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IMO已經落幕,關於奧數的思考還要繼續

2021-02-21 歐拉數學薈

「奧數熱」在中國已經燒了20多年,雖然近幾年教育部門通過政策導向和行政手段等方式進行降溫,但奧數虛火仍然很旺。不過,奧數屆一年一度的盛事——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在我們這個奧數大國卻很少有人關注。這種強烈的反差足以說明國內的奧數熱是畸形的熱潮——如果我們真正喜歡一個體育項目,即使自己的水平非常業餘,對於這個項目的重要比賽也一定會保持極大的關注。

今年的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剛剛在巴西裡約熱內盧落下帷幕,全世界共有111個國家、615名選手參加本次比賽。根據賽事組委會公布的比賽結果,中國隊以159分的成績獲得團體總分第二名,6名隊員共獲得5金1銀。韓國隊時隔五年再次獲得團體總分第一(他們在IMO歷史上也一共只有這兩次奪冠),6名隊員全部獲得金牌。越南隊以4金1銀1銅獲得第三名。獲得4-11名的國家/地區依次為:美國,伊朗,日本,新加坡,泰國,中國臺北,英國,俄羅斯。

下面是一個更為詳細的列表,表中各列從左至右依次為:國家/地區名稱,隊員人數,男隊員人數,女隊員人數,6道題的得分(佔6列),總分,排名,金牌人數,銀牌人數,銅牌人數,榮譽獎人數。(來自官網截圖,所以只顯示排名較前的國家)

每屆IMO都考6道題,分兩天考試,每次3道,今年也不例外。雖然能完全把題目看懂的人應該很少,但還是貼上來供大家圍觀一下吧。

這6道題是怎樣產生的呢?每個成員國都可以向組委會提交備選的題目。各國領隊將在開幕前參加領隊會議,其中一個議題就是從幾十道備選題目中確定本屆IMO的比賽用題。今年的6道題目分別來自:1.南非,2.阿爾巴尼亞,3.奧地利,4.盧森堡,5.俄羅斯,6.美國。

儘管近20多年來中國的「奧數熱」始終高溫不退,但每年的IMO似乎都是靜悄悄地來,又靜悄悄地走。今年的IMO前後近兩個星期,媒體差不多每天都有新鮮話題,大至中印邊界衝突,小至某明星深情表白,也只有數學圈裡在關注IMO每天的進展。然而即便是知道IMO在進行中的圍觀群眾們,在意的也更多地是中國隊的成績。在比賽結果塵埃落定後,我所聽到的最多的兩個聲音,一個是對中國隊「屈居」第二感到惋惜和失望,另一個是指責造成中國隊「成績下滑」的罪魁禍首是近年來對奧數的政策打壓,還有不少人表示要更加抓緊孩子的奧數學習。

這兩個聲音共同反映出來的心態是——中國隊不拿第一就是不正常。只能接受第一名,第二第三名都沒有意義,這種對排名過度緊張的心態背後,其實是潛藏在內心深處的不自信,亟需用成績來證明自己。然而,美國在參加IMO的40多年中只獲得6次第一,其中包括了去年和前年的兩連冠,並且排名多次掉出前三名。俄羅斯獲得前三名的次數更少,最近三年的名次分別為11,7,8。但這兩個國家都是公認的數學強國。相比之下,中國從1985年開始參賽,1989年就獲得第二名,繼而1990年成功登頂。此後除了1996年發揮失常獲得第六名,其餘年份從未掉出過前三。這樣的競賽組織工作,其輝煌可謂前無古人,而且很可能也是後無來者的。況且作為世界頂級賽事,前三名的實力原本就是相當接近,僅憑最近三年無緣第一(名次為2,3,2)就推斷是政策打壓的「惡果」,顯然是過於武斷的。一位金牌選手的成長至少需要七八年的時間,而政策的調整始於2012年,全國範圍內的調整更是最近兩三年內的事。難道辛辛苦苦努力了五六年,突然發現競賽獲獎不再對升學有直接幫助,就馬上停止在奧數上花功夫嗎?這樣的功利心還真是夠「精緻」的!

