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
夏威夷大學校園(王翀攝) |
與中國的藝術類高考、考研製度不同,歐美大學和研究生院採用的是申請入學制。當你想去某個大學某個戲劇專業的時候,需要提前九個月左右向對方寄送你的簡歷、以往學習成績、託福成績(非英語國家的學生)、GRE成績(博士申請)、作品文本、影像或論文。對於入學申請很重要的是長度約為兩頁紙的個人陳述,表達你對專業學習的渴望、以往學習工作中的重要收穫等等,說服對方接受你。我曾經在2005年至2007年在夏威夷大學進行戲劇碩士學習,再次以本文介紹夏大的戲劇系。
夏威夷大學是公立學校,創建於1907年。戲劇系成立於1950年。系裡的辦公室、教室、排練廳、演出場所、置景車間和服裝道具庫都在甘迺迪劇場裡。換句話說,劇場就是戲劇系。具體的演出場所包括一個600座的大劇場和一個100多座的小劇場。
系裡的研究生粗分有三類:碩士、博士和MFA。碩士和博士都是研究戲劇史論的,而MFA則是一種注重戲劇實踐的碩士學位。MFA又可以細分為導演、表演、兒童劇、編劇、舞美設計專業。在美國,完成MFA至少要三年的高強度藝術實踐及理論學習。它是專門培養戲劇實踐人才的重要學位,它雖然在名義上是「碩士」,但在地位上是和博士平起平坐的,是戲劇實踐的終極學位。用一個舞美專業同學的話說,MFA在美國是進入舞美設計行業的門票。
夏威夷大學戲劇系是全美僅有的三十幾個戲劇博士點之一,導演過《W.M.(我們)》和電影《蘭陵王》的胡雪樺即是這裡的博士畢業生。而該系真正有特色的,是它的亞洲戲劇教學。從最早的偶爾搬演日本歌舞伎開始,發展到現在已經具有非常成熟的亞洲戲劇史論和實踐課程。系裡有三位老師,分別是中國、日本和東南亞戲劇的專家。開授中國戲劇史和京劇表演的教授是曾經師從梅蘭芳弟子沈小梅的魏莉莎(Elizabeth Wichmann)。三位老師輪流,每年至少會推出一部用英語演出的亞洲戲劇製作。近兩年的劇種是京劇和日本狂言,明年和後年的計劃則分別是用印尼哇揚皮影演出的莎劇《暴風雨》,和夏威夷題材的原創能劇。
屆時,戲劇系會聘請中、日、東南亞的藝術家駐留在檀香山對學生進行長達半年的訓練,服裝道具則大多是從原產地重金訂製的。2006年演出的《楊門女將》是由江蘇京劇院的國家一級演員教授的;2007年的狂言(日本僅有70餘名職業演員)則邀請了茂山千五郎家的三位傳人,而最昂貴的幾套和服單價都在7000美元以上。這樣的大製作成本往往在五萬到十五萬美元之間,是由學校、州政府和社會上的文藝基金共同資助的。
在五、六個月的有限時間內,學生會對該劇種程式化的形體、聲音、音樂、空間、服裝、化妝等各個方面進行學習,並且在排練和演出的過程中體驗該劇種的各個元素。最初的聲腔模仿使用原語種,在排練的過程中逐漸轉換為英語。
同時,舞美專業的學生會為公演製作設計布景和燈光,並且製作一部分道具。像《楊門女將》中眾女將複雜的頭飾每場演出前也都由專門的同學負責佩戴。
在這五六個月裡,負責的老師還會專門開設一門史論課,集中講授和討論該劇種。比如2006年秋季學期的研討課,涵蓋了狂言的美學、歷史、現狀、流派風格和各類劇目角色。幾個月下來,收穫頗豐。
雖然學生不可能在半年內熟練掌握亞洲藝術家們從小錘鍊的技藝,但是程式化的表演和形態迥異的劇場性,也許會給學生的編導和表演創作帶來不可預料的影響。筆者就曾看到同學用狂言表演的《等待戈多》和令人興奮的改編自能劇的實驗作品。而對於史論方向的學生來說,學習並體驗表演和近距離接觸藝術傳人的經歷,對將來的研究是一筆無法估價的財富——因為,在排練當中觀察和體會到的細節,往往反映著這一劇種的美學特質和規律——這些都是無法僅憑讀書、看演出和錄像感受的。亞洲戲劇專業的博士生一般還會到對象國進行長達一到數年的實地研究,收集第一手的資料。
魏莉莎教授導演的《鳳還巢》和《秦香蓮》都曾經到中國演出過,受到過媒體一邊倒的讚譽。然而,指望英語京劇在美國生根開花並不現實,也絕不是戲劇系亞洲戲劇教學演出的目的。真正重要的,是學生在學習、排練和演出的過程中,經驗了一種全新的戲劇形式。
戲劇系每年會面向社會售票公演十餘個劇目,其中半數以上的戲由學生獨立導演或編導。除了MFA導演、編劇專業同學的畢業大戲以外,系裡還專門在每個學期設置了兩個開放的機會供大家自由競爭,任何研究生、本科生,甚至非戲劇專業的學生都可以提交自己的導演計劃和劇本。然後由學生自願組成的藝術委員會審議、聽取陳述、並投票選出下學期的兩個開放劇目。筆者就曾經獲得機會導演了實驗作品《哈姆雷特主義》。
不管是MFA的畢業大戲還是這些開放劇目,由於學生編導在選擇劇目、挑選演員、藝術構思等方方面面都具有決定權,每個人都能在自由的創作環境中進行實踐和實驗。學生編導的劇目中既有原創的音樂劇,也有夏威夷本地劇作家的現實主義劇作,既有日本、德國最新的實驗戲劇,也有傳世經典的全新闡釋。
美國的大學戲劇教育不僅有高強度的專業教學,也重視作為通識教育的普及性教學,讓大學生有機會學習戲劇、參與演出。在夏威夷大學,這體現在戲劇系的課程和演出機會都是向全校開放的,任何學生都可以來選課、試角色。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編導的公演製作,選演員都是面向全校學生的,戲劇系的學生必須和大家站在同一平臺上競爭,誰合適誰上戲。另一方面,戲劇系的學生也可以選擇其它系的課程獲得學分,比如舞蹈、美術和亞洲研究類的相關課程。戲劇系老師除了專攻舞美、服裝設計的幾位外,都是全才——導表演和史論方面都有豐富的實踐和教學經驗——這與國內大學教師專才分野的概念很不一樣。舉例來說,一位女教授的研究和翻譯專長是俄國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劇作,而她教的幾門西方戲劇史則詳盡地涵蓋了從起源到現代,不僅如此,她還教授導演課,自己的導演作品也很出色。老師們對每個學生個性的尊重和對各種不同創作的鼓勵,凸現了人文藝術教育的特色。(本文原載於《新劇本》雜誌2007年第3期,圖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王翀,青年戲劇導演,北京大學法學學士,夏威夷大學戲劇學碩士,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戲劇學博士。曾執導戲劇《陰道獨白》、《電之驛站》、《哈姆雷特機器》等。
點擊了解 夏威夷大學戲劇系
(責任編輯:陳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