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言
不少媽媽都會偏向於母乳餵養孩子,因為母乳比較健康,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這本是無可厚非的。而一般媽媽也會在孩子的適當年紀,也就是1到2歲的時候,強制讓孩子斷奶,可是也有一些媽媽一直不忍心給孩子斷奶。
案例
小婷的孩子小偉10歲了,作為一個10歲的孩子,小偉仍然需要母親每天餵養母乳才能安分度過一天。小婷嘗試過無數次讓孩子斷奶,可是家人每次看到孩子沒有喝母乳就整個人沒有精神,亂發脾氣,什麼都不想吃,也不肯睡覺,就每次都抱著一種孩子還小,母乳喝著也健康,那就暫時不斷奶的想法,一直縱容小偉不肯斷奶的行為。
小婷最後沒有辦法,覺得小偉已經10歲了,再不斷奶那還得了,可是自己又想不出別的辦法,無奈之下,他去尋求醫生的幫助,醫生說:"這種情況我沒法治,得看家長自己。孩子斷奶本來就是需要家長狠下心,如果家長一直縱容孩子的不肯斷奶的任性行為,那麼這個孩子就會一直依賴母乳。家長自己掂量著做吧,醫生幫不了的。"
分析
孩子斷奶不成功的"罪魁禍首"
孩子斷奶不成功的原因,首當其衝的就是父母的溺愛。孩子一鬧,一不吃飯,父母就心疼,就不忍心,就做出讓步。可是孩子就是看準父母的心軟,才敢肆無忌憚地鬧。他們就是覺得父母會不捨得,父母會認輸,他們就是有自信父母會做出讓步,而父母就是在孩子的意料之中。請問這樣輕易就做出讓步的父母,怎麼可能狠心讓哭鬧的孩子成功斷奶?
孩子斷奶不成功的負面影響
1.形成戀母情結
孩子一天不斷奶,他就一天離不開母親。長久以往,就會形成對母親的深度依賴,類似於"巨嬰"的存在。這明顯是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的,會對孩子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2.獨立能力變差
一鬧就有人哄,一哭就有人幫忙解決問題,這樣的孩子會傾向於什麼事情都求助父母,沒有辦法自己做決定,習慣什麼事情別人都替自己搞定,而自己只要舒舒服服的享受別人的照顧就可以了。
父母可採取以下"小妙招"幫孩子成功斷奶
1. 循序漸進
當父母覺得孩子到了應該斷奶的年紀,就可以慢慢減少母乳的餵養次數,讓孩子多吃一些輔食,多接觸其他食物。讓孩子發現除了母乳之外,還有其他好吃的東西,減少對母乳的依賴,而這些東西同樣是有利於孩子的成長,能給孩子補充足夠的營養。
2. 強制斷奶
當孩子漸漸沒有那麼依賴母乳的時候,母親就可以斷奶了。當然,沒有那麼依賴母乳,不代表孩子一下子就能接受母乳的消失。一般孩子都是會鬧一段時間,以表示自己對母乳的依賴。那就是這段時間,媽媽要狠下心斷奶,讓孩子明白鬧是沒有用的,一定不能妥協,因為妥協一次就會有第二次,如此以往,斷奶是很難成功的。
總結
斷奶是每個孩子的必經歷程,這對孩子和媽媽來說都是一種考驗。也只有媽媽狠下心不對孩子妥協,才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梔子花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