時至今日,在世界主要的國家中,中國仍然是一個數學弱國,這是大多數人都認可的現實。在競賽領域已經取得了前無古人的輝煌時,大家關心的仍然是如何通過政策手段繼續擴大這種輝煌,卻漠視數學這個學科的長期積弱,奧數在我們心裡到底是什麼?為了給有數學天賦而且認真努力的孩子提供更廣闊的升學通道?還是為了滿足扭曲的虛榮心?在國家層面上,沒有強大的學科而只有優秀的競賽成績,不可能贏得真正的尊重。譬如奧運會的某些非主流項目,我們的代表隊能多次爭取到世界前列的名次,但全國從事這項運動的運動員只有幾千人,而且大多數省份甚至沒有這個項目的省隊,這是典型的為名次而名次的扭曲現象。對數學沒有真正的熱愛,卻對政策導向是否有利於開展競賽特別關切,這樣的關心必然是自私和功利的。

就競賽本身的特點而言,好的競賽成績一方面需要一批能力強的選手作為種子,另一方面需要好的培養和選拔機制。競賽需要大家的積極參與,但絕不是簡單粗暴的人海戰術。好的選拔機制可以高效地發現有發展潛力的選手,而不是把所有人驅趕到競賽的獨木橋上痛苦掙扎。在IMO官網的「名人堂」裡列出了參加IMO成績最好的選手名字,其中有一人獲得5枚金牌,5人獲得4枚金牌,還有多達39人獲得3枚金牌。而盛產金牌選手的中國隊,最好的成績只是2枚金牌。一方面是無比榮耀的團體表現,另一方面卻沒有誕生個人的王者。有沒有人深刻反省過造成這種結果的成因?是體制的影響更大,還是個人選擇的影響更大?

今年的6道比賽試題,既有來自美國、俄羅斯這樣的數學強國,也有來自阿爾巴尼亞這樣的小國,卻沒有出現中國的名字。這並不是偶然現象。事實上,近年來幾乎沒有來自中國的題目被選定為比賽用題。原因其實也不難理解,設計一個好題目需要嘔心瀝血,如果沒被選中,就只是在習題集裡增加幾行字而已。即使「萬幸」被選中,所得的獎賞也不過幾句口頭的表揚。有這能耐不如培養幾個金牌選手,一旦榮升為「金牌教練」,前面就是廣闊的發展空間。這筆帳,不需要多好的數學頭腦就能算得清。

奧數的母體是數學。奧數的誕生,其初衷是推動數學的普及,並反過來促進數學的學科發展。而奧數在中國落地生根,卻成了某些人取巧的門道,以及另一些人的搖錢樹。大批孩子被驅趕到奧數的獨木橋上,造成的結果不是數學的普及,而是「數學恐懼症」和「數學厭惡症」的普及。在競賽成績的巨大壓力下,還有不少孩子被磨滅了對數學的熱情,把自己的能力都用在獲取優秀的競賽名次,卻不再關心數學中那些真正美妙和值得欣賞的內在。這樣的奧數運動不僅無法推動數學的學科發展,反倒變異成了一顆碩大的惡性腫瘤。當母體因為腫瘤而奄奄一息時,很多人眼裡卻還是只看到升學的捷徑和巨大的商機。他們不懂得「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道理,自然也就無法理解最近幾年政策導向的轉變並非源於誰製造的陰謀,而是數學生態圈反擊病毒入侵的結果。事實上,如果不是利益集團的阻撓,這樣的轉變本該來得更早一些。

當奧數是為了保住世界第一的名次而存在時,這樣的奧數是妖魔化了的奧數。我們應該支持的奧數,是讓更多孩子愛上數學,引導對數學感興趣的孩子勇攀高峰「一覽眾山小」的奧數。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世界第一的名次才是貨真價實,才是值得我們為之驕傲的榮譽!

畢竟是一年一度的盛宴,最後還是上幾張圖,讓大家沾一點喜慶的氣氛吧。(圖片來自公號「數學競賽的那些事兒」)

開幕式現場的表演

看起來很像中國隊的美國隊

熱愛cosplay的日本隊

做出標誌性手勢「薩瓦迪卡」的泰國隊

本屆IMO冠軍韓國隊

四名選手都是女生的列支敦斯登隊

只有一名成員的加納隊

來自沙烏地阿拉伯的兩位選手

要相信他們不是恐怖分子還是需要一點勇氣的

本屆IMO的選題委員會,其中最左邊那位黃衣大俠就是IMO名人堂牛人排行榜的第一名,加拿大的Zhuo Qun (Alex) Song,2010-2015年連續6次參加IMO,共獲5金1銅,其中2010年是銅牌,2015年獲得滿分。

