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縱帶三橫、連片串兩鎮。俯瞰蕉嶺縣長壽鄉中鄉美麗鄉村精品遊線,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個個「紅+綠」的鄉村節點。描點連線,拼接起來便是一幅獨具特色的長壽鄉中鄉精品遊線圖,實現鄉村從「一處美」變「處處美」。
結合沿線資源稟賦,長壽鄉中鄉美麗鄉村精品遊線緊扣「長壽牌」「山水經」和綠色產業發展,穿過藍坊「峰橋溪韻」、青檀古樹園,南磜美麗竹海、紅四軍入粵首勝紀念公園、金山漂流等眾多景點,縱軸總長約30公裡。
2019年,蕉嶺三圳鎮九嶺村獲得「廣東十大美麗鄉村」稱號,石窟河「壽鄉畫廊」美麗鄉村精品線路獲評廣東美麗鄉村精品線路。在此基礎上,蕉嶺縣持續發力,因地制宜彰顯客韻鄉愁,以「世界壽鄉·富美蕉嶺」為統攬,將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與鄉村振興緊密結合,依託壽鄉文化、美麗田園和生態山水等優勢資源,匠心打造獨具壽鄉特色和魅力的生態旅遊觀光路線,厚植生態優勢,擦亮「長壽鄉中鄉」品牌,高質量繪就客都「富春山居圖」的蕉嶺篇章。
生態美 鄉村景區化
「這條精品遊線路能夠玩一天,感受蕉嶺的人文與生態。」早早做好攻略的驢友黃先生來自河源,按照他的計劃,將會沿著精品遊線路逐一打卡,重點是青檀古樹園、石寨土樓。
長壽鄉中鄉美麗鄉村精品遊線連接藍坊、南磜兩鎮,以長壽氧生休閒為主題,以蕉城鎮橫崗村為起點,沿著縣道X045通過美麗竹海直達南磜鎮,再延伸經過富足村、步上村,到達石寨村的石寨土樓。
「一縱三橫」構建起一條集鄉村休閒、康體養生、紅色體驗於一體的精品遊線。
作為長壽鄉中鄉美麗鄉村精品遊線的重要節點之一,藍坊鎮的青檀古樹園總會讓人發出驚嘆的聲音。在這裡,遊客可以感受蕉嶺鄉村的生態美,聆聽自然的聲音。「按照族譜來看,這些樹是祖先種下的,已經有五六百年了。」幾個村民合抱著其中一棵古檀樹,略帶自豪向筆者介紹著。
近年來,藍坊鎮充分利用古樹資源優勢,通過政府主導、村民理事會牽頭、鄉賢捐資、群眾投勞等形式,累計投入約280萬元,經過一年多的造橋、建亭、鋪棧道,初步建成集生態保護、休閒觀光於一體的青檀古樹園。
牽一髮而動全身。藍坊鎮還由北向南延伸帶動了上高磜、下高磜2個自然村的綠美古樹村落建設,受益群眾越來越多。「自從青檀園建設好之後,就不斷有遊客過來參觀打卡,我們村裡本來沒幾間農家樂的,現在逐漸多了起來。」村民江大哥笑著說,現在村裡一到周末,就跟景區沒什麼區別,熱鬧得很。
民心聚 提升常態化
鄉村景區化,背後是鄉村環境改變的真實寫照。圍繞打造「長壽鄉中鄉—美麗鄉村精品遊」文化品牌,蕉嶺不斷厚植「山、水、田、人、村」五美優勢,串聯起美麗鄉村建設。
「李伯,你也出來散步啊,有空到我們村裡走走。」傍晚時分,位於蕉城鎮東山村上下圳片的德昭園開始熱鬧起來,橫崗村、東山村周邊的群眾陸續前來休閒鍛鍊,孩童嬉戲的笑聲不斷傳來。
「在這裡住了10多年,公園建設以前這裡一直都是灘涂地,時常堆放著周圍群眾的生活垃圾和建築垃圾。」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群眾告訴記者,村裡群眾一直都在盼望家門口有個公園。
今年,結合「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契機,公園建設再次被提上日程,調動兩村幹群力量,破解了多年的建設難題。「看到這麼好的規劃,群眾都行動起來,我自己300多平方米的土地也無償拿了出來。」村中老人丘祺桂笑著說,現在每天都會到德昭園走一走,感受家門口公園的舒適。
打造精品遊線,既要從硬體上補短板,更要抓住關鍵點,打造新亮點。
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中,蕉嶺縣以「世界壽鄉·富美蕉嶺」為定位,按照「抓示範、創特色、帶整體」的總體思路,堅持黨建引領,以美麗鄉村為示範點,以精品線路做串聯線,深挖特色資源和亮點,注重整體和諧、各美其美,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由點到線、由線向面、由村向鎮拓展,實現全域鄉村環境提質升級。
