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高峰
(2009年5月8日)
雲南是一個多民族的邊疆、山區、貧困省份,全省抗震設防烈度達7~9度的國土面積佔89%,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發,每年新增危房比例近2%,中小學校舍危房面積大、安全隱患多的問題十分突出。雲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校舍安全工作,白恩培書記、秦光榮省長親自開展調研並就校舍安全建設工作多次做出指示。為進一步加快校舍安全建設進度,今年初,啟動了全省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現將主要做法匯報如下:
一是摸清家底,建立校舍GIS管理系統。2007年,省級七部門聯合開展中小學校舍普查,規範信息採集、審核、整理和上報等程序,研製開發了「校舍GIS管理系統」,建立了中小學校舍資料庫,以語音、視頻、圖片、文字等方式直觀反映校舍的信息情況,並與電子地圖關聯,提供多種統計、訪問和分析功能,實現對校舍單體建築的定量管理。汶川地震後,再次對全省校舍進行複查,鎖定了640萬平方米的D級危房和其他需抗震加固、維修改造的危險校舍。
二是落實資金,確保工程建設不欠帳。確立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統籌規劃、分步實施,財政傾斜、分類安排」的中小學校舍建設思路。從今年開始,每年籌措 8億元用於校舍安全工程建設。省政府與各州市籤訂目標責任書,合理確定資金分擔比例,對經濟發展滯後、財政困難的州市,由省級全額補助。各州市根據抗震設防和建設標準落實資金,做到學校不欠帳、對施工單位不欠帳。
三是整合資源,按照「三集中」原則調整學校布局。將校舍建設與學校布局調整相結合,改造新建充分考慮今後增員擴容等因素。按照高中向縣城集中、初中向鄉鎮政府所在地集中、小學向村委會所在地集中的原則,因地制宜,以縣為單位調整學校布局。對需保留的學校按國家有關標準進行一次性規劃,使學校既能滿足普及和鞏固義務教育的需要,又能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在方便入學的前提下,按照「宜增則增、宜並則並」的原則科學撤併校點,不搞「一刀切」,提高辦學效益和質量。
四是統籌兼顧,優先解決「危中之危」。我省危險校舍70%集中在農村貧困地區,地震斷裂帶上的校舍佔危險校舍總面積的46%。在安排資金項目時,我們優先排除和加固處於地震斷裂帶及其它自然災害多發地區的危險校舍,著力排除和加固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國家級和省級貧困縣的危險校舍,重點排除和加固師生規模大、安全隱患重的危險校舍。對損壞嚴重、危及師生安全的校舍優先從速安排資金。
五是層層落實責任,加快推進工程建設。明確中小學校舍安全的責任主體是縣級政府,由各縣區政府組織工程建設,確保工程質量;市州政府加強組織調度,規範工程實施;省級政府加強統籌,紀委、監察、審計等部門全過程監管工程建設,嚴格執行「質量問責制」,做到「事前有規範、事中有監督、事後有檢查、完工有管護」,確保新建和改建校舍達到國家有關標準。
國家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對推進我省中小學校舍建設是一個良好的機遇。我們將按照國務院的部署,加強領導、加大投入、規範管理,集中打一場中小學校舍安全建設的攻堅戰,努力把學校建成最安全的地方,讓廣大師生安心,讓全省廣大人民群眾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