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郎志慧 朱殿勇)喬路成以前老是擔心兒子在學校的安全。現在,他完全放心了。因為,兒子就讀的焦作市環城南路第一小學教室穿上了「鐵甲」,裝上了「鋼骨」,能抗烈度八度的地震。
「鐵甲鋼骨」是這樣武裝到教室身上的:在焦作市第22中學,我們看到4毫米粗的鋼絲按一定密度編織成網,被穿牆而過的6毫米粗的牆拉筋按照一定的間距綁定在牆上,且深入地下半米;柱子四角用三角鐵包住;之後,還要覆蓋上混凝土。在沁陽市第17中學,我們看到山牆上釘著槽鋼。
依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方式,這些被裝上「鐵甲鋼骨」的教室,都被要求達到抗地震烈度八度的設防標準,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壞。
孩子們在這樣的教室裡上課,像喬路成這樣的中小學生家長當然不用再擔心了。不只家長,像焦作市外國語中學副校長王建明這樣負責學校後勤工作的學校管理者,也不像以前那樣「一直懸著心」了。
學生、家長、學校管理者的放心,仰仗焦作市決策者的操心。他們把校舍安全作為最大的民生來抓:
汶川地震後的第3天,焦作市就決定對全市714座中專以下各類學校教學樓進行排查、鑑定、維修、加固,這個動作比教育部的統一部署整整早了一年。
2008年秋季開學前,拆除校園裡所有D級危房,並對B級和C級危房進行掛牌改造。200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全面完成現存B、C級學校危房加固改造,實施農村中小學、城鎮薄弱學校改造,把學校建成最安全最放心的地方。
出臺義務教育法問責辦法,凡「未定期對學校校舍安全進行檢查,並未及時維修、改造」的行為,將被追究責任。
以地方法規形式確定各級政府在保障校舍安全工作中的責任和義務,這項在我省率先出臺的地方法規,被我省教育界稱為首個「校園安全市長令」。
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機制進行督導,包括每年在當地報紙上公布對教育投入的落實情況,而安全是主要內容。
焦作市教育局局長張丙辰說,這些擲地有聲、不留情面的措施,起到了兩個作用:使有關部門各司其職,把教育的發展問題變成各相關部門的共同職責;把原來空洞的口號變成了具體的、可操作的辦法。
這些措施的施行,收到了以下成效:目前,被統稱為「焦作市校舍安全工程」的項目已投入資金1.6億元,開工建設22.2萬平方米,主體完工14.8萬平方米。
焦作市的做法深受教育部副部長、全國校園安全辦公室主任魯昕讚賞,稱其「為全國創造了經驗」。②3
避震小常識
地震發生時如何避震?
地震時如果在學校上課,要在教師指揮下迅速抱頭,躲在各自的課桌下;震後應有組織地迅速撤離教室,到操場等開闊的地方。震後不要輕易返回教室;在室外可原地蹲下不動,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築或危險物。
地震時如在商場、書店、展覽館、地鐵等公共場所,要選擇結實的櫃檯、商品或柱子邊,以及內牆牆角等處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物品護住頭部;注意避開玻璃門窗、玻璃櫥窗或玻璃櫃檯;避開高大不穩或擺放重物、易碎品的貨架;避開廣告牌和吊燈等懸掛物。
地震時如果在家裡,家住平房或樓房的人應採取不同的避震措施。家住平房的人們應儘量保護頭部,衝出房屋到空曠地帶。如果來不及,就在堅固家具下暫時躲避,再伺機轉移到戶外。家住樓房的人們應躲到堅固的桌下或床邊;或躲在低矮而堅固的家具旁邊;或躲進開間小、有支撐物的房間,如衛生間、廚房和儲藏室等。
震後被埋壓怎麼辦?
地震後,如果被磚塊等埋壓了,應設法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懸掛物或其他危險物。搬開身邊可以搬動的碎磚瓦等雜物,擴大活動空間,但應注意搬不動時千萬不要勉強,防止周圍雜物進一步倒塌。設法用磚石、木棍等進行支撐,以防餘震時再次被埋壓。
不要隨便動用室內設施,不要使用明火。聞到煤氣及有毒異味或灰塵太大時,設法用溼衣物捂住口鼻。不要亂叫,保持體力,用敲擊求救。
震後如何開展互救活動?
地震後,已經避險的人應積極參加互救活動,並注意救人原則和方法。
地震後救人的方法有:挖掘被埋壓人員時,應保護支撐物,防止進一步倒塌使人受傷。使傷者先暴露出頭部,清除其口鼻內的異物,保持呼吸通暢,如有窒息應立即開展人工呼吸。被埋壓者不能自行爬出時,不要生拉硬扯,以防造成進一步受傷;對於脊椎損傷者,搬動時應當用門板或硬擔架。
(均據新華社5月12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