產業興 美麗經濟化
沿著縣道X045驅車行駛,一個個鄉村旅遊新節點,使人不時駐車停留。來自各地的遊客,一邊聽著本地人的講解,一邊用手機鏡頭記錄著這片屬於壽鄉蕉嶺山水的美好。
鄉村景區化,在提升群眾人居環境的同時,不斷激活鄉村發展的潛力,真正實現村民留在村,遊客走進村。
以精品線路做串聯線,蕉嶺用足用活用好「微改造」理念,以微提升、微整治、微開發為抓手,以點帶面、點線結合、連片連線,擦亮「長壽鄉中鄉」品牌。
鄉村是綠水青山資源的集聚地,鄉村發展又急需金山銀山支持,鄉村可以而且應該成為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關鍵載體。這對於處於深山的皇佑村來說,是最好的發展指引。
近年來,南磜鎮鼓勵發展植樹造林和殘次林改造項目,皇佑、石寨、南磜等村先後種植杉樹,通過人工促進更新,對採伐跡地、低質林進行改造,提高林地生態,將「美麗生態」轉變為「美麗經濟」。
目前,村民郭幹平已經承包了村中1500畝的殘次林,每年給他帶來可觀的收入,也為村中閒置勞動力提供不少崗位。同樣,以綠色引領的茶葉產業、果樹種植、民宿產業、農家樂產業,在長壽鄉中鄉美麗鄉村精品遊線沿線村也蓬勃發展。
■一線實踐
打好「紅色牌」念好「山水經」
從蕉嶺縣城進入步上村,車輛拐過一個個彎,從城市的喧囂慢慢進入鄉村的寧靜。地圖上來看,步上村地處蕉嶺縣南磜、北磜、梅縣區松源的三角中心。正是這一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步上村的良好生態環境。
步上村是著名的紅色村。把紅色文化用好用活,把綠色生態做優做美,步上村以生態優先,分步改善,留住鄉愁,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給長壽鄉中鄉美麗鄉村精品遊線增色。
「這是我們的文化,也是我們的財富,更是我們發展的動力。」步上村村幹部黃強說,早在2018年,南磜鎮以「五個一」紅色文化工程(一面文化牆、一條紅色長廊、一間紅色文化室、一個紅色遺蹟、一本紅色圖書)打造具有南磜特色的紅色文化革命教育經典遊線,在步上村興建了紅色文化長廊、紅色牆和紅色圖書室,形成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
得益於紅色文化資源的活化利用,步上村緊緊抓住發展機遇,大力實施「頭雁工程」,對接好「聯鄉興村」行動,從優化改善幹事創業環境著手,堅持內部挖掘和外部吸引相結合,全村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目前,村「兩委」班子成員中有4人為返鄉創業人員。
為妥善解決土地撂荒問題,培育壯大種植產業,步上村大力發展「雙百」產業,培育「百畝烤菸」和「百畝臍橙」,壯大農村經濟產業。
「看到家鄉的環境一天天變好,我也有回家發展的想法,事實證明我的想法是對的。」村民王全新是南磜鎮步上村回鄉創業的代表之一,像他一樣回鄉發展的村民,在步上村變得越來越多。
在南磜鎮甲華村下,一個由巨大拳頭和飄揚黨旗組成的主題雕塑聳立在半山腰,與周邊綠竹相互映襯。激活紅色資源建成的紅四軍入粵首勝紀念公園,已成為蕉嶺縣廣大黨員幹部就近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和接受紅色教育的重要基地。
目前,南磜鎮通過全力保護和開發,逐步將甲華村紅四軍入粵首勝紀念公園、步上村紅色文化牆和紅色長廊等,皇佑村革命黨史長廊及三泰村綠禾畲紅色革命史料館、石寨紅軍路等節點串聯成線,著力構建紅色文化革命教育經典旅遊線路。
撰文:黃培強 祝銀清 林劍湧 廖靜宜 汪敬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