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地記錄|走進西城集中醫學觀察點,隔離不隔心!

2020-12-20 北京西城官方發布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點擊視頻,走進西城集中醫學觀察點

恭喜!您的醫學觀察期已滿,順利解除隔離,回去之後還是要……

2月22日晨風拂面

和煦的陽光讓人心情格外舒暢

經過14天觀察期

一批新冠肺炎觀察人員體溫正常

無相關疑似症狀

符合解除醫學隔離條件

從西城區第六集中醫學觀察點裡平安走了出來

觀察人員用房間裡的便籤紙製作了兩隻千紙鶴,寫上祝福的話語,感謝醫務人員的辛苦付出。

為打消他們的顧慮

第六集中醫學觀察點主任

廣外醫院工會主席胡桂芝和醫護人員們

護送他們一直走到大門口

一邊叮囑,一邊不住地揮手

觀察期裡

醫護人員每日無微不至的關懷

和科學嚴謹的管理

讓每一位觀察人員都倍感安心

從隆冬到初春

這裡沒有一位觀察人員或醫務人員被感染

嚴格管理不擾民

通往頂層的樓梯間寬敞、明亮,隨處可以聞到消毒水的味道。狹長的走廊裡安靜、有序,可以清楚地聽見自己的呼吸與腳步聲。如果沒有身穿隔離衣的醫護人員走過,這裡和普通的酒店並無兩樣。

狹長的走廊裡安靜、有序

胡桂芝介紹,住在這裡的都是與已經確診或疑似病例有過密切接觸史,但自身卻沒有相關症狀的人員。因為新冠肺炎存在潛伏期,需要不少於14天的隔離觀察,這些人員才被安排在這裡,但並不代表他們就一定是病毒攜帶者。

準備工作。把口罩、眼鏡和隔離衣用醫用膠布粘緊,防護更加安全

胡桂芝介紹,集中醫學觀察點的選址有嚴格科學的標準和流程,首先是要區域相對獨立,還包括要有獨立的空調、衛生間等。其次,集中觀察點觀察的是區域內確診、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觸者(不是確診和疑似的病人)。第三,集中觀察點內部有嚴格的分級分區管理措施、消毒隔離措施以及隔離人員的觀察辦法流程。所以,集中醫學觀察點不會對周邊居民生活造成影響。

互相幫忙把口罩眼鏡和隔離衣用醫用膠布粘緊

一天消毒三遍以上

每天一早,負責消毒的周婕主任就要走過各個樓層的房間門前,將消毒噴壺高舉斜前方45度,對公共區域進行逐層消殺。

徹底消殺結束醫學觀察後的房間

空曠的走廊裡,陪伴她的只有沙沙的腳步聲,儘管足不出樓,每日,周主任的步數也都在1萬步以上。

給做完消殺的房間貼好標籤

隔離衣是隔離觀察點最不可或缺的物資之一,同時,一次性帽子、手套、口罩、鞋套一樣也不能少,護目鏡戴好後,還要用保鮮膜反覆纏繞,最後用膠布把每個部位都密封好……

醫護人員按照要求穿好防護服,認真對待每一個細節

嚴格按照規範脫下隔離衣和其他防護,進行手消、鞋消。

按照這樣的要求,周婕每天至少穿脫4次隔離衣,進行3次以上的消殺,利用病毒消殺切斷傳染途徑,遏制疫情擴散,容不得半點馬虎。

酒店工作人員每天兩次倒入消毒液,為汙水消毒

幾乎每天,都會有新的人員解除隔離。周婕需要用高濃度的消毒液和酒精對人員住過的地方進行全面消毒,門把手、桌面、窗臺、遙控器、水龍頭……

凡是人能接觸到的地方,就一樣都不能放過,當所有房間消殺過後,周婕再回到第一個房間,用乾淨的抹布,蘸水擦拭乾淨,確保下一個進來的人絕對安全。

垃圾轉運標準高

生活垃圾處理是集中觀察點裡的一項重要工作。每天下午3點,作為集中觀察點裡僅有的兩位男生,王唯懿和馬將都會認真穿好隔離衣,按照醫療垃圾的處理要求,按時到走廊裡回收生活垃圾。

為各個房間送出的垃圾消毒

有時候垃圾量太多了,女孩子一般又都比較心細,中藥房的女藥師馬倩也會加入他們的隊伍——膽大心細,就是對他們清理垃圾過程的真實寫照。

收集好的垃圾封好,貼上標籤

門口擺放一個垃圾箱。按照規定,下午3點以前,各房間要事先將生活垃圾成袋投放在屋門口的垃圾箱裡,並關好門。

整理好的垃圾打包運走

醫護人員首先對垃圾箱進行第一次消毒,按照醫療垃圾處理的要求,用兩層黃色塑膠袋分裝,集中運到樓下,裝入一次性耐壓硬質紙箱內並密封,貼上「涉疫生活垃圾」的統一標識,單獨放置,並進行第二次消毒,確保消殺乾淨。

