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導報網 記者羅勉報導 9月17日下午,中山大學常務副書記、副校長陳春聲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自今年7月,該校與珠海市政府籤署全面開展新型戰略合作協議以來,雙方緊密合作,建立了聯絡小組,每月定期開會協商有關事項,各項工作順利推進,參照國際上具有影響力的公立大學系統多校區辦學模式,將珠海校區逐步建設成為保持中山大學辦學傳統,學科布局和人才培養體系相對完整,具有一流辦學水平和廣泛國際聲譽的現代化濱海校區,使之成為支撐中山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增長點,成為珠海市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技術領域原始創新的主力軍、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的生力軍,以及區域發展問題決策的重要思想庫和智囊團。
2016年建成6-7個成建制學院
陳春聲表示, 2016年珠海校區將有六七個建制學科建成招生,未來五年,珠海校區將是中大投入建設的重點,校區將按照一所完整的高水平大學架構,在現有7個學院基礎上,新建12個學院(系),構建起覆蓋人文學科、社會學科、理學、工學和醫學的完整學科體系,全面支撐文史哲、數理化、天地生等高水平大學重要的基礎性學科發展。這些學院(系)全部整建制辦學,每個學院都建設從本科、碩士、博士到博士後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其學生培養方案與中山大學廣州校區設立的同類型學院(系)相同,但在學科方向、高水平科學研究和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方面實行錯位發展。新組建的學科專業,主要是圍繞珠海市在科技服務業、智慧城市、新材料、文化創意和航空航天等領域的產業發展需求。
面向全球引進高層次教研隊伍
陳春聲告訴記者,圍繞珠海市產業發展需求和學校發展戰略布局,中大珠海校區還將建設「天琴計劃」國家級重大科學研究平臺,以及核工程與技術、海洋、生物醫藥和食品安全領域國家級科學研究平臺,以匯聚國際國內優勢資源,重點支撐珠海市現代裝備製造、電力能源、新材料、特色海洋經濟、生物醫藥、食品安全等產業發展,全面提升珠海的核心創新力。
在珠海校區全面實施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以與世界接軌的薪酬標準招聘學院院長和學術帶頭人和以院士為代表人才團隊,目前已經向全球發出公開招聘令,引起強烈反響。
為加快推進珠海校區辦學水平提升,2016-2020年期間,學校教師和研究人員新增量將主要布局在珠海校區。預計到2020年,常駐珠海校區的教師和研究人員總數將超過2000人,其中包括兩院院士、長江學者等一大批國家級領軍人才和優秀青年人才。珠海校區在校生人數將達到15000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人數達到10000-12000人,研究生3000-5000人,全日制博士生人數達到300人左右。珠海校區將構建起文理醫工門類齊全的學科體系,大多數一級學科在全國名列前茅,校區總體辦學水平形成較大的國際影響力。
將建設國際首家大學天文臺
陳春聲表示,中大珠海校區還將建設國際首家大學天文臺和天文館,並建設引力物理實驗山洞、建設「天琴計劃」國家級重大科學研究平臺,萬噸級海洋科考船以及核工程與技術和食品安全領域國家級科學研究平臺,匯聚國際國內優勢資源,全面提升珠海的核心創新力,助力珠海經濟社會發展。將珠海校區建設成為具有一流辦學水平和廣泛國際聲譽的現代化濱海校區。
另據了解,為了增加珠海校區的人文氣息和文化氛圍,中大還將在此建設博物館和音樂廳等文化設施。計劃總投資1.7億元的多功能體育館也於去年11月動工建設,預計2017年建成並投入使用。校區範圍內的海灣大道也將改造為景觀綠化帶,修建人工沙灘,使之成為全國唯一擁有沙灘的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