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的「少年」們
你會一邊騎車、一邊聽歌嗎?
自由愜意的你
是否意識到
危機在悄悄朝你靠近呢?
疑因騎車玩手機 女子摔傷帶倒人
12月15日晚上9點左右,在金星立交橋下層,一名年輕女子疑似在騎行過程中玩手機,結果摔倒在地,而這一摔還帶翻了她身旁的另一個人。
從目擊者拍攝的視頻中可以看到,這名摔倒受傷的女子情況有些嚴重,已經無法起身,醫護人員正在為其進行包紮。
記者趕到現場時,女子已經被送往醫院接受治療,地上則留有部分她受傷時所留下的血跡。
目擊者告訴記者,女子摔倒可能是因為在騎行時玩手機分了神。
目擊市民:「我騎共享單車過來,她玩著手機,一下就翻在這裡了,帶翻了一個女士,在那邊,我就看她在抽搐,抽搐之後,我就過去把她扶正了,然後就打了120,傷情應該還是比較嚴重的,一直就在抽搐,一地都是血。」
目擊者說,女子摔倒後,有一段時間已經失去了意識,隔了幾分鐘後才醒過來,用手機聯繫了家屬。
大約十多分鐘後,急救人員趕到了現場將她送往醫院。
在女子摔倒的過程中,她還把旁邊的另一名騎車人給帶翻了。
受傷騎行者:「我在前面我也沒注意,因為當時我在前面,我前面也沒有人,可能是她想超車,然後速度快了,上來撞到我。」
為了儘快恢復這一路段的交通,民警一邊疏導一邊對現場進行處置。
晚上10點半,這一路段的交通恢復了正常。
騎行佩戴耳機 易引發交通事故
騎車玩手機不安全,戴著耳機聽歌同樣隱患重重,而類似的事故也是多有發生。
一名白衣女子在騎行時,因為佩戴耳機,絲毫沒有發現身後的車輛在鳴笛,結果在毅然騎行過街時,被撞上了。
騎行者因佩戴耳機聽歌,影響了對於道路交通狀況的判斷,這樣的情況屢見不鮮。
或許您會有疑問,騎行時戴著耳機聽音樂,並不會影響雙手操作,怎麼就會引發事故呢?
此前,有人就進行過實驗,讓三位志願者佩戴上音量大小不同的耳機,測試對於身後汽車鳴笛聲的反應。
耳機音量最大的志願者,直到汽車行駛到距離他只有十米時,才終於有所察覺。
而佩戴降噪效果更好的包耳式耳機的志願者,當他察覺到身後有車時,車輛已經近在咫尺。
記者在我市街頭多個路口觀察後發現,大約有百分之十左右的市民都會在騎行期間佩戴耳機聽音樂。
記者對話市民:
「如果您聽歌,會不會擔心比如說,音量大一點,會聽不到車輛按喇叭,有點危險。」
「這個啊,還是習慣了。」
「一般音量開得大嗎?」
「不是很大。」
市民:
「音量大一些,會聽不到按喇叭,這個我知道,我聽耳機就是調得很小,還是要注意安全嘛。」
耳科專家介紹,騎行期間,為了對抗外界環境聲的幹擾,騎行者往往會將耳機音量調大,殊不知這樣的做法,不僅不安全,而且長年累月下來,對聽力的損傷不小。
市延安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 蘇路:「首先戴耳機騎車的時候,特別的危險,因為聽著音樂,音樂聲音很大,那麼他們就聽不到其它周圍的,比如說按喇叭的聲音,提醒的聲音,所以就容易出現交通事故,這個是首先安全方面考慮的。再有從我們耳鼻喉專科的考慮來說,長期戴耳機,對我們耳朵的損傷是很大的,尤其對聽力方面,會引起神經性的聽力下降,耳鳴會出現,這些症狀,這些疾病。」
醫生介紹,一個人如果連續待在90分貝的環境裡超過30分鐘,內耳的耳蝸就會有所損傷;如果在115分貝的環境裡,僅僅一分鐘,耳蝸就會發生「不可逆」的損傷。
市延安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 蘇路:「毛細胞,是幫助我們,相當於它像一個中轉站一樣,把我們的聲音信號傳到這兒,它轉成了一個電信號,給大腦,大概就是這樣,可以簡單理解一下,那麼毛細胞它的數量是有限的,總共就這麼多,一旦受到損傷之後,它就犧牲了。從聲音上來講,不能再生,然後聽力就會不同的頻率段,可能都會有造成損傷。平時在生活中,我們耳鼻喉科的醫生也建議,就是儘量少戴耳機。」
行駛路上
請一定不要玩手機
戴耳機時記得調低音量
保證自身安全
(不戴是最好的啦)
【來源:無線昆明】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