值無限趨近於c時也會無限趨近於定值X。
也就是說,A、B、f三個函數在走向c的時候會越來越近,最後趨近為融為一體,並不會發生什麼汙汙的事(咦?)。
2. 內射模
請大家擦亮眼睛,第三個字是「模」,不是「摸」也不是「膜」!
這是一個交換代數術語。壹讀君(微信:yiduiread)並沒有學過交換代數,所以只能老實引用《數學辭海》上的定義:
設Q是左A模,若函子HomA(-,Q)正合,則稱模Q為內射模;這等價於:對每個單同態f:K→M,及每個同態r:K→Q,一定有同態r:M→Q,使得r°f=r成立。對任意模M,一定存在內射模E,使得M是E的子模。若E是左A內射模,且E是左A模M的子模,則E是M的直和因子。若A是環,則存在充分多的左A內射模。
它的英語原名是injective module,所以前兩個字也不能說是誤譯,無論怎麼翻譯都難以擺脫「汙」的命運。
3.魯棒性
說起最容易被吐槽的誤譯,「魯棒性」作為科學界的代表不但常常光榮列席,而且經常享受上座。
它的英文原名是「Robustness」,構詞是「Robust」+「-ness」,前半部分音譯,取名詞性加「性」字,「魯棒性」就產生了。
可是翻譯的時候,能不能選兩個好點的漢字啊!
這個詞表示的是系統的穩定性和抗衝擊能力,為什麼這麼一翻譯變成了有可能少兒不宜的事情?
△ 鄭重聲明:本圖來自一部三觀節操都正常的日本動畫《粗點心戰爭》
4.露點儀
說起無辜躺槍,露點儀同學舉起了手。
它名字裡的「露點」就是單純的隱現露滴的溫度點。然而在日常用語越來越汙的今天,它也不幸被潑了髒水。
結露的溫度和空氣溼度有關,因此露點儀仍然不顧汙名,兢兢業業地工作在溼度測量的第一線,不斷顯示究竟有多溼(誤)。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
5. 插入反應
這個詞的英文原詞是「Insertion reaction」,所以又怨不得翻譯,它本來就是這樣子的。
插入反應指的是在化學反應裡,一個分子或一個基團將它本身插入到另一個分子的構造中間,形成新的化學物質的過程,即:
A + B–C → B–A–C
想像一下,A在一定條件下,進入了B和C中間的位置,並漸漸融為一體……
這就是插入反應的真諦。
如果你覺得文章還不錯,請給壹讀君點個讚;公眾號轉載,請聯繫我們並取得授權。
日常生活中的百科、文藝背後的歷史,熱點深處的冷知識。用輕幽默、有情趣的方式一起漲姿勢、正三觀。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更新最新版本微信,公眾號界面置頂壹讀,
不錯過每日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