垃圾集中保存,等待每天統一運走

醫療廢物處置需要每天做好記錄、實行日報告制度。每天晚上10點左右,在不影響周邊居民正常生活的時間段,再由全區指定醫療垃圾回收公司開車對各站點進行垃圾轉運,減少對周邊居民的影響。

關心關愛情意濃

「醫護人員嚴格要求我們只能在房間內活動,雖然老在這裡憋著也挺煩的,但是為了不給醫護人員添麻煩,也不影響周圍人,我們也就這麼忍過來了。」當天,一位解除觀察的小夥子這麼說。

全體人員用餐是由區政府指定的企業統一配送,保證安全和營養

在這裡,觀察人員的一日三餐都有統一配送,但是為了確保安全,每天100多人訂的快餐、快遞,都需要醫護人員下樓幫忙一件一份送到房間門口。

按照名單需求發放,清真餐要記清楚

每天晚飯17:30送到,15:00醫護人員就要穿好隔離服,挨個敲門,收拾清掃垃圾、消毒,再回到一層取飯,一路小跑,將帶著熱氣的食物和水發放到各個房間。

發放晚餐

李蕭萌負責集中觀察點內的所有信息數據統計與上報,有一回一位被觀察人員自己訂的外賣,忘記要筷子,小李聽說後就趕緊把自己還沒來得及拆的一次性筷子先讓給了他。

送餐不見面,觀察人員會等工作人員走後再開門取餐

晚上9:00,筷子送到了,當小李最後把自己的飯領回房間吃的時候,飯早就涼了,但是小李卻說這飯吃的才有味兒——有的是人情味兒!

等為觀察人員發放完晚餐, 小李回到房間打開了同事用毛巾包裹著保溫的盒飯,飯雖然涼了,但心裡暖暖的

哭了?笑了!

在這個集中觀察點裡,類似的「小插曲」每天不計其數。這8個人曾經都是「白衣」工作者,非常時期充當起搬運工、接線員、保潔員、消毒員……完成一天勞累的工作,回到房間常常倒頭便睡。

醫護人員整理好入口處的房卡、體溫表、口罩等物品,隨時做好工作準備

值班大夫和觀察人員進行視頻交流,了解每天的身體情況,叮囑注意事項

有一次,8個人接到通知下樓搬貨,來到大門口,看到六十箱24瓶裝礦泉水,六十箱牛奶及幾十大包洗漱用品,像小山一樣堆著。8個人先是眼前一愣,於是二話不說,手搬肩扛,一趟、兩趟、三趟……往返於五個樓層,把帶著汗水與關心的物品放到每一位觀察人員的門前。藥劑師孫昱婷頭一次搬這麼重的東西,那天她一個臺階沒踩住,小腿迎面骨就重重地磕在了臺階上,瞬間鼓起一個拳頭大小的包。

酸楚的淚水,小孫一直忍著,直到2月22日,小孫放聲痛哭,一頭扎在了胡桂芝的懷裡。

「哭吧,孩子,壓力太大,也算釋放了!」

胡桂芝安撫著小孫,心裡卻非常清楚,之前腿磕青了都不哭的小孫這次為什麼而哭。

觀察人員用房間裡的便籤紙製作了兩隻千紙鶴,寫上祝福的話語,感謝醫務人員的辛苦付出

原來,作為廣外醫院派駐的首批醫護人員,這天是他們在這裡連續工作的倒數第二天。早晨,為了安排大家正常輪休,醫院為8名醫護人員做了CT檢查,結果表明大家在隔離期間防護工作都做得非常到位,沒有被感染的,都可以回家。回來後,小孫一顆懸著的心總算落了地,哭了一會,大家又聽見小孫樂了,發出了孩子般「咯咯」的笑聲。

醫護孫昱婷為「戰友」們每個人手繪了一雙「戰疫」拖鞋,作為這段特殊時期的紀念

15天的工作臨近結束,當天,廣外醫院黨委還收到了孫昱婷、王唯懿和馬將三名青年醫務人員鄭重遞交的入黨申請書,申請書是手寫的,以照片形式發至醫院黨委,每份申請書都寫滿了「青年們」熾熱的入黨決心。

三位年輕的醫護人員火線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向黨組織靠攏

防護眼鏡裡的哈氣阻擋了視線,但阻擋不了堅毅的目光

次日,隔離觀察點六層醫護人員的休息區裡發了5盆綠豆芽,一個個嫩芽從豆子中探出頭來,好像好奇的孩子,四處張望美麗的世界。廣外醫院第二批派駐的醫學觀察點醫護人員已全部就位。

抗疫必勝!中國加油!

