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璧山青槓鎮已31歲的楊英痛不欲生
B超發現胎兒發育偏小,孕婦及家人要求保胎,沒想到醫院竟將催產藥注入了孕婦體內。醫院事後雖然承認拿錯了藥,但腹中的嬰兒卻錯過了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機會。昨日,家住璧山青槓鎮已31歲的楊英為此痛不欲生。
胎兒偏小 家人要求保胎
10月3日,已停經三個月的楊英來到青槓鎮醫院進行胎檢。B超診斷報告顯示:「……可見胎芽反射約2.0CM×1.8CM,血管搏動:有;超聲診斷:宮內早孕。」楊英和丈夫詢問醫生後得知,楊英目前處於妊娠早期,但胚胎比正常小得多。
擔心嬰兒不保,4日上午,丈夫董澤勝帶著楊英又到了璧山縣人民醫院檢查。從醫院提供給董澤勝的病歷複印件上,記者看到,醫生通過該院的B超認為,胚胎發育停止,建議終止妊娠。董澤勝稱,醫生說胎兒沒有死亡,說要麼保胎要麼將孩子打掉,所以家人強烈要求保胎。隨後,醫生為楊英開出了保胎藥。主治醫生王長敏在病歷上寫著:「10天後B超複查胚胎,如胚胎仍停止發育,必須終止妊娠」。
輸完液 醫生又注保胎針
4日下午,楊英和侄女董長容拿著處方取到3支一樣的針藥後,一位護士來為楊英輸液。董長容回憶說,護士拿著一支針藥遲疑了一下,自言自語地說:「啷個是這個藥呢?」隨後便將藥注射進輸液瓶。輸完液後,楊英與董長容拿著剩下的兩支針藥,來到王長敏醫生辦公室,將所有單據交給醫生,問開的口服藥怎麼吃。
「他看到收費單後,有些驚慌,隨後就下樓了,等了五六分鐘沒有見他上來。」董長容說,下樓找到手上拿著藥的王長敏,到辦公室後,王以「藥沒用」為由,將董拿上來的針藥扔進辦公桌上的紙盒內,並為楊注射了絨促性素針(保胎藥)。
在醫生為楊英注射時,董長容拿起紙盒內的針藥仔細看藥名,發現竟是「縮宮素針」(引產藥)。
垃圾桶內撿回證據
董長容說,注射後,楊英一直追問王醫生先前滴注的針藥對胎兒是否有影響,王稱沒有關係,只是先前的藥沒有現在注射的藥效果好,說著將藥物扔進垃圾桶。楊英哭著奪門跑出,董長容隨後撿起垃圾桶中的針藥也跟著追出來。
前日下午,楊英仍然躺在病床上不言不語,對於記者提問,她只是流淚。家屬稱,楊已經兩天沒有吃飯了。而此前因情緒激動,還將醫院保安和自己丈夫手咬傷。
事發後,醫院安排楊英住在醫院觀察治療。經過雙方協商,楊腹中胎兒已經做了流產。家屬告訴記者,事發後病歷已經被封存。
兩道關口未能卡住錯藥
記者發現,醫生的處方的確寫的是「絨促性針」(保胎藥),但編號為H0362806-H0362808的收費清單顯示,醫院給出的是縮宮素針(引產藥),而在輸液時,護士又拿著醫生的處方將縮宮素針輸入孕婦體內。到底哪個環節出了差錯?
部分醫院人士告訴記者,按照操作流程,取藥工作人員在取藥時,藥嚴格比對醫生開據的處方上的藥物品名、劑量、單位等,而在輸液時,護士更應該遵照「三查七對」的規程,嚴格檢查藥物是否就是醫生開據的藥物,病人是否為需要輸液的病人等等,如果兩個關口任何一個地方嚴格把關,都不可能讓錯誤的藥輸進孕婦的體內。
雙方說法》
醫院:腹中胎兒本已死亡
璧山縣人民醫院院長劉朝倫承認醫院用錯了藥,並承認醫院「有一定過失」。但他隨後表示,其時楊英腹中的胎兒本已經死亡,醫生診斷書寫的「停止發育」,只是一種嚴謹的說法。
既然是死胎,為何還要保胎?劉院長是這樣解釋的:家屬強烈要求保胎,醫生不可能強行拿下。「這(用錯藥)與胚胎發育沒有直接關係。」劉院長說。
患者:檢查時發現脈動正常
家屬認為,青槓醫院的B超診斷書明白寫著:胚胎有血管搏動。為什麼現在就說已經死亡了呢?況且,如果事前醫生確實說過胚胎已經死亡了,那為何還說可以保胎? 本報記者 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