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這裡是佛系販賣機。
不論你喜不喜歡這裡,
好的,可以,沒關係,一切隨緣。
小佛的朋友圈最近被《後來的我們》這部電影刷屏了,所以小佛決定和你們講講奶茶的這部電影,陪你們把十八歲重溫一遍。
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
《後來的我們》,2018.4.28上映。
向前任道歉,向過去和解。
如果你曾被劉若英的《後來》感動過,
也許你也將被這部電影感動。
雖然我們都知道這世界上根本沒有如果,後來也難預料。
但「如果」、「後來」這些溫柔的詞語,還是可以留給我們一些妥帖的想像,和浪漫的餘地。
假使你有一個「愛了很久的朋友」,
我想你應該會喜歡這部電影。
這是個愛情故事。
林見清(井柏然飾)和方小曉(周冬雨飾)的愛情故事。
現實是黑白的,回憶是彩色的。
畫面回到十年前,林見清還是那個講話摻著東北方言的小鎮青年,方小曉也還是那個一心嚮往帝都的鬼馬少女。
他們在綠皮火車上邂逅,因為這一個映射了無數光的回眸,就真的造就了「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從此再也沒能忘記你容顏」的瞬間。
相遇的第一年,方小曉對林見清說:
「據說在北京待夠五年
就可以紮根了
我新年第一個願望
就是要嫁個北京人!」
於是大學畢業後,即便同學朋友紛紛各奔東西,林見清依舊沒有逃離北京。他創作遊戲軟體卻始終不見任何成果;他任職遊戲客服,卻被玩家人肉打罵。他受盡百般凌辱,蜷縮在一間微型公寓,鄰居除了沉溺玩電腦的屌絲,就是整夜都在玩樂的女人。
終於有一天,他擺攤賣黃片進了局子。
這總算要走了吧?還是沒走。
林見清披星戴月,是為了一套房。
成為北京人,買一套大房子,給父親和小曉一個溫暖的家。
可就像《你曾是少年》裡的一句歌詞:
有一套房子之後,才能去愛別人嗎?
後來,時間真的磨損了一切。
五年過去,事業沒有起色,他漸漸習慣說謊話,戴上虛偽的面具。
他變了,所以她要走了。
多年以後,她告訴他:
「如果
當時你上了地鐵
我會跟你一輩子」
如果?你以為會有如果嗎。
那些擠在小出租房裡吃泡麵的日子,那些小曉一臉天真問見清「我們現在這麼幸福,會不會有一天我們就分手了」的日子,那些他們一起在北京的深夜裡大喊「北京,我要發了」的日子,是真切的存在過,但也是真切的回不去。
從最初的相遇相知相伴,到後來的相對相負相棄,似乎每走一步,都是咄咄相逼。當初林見清和方小曉說:
「我能為了你
上九天攬月
下五洋捉鱉」
我是相信的。只是啊,
年輕時的愛情遺憾,多半是共苦卻不能同甘。
十年後的相遇,我們才發現:以前總認為人生最美好的是相遇,後來才明白其實難得的是重逢。
如果我們能久別重逢,那我希望你別來無恙。
這是個親情故事。
林父,深沉、不多話。
他關心自己的兒子卻不會過多叮囑,外表嚴厲內心柔軟,代表了中國的大多數父親形象。
林見清賣黃片被拘留的時候,老林說了一段話:
「見清中二的時候,
我們路過北京,看見賣遊戲的碟。
命令與徵服,一百六一張。
他說爸,你給我買一張吧。
我說我揍死你。
他說你要是給我買碟,揍死就揍死吧。
最終,我把碟給他買了。
我就想,他現在這麼迷戀遊戲,
是不是我害了他。」
老林牽掛兒子,不理解但仍舊支持,默默付出並承受著一切。
看見日益年邁的父親,林見清暗自發誓要讓老林過上好日子。為了心底的誓言,他努力工作奮發向上忍受苦難。偶有一次,他掙到錢,給老林買了臺液晶電視機。
可是,老林根本不會用,所以毫無價值。
當初是窮大學生的他,會像個孩子般向老林討著吃「粘豆包」。他慢慢長大,他眼裡所謂的「好日子」並不是老林心裡的「好日子」。
後來,粘豆包酸了,老林去世了,他才知道小鎮的年夜飯和父親的關懷才是最好最好的好日子。
除了對見清的愛,林父對小曉也是視若女兒。
多年後當見清和小曉分手事業小成攜女友回家時,老眼昏花的林父在火車站剛一見面就說:小曉,你回來了。
多年後,當小曉和見清分開時,在北京獨居的小曉收到林父的一封信:
緣分這事
只要不負對方就好
不負此生太難了
大概這是最動人的親情絕殺吧。
他不善言辭、眼疾衰老,卻還是對你牽腸掛肚。
想想我們,真的了解父母的快樂來源哪兒嗎?