文字:王鴻順

圖片:於志強

視頻:於志強 周博男 雷蓬

編輯:董豪昊

相關焦點

  • 隔離不隔愛——來自重慶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的故事
    2月14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衛生健康委獲悉,重慶目前已經建立280個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基本能夠滿足全市密切接觸者的隔離需要。據了解,截至2月13日24時,重慶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19596人,已解除醫學觀察12504人,尚有7092人正在接受醫學觀察。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堅決遏制傳染源,成為重慶抗擊疫情的重中之重。
  • 探訪重慶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隔離不隔心不隔愛 探訪江北區集中...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2月12日23時15分訊(記者 林森 通訊員 張亦囝)疫情暴發以來,重慶市江北區緊急啟動集中隔離點建設。1月30日在江北鐵山坪完成首個集中隔離觀察點設置,目前已將鐵山坪相對獨立、遠離人群、環境僻靜、交通方便的滴水山莊等6家賓館作為集中隔離點。
  • 實地探訪集中醫學隔離觀察點 被稱為抗疫最前沿的地方原來是這樣工作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趙曉丹 通訊員 楊傳霞疫情當前,集中醫學隔離觀察點是感染新冠肺炎風險最高的地方之一,是「抗疫」最前沿之一。經過那裡,很多人可能都會繞著走,但還是有一群人,默默地在那裡堅守,充當著維護安全的一道關鍵防線……2月24日,記者來到了歷城區錦江之星集中隔離觀察點,來實地探訪他們一整天的工作。記者經過測量體溫,得到許可後進入了集中隔離觀察點。各個隔離點劃分為工作區和隔離區,被隔離人員實行單人單間管理,生活起居均可在房間內完成。
  • 密切接觸者集中隔離!重慶已建立95個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
    據了解,這95個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多由遠離居民區的賓館改造而成,具備良好的居住條件,有電視、熱水等。在入住期間,觀察對象一人一間房,食宿費用全免,並有專人24小時服務、提供心理疏導等人文關懷,隔離不隔愛。
  • 第一時間響應他們需求 記者實地探訪我市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
    為了切斷可能的傳播途徑,1月31日,樂清對密切接觸者和新增人員一律採取集中醫學隔離觀察14天的措施。疫情牽動人心,2月4日,樂清日報全媒體記者探訪了全市部分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了解防控疫情一線的最新情況。
  • 四川大竹集中隔離觀察點有點暖
    九名醫生、十六名護士、房間內的隔離觀察者。四川大足縣為阻斷疫情而建立的醫學集中觀察點,成為了竹城的一座「孤島」。這裡的醫護人員工作環境如何?觀察者生活情況怎樣?為了解這些情況,2月1日大竹廣播電視臺記者走進觀察點進行了實地採訪。
  • 集中隔離是什麼樣的狀態?記者探訪上海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
    為切斷可能的傳播途徑,上海對來自重點地區的人員採取隔離14天的措施。上海閔行區某酒店的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醫護人員正在搬運剛到貨的口罩、防護服等。澎湃新聞記者 張呈君 圖上海閔行一家酒店是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
  • 【疫情當前 警察不退】安達公安在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的戰「疫」筆記
    【疫情當前 警察不退】安達公安在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的戰「疫」筆記 2020-03-09 18: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隔離病毒 隔離不了愛 ——鄭州圖書館向集中醫學觀察點捐贈圖書報刊
    隔離病毒 隔離不了愛 ——鄭州圖書館向集中醫學觀察點捐贈圖書報刊 發布時間:2020-03-10 17:29 來源:鄭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 為了緩解集中醫學觀察點隔離觀察人員的緊張情緒,2月20日下午,市政協委員、鄭州圖書館館長李紅巖帶領鄭州圖書館工作人員為鄭東新區祭城路街道辦事處的兩個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捐贈報刊
  • 走進醫學隔離觀察點,「白衣天使」成風景!
