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1、單質的還原性強論,元素的金屬性就強。
還原性與金屬性兩個不同的概念。還原性是的大小可由具體的化學方程式得出。我們知道:還原劑的還原性強於還原產物。化學反應是有條件的,還原性的大小也是有條件的。金屬性強弱是由元素的第一電離能大小決定的。半徑大,核電核少,第一電離能就小,元素的原子結構能級處於全空、全滿、半滿時,元素的第一電離能就大,電離能的大小與化學反應條件沒關係。因而元素的金屬性與物質的還原性不一定一致。如2C +SiO2=Si+2CO(反應條件是高溫),由 方程式知:在此條件下,碳的還原性比矽強,(還原劑的還原性強於還原產物)。但碳的金屬性卻弱於矽,碳的非金屬性強於矽。
誤區2、氧化性的強弱是物質本身的性質,與反應條件沒關。實際上物質的氧化性,還原性都與反應條件有關。如反應物的濃度,反應的酸鹼性環境都影響著物質的氧化性、還原性的強弱。如濃硫酸的氧化性強於稀硫酸,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一定條件下能氧化一些不活潑的金屬如銅,稀硫酸氧化性弱,不能與銅反應。再者濃硝酸的氧化性強於稀硝酸。
誤區3、有單質參加或有單質生成的化學反應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
同素異形體之間的轉化,雖有單質參加,但卻不是氧化還原反應。2O3=3O2(反應有條件)
誤區4金屬陽間的離子一定只具有氧化性。最高價態的元素只有氧化性,最低價態的元素只有還原性。如果金屬離子是中間價態,如Fe2+,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
Cl2+2Fe2+=2Cl- +2Fe3+ ; Zn+ Fe2+=Fe+Zn2+
誤區5、氧化還原反應中有一種元素被氧化時,一定有另一種元素被還原
同種元素之前的氧化還原反應,電子的轉移發生在同一種元素之間。換句話講,被氧化與被還原的元素是同一種。如反應Cl2+H2O=HCl+HClO,被氧化與被還原的都是氯元素(該反應是可逆反應,應用可逆符號)
誤區6氧化還原反應中的反應物,不是氧化劑就是還原劑。如有些化學反應中的物質,既不是氧化劑也不是還原劑。Cl2+H2O=HCl+HClO,在該反應中,水既不是氧化劑也不是還原劑,它僅是反應物。
誤區7、強氧化劑與強還原劑混合一定能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首先同學們應明白,同種元素相鄰價態不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如濃硫酸與二氧化硫不發生反應,雖然濃硫酸(H2SO4)具有強氧化性,二氧化硫(SO2)具有強還原性。再如濃硝酸與氨氣兩物質,硝酸具有強氧化性,氨有較強的還原性。它們雖然反應(HNO3+NH3=NH4NO3),但不是氧化還原反應。
誤區8、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氧化性越強,相應單質越活潑.
這是個一般規律,但有特殊情況。如氮的非金屬強於磷,但氮氣卻沒有磷活潑。同學們要明白,非金屬性是由原子結構決定的,半徑越小,最外層電子數越多,金屬就越強。但活潑性是由分子中共價鍵的強弱決定的,N2中氮單鍵是三鍵,鍵能大於磷分子中的磷磷鍵,所以不活潑。
誤區 9含有最高價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強氧化性。化合物質的氧化性與化合物質的結構有關。如硫酸根(SO42-)是正四面體結構,在水溶液中很穩定,幾乎不表現出氧化性。所以稀硫酸與活潑金屬反應,都是氫離子(H+)得電子,而硫酸根中的最高價態硫不表現氧化性
誤區10、MnO2不與稀鹽酸反應是因為H+濃度小。我們知道二氧化錳與濃鹽酸反應,與稀鹽酸不反應。原因不僅僅是氫(H+)濃度小,氯(Cl-)離子的度也小.由MnO2+4H+ +2Cl-=Mn2+ +Cl2+2H2O知,該反應能否順利進行,與氫和氯兩種離子的濃度都有關係。
誤區11、在化學反應中,元素的原子得、失電 子越多,氧化性、還原性就越強。這當然是錯誤的。如銅與濃硝酸、稀硝酸反應,雖然濃硝酸在反應後,1個硝 酸分子得電子數是1,而一個稀硝酸分子得3個電子,濃度大的硝酸氧化性強於稀硝酸。氧化性的強弱與反應中元素得電子的數目無關,而與反應的難易有關。一般反應越容易,說明物質的氧化性或還原性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