每一個離家在外打拼的遊子,家裡都會有牽掛他的親人和父母,因為隔膜和疏遠,這份感情總是被忽略。可當拋下一切外在因素回首父母對子女的那份愛時,它足以讓所有人動容。
所有人都想拯救世界,卻沒有人幫媽媽洗碗。
你,平時給爸媽打電話嗎?
你,在家的時候不著家嗎?
你,有真的陪伴過他們嗎?
這世界上最痛苦的一句話叫做: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下次見到爸媽,抱抱他們,說句我愛你吧。
這是個北漂故事。
高架橋,霓虹燈。
繁華標配,但不屬於你。
方小曉,市井小人物的煙火氣和背標少女的堅韌感。
作為北漂一員的她,有著最單純也最不單純的目的—找到一個北京本地戶口、受過良好教育並且收入可觀的精英男子並與之結婚,以求在這所城市謀得一處安穩的安身立命之所。
林見清,理工男的固執性情與大男孩的認真執著。
他有自己的遊戲夢,他渴望理想,渴望成功。所以他忍受著生活給他的所有的苦難,但他不放棄,也不會放棄。他想努力掙錢給家人好一點的生活,也想為了他愛的女孩留在北京這座城市。
影片中如數家珍的黃碟,陰暗潮溼的地下室,隔音效果極差的房間,一日三餐重複的泡麵,真是一騎絕塵的艱澀。
人是願意為了夢想跋山涉水的。
重要的是,在年輕的時候,我們總覺得我們不會是一個平凡的人,我們認為夢想高於一切。
但北漂害怕孤獨,害怕在這個小房子裡平庸下去,害怕這城郊之外的平房儲存不了熱烈的夢想,也害怕被這瑣碎的日子消磨了鬥志。
有多少年輕人在這個孤獨的城市中彼此相互取暖呢?
他們在這樣的城市裡微小得近乎不值一提,但他們同樣也是我們。
想要衣錦還鄉,榮歸故裡。
有多少人在深夜裡痛哭,問自己為什麼要留在北京,為什麼要一個人堅持著所謂的夢想。你擦乾眼淚告訴自己:我不愛北京,北京也不愛我,但我覺得,我們可以相互成全。
那你就記住:
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
但到後來
那些受傷的地方
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
不管你現在在哪座城市,住著什麼樣的房子,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做著什麼樣的工作。
你都是我心裡,最優秀最可愛的人。
也許你曾趕著春運的大潮,曾嘗過蝸居的滋味,也許你獨自打拼,為了生活而選擇苟且。
我等你的好消息。
等你從塵土和廢墟之中,一路走向高樓大廈。
「後來的我們,
我期待著。」
「可是後來的我們學會如何去愛了嗎?」
《後來的我們》,是林見清和方小曉的故事,是劉若英、井柏然、周冬雨的故事,以及很多的你們的故事。
你也可以看到自己的生命,磅礴不熄地,在其中燃燒。
馬上到畢業季了,愛的人都要走了,你告訴我,你會哭嗎?
讓我們流淚的不是畢業,
而是無法再重走一次的青春。
你是不是還經常懷念起那個稚嫩簡單的青春年代,懷念起記憶裡姑娘的馬尾辮和男孩的籃球鞋。
那我希望你依然相信愛情,依然願意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