    疫情阻擊戰打響以來,保康縣防控指揮部在電信賓館設立了首個疑似病例接觸人員醫學隔離觀察點。從縣中醫院抽調了4名醫務人員,分批次入駐,對隔離人員開展醫學觀察。劉歡、伍妞妞2名20來歲的護士首批到該隔離觀察點工作。
  • 聊城醫學觀察點十二時辰
    連日來,記者以十二時辰的方式,採訪記錄下醫學觀察點的點點滴滴。 子時,23:44 匯聚·力量 2月5日夜裡,廖華青第一次走進位於南環路附近的集中醫學觀察點。兩天後,她被安排到另一個集中醫學觀察點工作。工作結束後,她也進入14天隔離期,接著回家休息5天,又於2月26日來到現在的工作地點。 廖華青告訴記者,從確認者,到密接者,再到觀察者,她都經歷了,從最初的緊張不安,到後來的主動承擔,如今已經可以安然面對。
  • 一天兩次測體溫,微信實時溝通——來自青浦首家「集中隔離觀察點...
    當天晚上夏陽街道緊急設立了青浦第一家——凱博農莊(隔離區)醫學觀察點。 26日一早,街道平安辦倪春芳放棄春節休假,接到任務第一時間便從老家南匯趕回青浦,來到肺炎防控工作前線,進駐隔離區觀察點開展各項工作。
  • 「隔離不隔愛」——探訪葛店集中隔離點
    鄂州市融媒體記者葉雁翅 攝隔離不隔愛,「疫」路有「情」天。位於葛店開發區的長江職業學院新校區集中隔離點,是我市最大一處新冠肺炎患者集中隔離點,也是全市治癒出院患者定點醫學觀察點。該隔離點計劃設置床位1300張,自2月25日啟用以來,日最高使用床位數為580餘張。
  • 記者探訪陸豐南塘集中隔離點:暖心服務,隔離不隔愛
    為徹底阻斷新冠肺炎疫情傳播,陸豐市按照防控工作部署要求,設立了多個疫情集中隔離點,對密切接觸者實行最嚴格的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措施,加大對密切接觸者的管理力度,防止疫情擴散蔓延。中午12點,記者來到位於陸豐市南塘鎮的集中隔離觀察點,正好碰上午飯時間,工作人員在做好防護措施後,將營養豐富的食品送給隔離人員。隔離觀察點工作人員:了解他(隔離人員)的臨床症狀,做好他的心理輔導。隔離觀察點工作人員:我們就是做好消毒、配餐、隔離人員入住做好登記、做好錄入。
  • 深圳市福田市場監管局華強北所開展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食品安全...
    【中國食品報融媒體】(張銳佳 徐建)為進一步強化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食品安全,根據深圳市市場監管局福田局工作部署,近日,深圳市市場監管局福田局華強北所迅速行動,對供應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的送餐企業全面開展食品安全風險排查。
  • 包河區:集中觀察點的暖心小卡片
    集中觀察點裡暖心小卡片 黃濤攝2月21日,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集中醫學觀察點又送走了幾位解除觀察的密切接觸者。「自集中醫學觀察點收住密切接觸者以來,每天都有故事在上演,有淚水、有汗水,現在更多的是歡笑,」 包河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駐點保障人員許松回憶道,「記得2月18日那天,一家4口送到集中觀察點時,那個女同志情緒非常的激動,對集中進行醫學觀察的措施不能理解,一度和工作人員僵持。」
  • 隔離觀察點裡的兩碗泡麵
    1月10日,瀋河區一家醫學隔離觀察點內,兩名工作人員在一邊填寫資料一邊吃著兩碗不一樣的泡麵。1月10日上午9點,記者來到位於瀋陽市瀋河區的一家醫學隔離觀察點,兩名工作人員正在一邊填寫資料一邊吃著兩碗不一樣的泡麵,一碗半生不熟,另一碗卻已經泡得軟腫。
  • 嘉定區中醫醫院再出發 承擔集中醫學觀察點醫療保障任務
    嘉定區中醫醫院再出發 承擔集中醫學觀察點醫療保障任務 2020-07-22 19: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醫學觀察點的「十二時辰」
    「仗劍執犁,民兵當先」「疫情不退,咱們不退」對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來說,集中隔離進行醫學觀察是切斷潛在傳染鏈條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浙江省餘姚市民兵隊伍當中,有著這樣一群「逆行者」,積極配合集中醫學觀察的開展,他們同衛健、公安一道,把好了「新冠肺炎」防控的最重要一關。
  • 離開集中醫學觀察點!浙江一家三口點讚「最可愛的人」
    龍頭新聞訊(記者 霍營)2月3日上午,經醫學判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密切接觸者李先生一家三口已滿14天集中醫學觀察隔離期,且未出現發燒等症狀,解除隔離。雖然沒有症狀,但考慮到病毒有14天的潛伏期,李先生在社區工作人員和哈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護人員的引導下,自覺來到集中醫學觀察點,並積極配合醫務人員完成每天兩次醫學檢查,隔離期間體溫均正常,健康狀態良好。在集中醫學觀察點,這三名解除隔離的觀察對象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洗手消毒後,輕鬆地走出隔離區,與醫護人員揮手告別,離開了觀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