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任何時代,教育作為源源不斷輸送知識的源頭永不枯竭,今天帶大家看看學校上海交通大學設計研究總院的建築規劃,建築為傳承亙古文化和精神的物質載體,而學校宿舍則為為學生遮風擋雨的象牙塔港灣。
而「校舍建築」之於中國當代建築,是根據區域政治、經濟、地理甚至文化的實際情況為社會長期發展,推進教育改革的重要形式之一。
誠然中國已經將教育發展列為社會建設的首要目標,但是在偏遠地區,依舊存在一些嚴重的問題有待解決。融安縣地處廣西省柳州市所轄縣,全縣現有中學高考成績整體上居柳州六縣之首,但教育資源及基礎設施分散,教育資源得不到整合,最遠的鄉鎮乘車到達學校需一個多小時。
除此之外,當地氣候多變,難以預測。換季時,風雨雷暴時常發生。除了降雨量大,融安當地的太陽輻射強度同樣非常大。簡而言之,氣候為當地學生和教職工本就遙遠的路途增加了更多阻礙。
宿舍樓
理念規劃因此,融安中學意在為師生打造一個集中解決師生上學途中的時間成本高、天氣惡劣以及路途遙遠等困難的複合功能性宿舍:教育模式在不斷更新迭代,開放與共享給了我們一個廣闊的想像空間:打破個功能區的割裂感,以開放式的架空院落圍合串聯一系列開放兼容的複合多功能空間,形成一個萬物互聯與生態教育相輔相成的理念建築。
無論是螢窗萬卷書,亦或是學堂青玉案,都能使學生體驗到空間與時間的流動與貫通。
東區軸測圖
西區軸測圖
我們認為,以人為本的設計,一定是充滿人文關懷且因地制宜的,多功能集中化的宿舍建立雖能很好的將師生納入一處,減少氣候與路途的弊端,但宿舍內部依舊需要做好應對的設計。
根據聚散適宜進行建築布局,在規劃中強調適度集中的關聯性:按結合緊密程度和鬧靜分區原則分成不同體部構成宿舍的平面基本骨骼。將宿舍人性化的室外空間與建築空間展開互動:由線到面,風聲、蟬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宿舍活動區
宿舍樓夜景
功能滲透宿舍區建築層數6層,局部7層,寢室設有1090間;每間宿舍安排6人,室內配備必要的儲藏空間和獨立的盥洗室。
分析圖
住宿區以學生活動中心、日常便利店、理髮、架空層自行車停車庫將不同的住宿單元樓連接成為一個整體;景觀平臺的設立,更作為公共空間使單調的住宿功能散發更人性化的居住感受和社交生活體驗;同時小型餐飲、閱覽空間,便利超市、書店和洗衣房多種配套增添歸屬感和認同感。
宿舍綠化
宿舍樓戶外階梯
空間特點通常圍合建築的布局形式有內部安靜、領域感強以及街景形成良好的優點,但日照條件不佳的缺點也不可忽略。所以在空間布局上,將住宿區以架空式上下層的連廊式公共空間平臺相連接,形成尺度適中的整體形態。既增加了住宿區的獨立性,又通過公共服務的內容將人與人的關係聯繫起來,交相呼應;
宿舍樓
另外,架空層作為公共空間本身具有開放性、公共性和服務性,在滿足功能多樣性同時也會考慮到其為室外空間的的景觀延伸,注意軟環境建設的和諧與平衡:結合地面綠化,形成適宜停留、駐足、交談的室外景觀環境。外廊,戶外階梯、平臺等相互連接,呼應主題:打破傳統功能散落的形態,增強學生與學校之間緊密結合,助於產學研相結合以及全新的教育模式的產生,打造共享、共融、開放的宿舍環境。
混凝土細部
因勢利導的環保意義由於當地氣候寒冷多變,雨水多而潮溼,建築外立面與能源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被列入重要考量。首先住宅屋面和牆面作為上人屋面,所以以無機保溫砂作為保溫媒介,應用XPS聚苯保溫板、中空玻璃等新興科技材料以達到降低牆面吸熱度、隔絕噪音的目的。
宿舍樓夜景
而基於生命周期理論,建築能耗可分為建築過程能耗和建築使用能耗,因此要想減低建築全壽命周期能耗,可從建築使用過程中的能耗降低入手。所以設計師在宿舍頂部安裝的太陽能光伏板、集熱板將太陽能建築一體化的概念加入學校宿舍的人文氛圍中。不但與傳統化石燃料相比大大降低整個社會能源的使用,其產生的熱水與發電量可滿足整個宿舍的使用量,同時也作為屋面的遮陽系統將建築完整一體化。
宿舍樓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