QQ群:238919865
聯繫郵箱:euler_math@qq.com

歐拉數學薈 ∣關注數學教育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

相關焦點

  • 【2017 IMO 系列】03. 觀賽指南(上) Q&A
    A: 如果需要實時的信息,可以去到官方的 fb 主頁:https://www.facebook.com/IMO2017Rio/  現在幾乎每天更新。此外,IMO 官方網站是: https://www.imo-official.org/ IMO 2017 的官方網站是:https://www.imo2017.org.br/
  • IMO奧數金牌狂躁症
    一,2020年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IMO成績前幾天剛出來,中國隊獲得5金1銀。從85年到現在中國共參加了35屆IMO,加上今年的5枚金牌,總共獲得了162塊金牌。162枚啊!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有很多人問:為什麼我們能拿那麼多奧數金牌,基礎數學研究的水平卻不高?
  • 高中奧數競賽保留 小學初中還要「追」奧數嗎
    高中奧數競賽保留 小學初中還要「追」奧數嗎時間:2019/2/28 8:24:57 來源:新民網    作者:王蔚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夏荔 "奧數可以學了?""奧數到底要不要學?""參加奧數比賽有用嗎?"
  • imo與尚易青梅煮酒論天下
    工信部軟體司信息服務處處長尹洪濤、imo、用友偉庫以及中國郵箱網紛紛與會。回溯,今年的4月20日,imo與尚易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高調揭牌宣布攜手。在業界影響深遠、意義重大。而在如今商業浪潮席捲全國,同行同業如同「冤家」。而這兩家一個貴為企業郵箱的領跑者,一個尊為企業即時通訊的領航員,此次「牽手」究竟為哪般?imo+尚易=無窮大!
  • 杯賽叫停的現在,孩子還要學奧數麼?
    今年已經是杯賽被叫停的第三年,很多家長都有疑問,那我們還有沒有必要學奧數?作為一位五年級的家長,感受著小升初的壓力,很誠懇地建議:有條件的家庭,都應該讓孩子學一下奧數。可能有家長覺得:奧數太難了,不適合我家孩子。
  • 高中數學以及奧數的思考
    一方面他從這樣的困境中走出來,能力和信心都有很大提高;另一方面,他也在不斷總結和思考。而這些都體現在了高中的學習上。高中我們已經很少參與他的學習了,對數學更是幾乎沒有什麼印象,所以討論的時候,基本上只能聽他在講了。
  • 第60屆IMO中美雙雙奪冠,國際奧數競賽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尤其從2015年,現任美國總教練羅博深接手美國奧數隊以後,不僅改寫了美國連續21年時間沒有拿到團體金牌的歷史,而且「爆發力驚人」,五年內奪得了四次IMO團體冠軍,四次獲得羅馬尼亞數學大師杯冠軍。不得不說,中國隊在連續四年與冠軍失之交臂後,能在今年與持續強勁且發揮穩定的美國隊,並列奪冠,的確可喜可賀。
  • 關於孩子要不要學習奧數的問題
    我是小學數學老師,同時我也是孩子媽媽,我是親身體會了孩子學習奧數的巨大變化。所以才決定寫下此文推薦給家長們。小學奧數,有的家長認為必須讓孩子學,因為它是升學的法寶,無論是小升初,還是保送清華北大。很大程度上,尖子生和普通生的區別,都是由奧數來決定;有的家長認為,學奧數沒有必要,孩子太累了,幹嘛拔苗助長,把課本知識學好就行了,小學就讓孩子輕輕鬆鬆的過不行嗎?今天這篇文章,我就把我兒子學習奧數的真實感受給家長們說一說。
  • imo與尚易戰略融合 推創新應用
    「尚易imo」戰略融合業界首發尚易企業郵箱和imo企業即時通訊分別專注於自己的領域多年,為了迎合企業用戶的需求和企業信息化發展的趨勢,2011年4月20日,imo運營中心和尚易企業郵箱實現產品戰略融合,率先推出信息化領域中「企業郵箱+企業即時通訊」創新應用,填補了市場空白,首創通過即時通訊平臺直接登錄郵箱,通過郵箱帳號即可登錄即時通訊平臺的雙向通道
  • 奧數杯賽被叫停 奧數班還有必要上嗎?
    但鄭州奧數培訓機構依然火熱,奧數課熱度不減。究竟原因何在?記者深入調查為您尋找答案。    記者調查:奧數培訓班依然火爆    近日,記者走訪鄭州各大培訓機構發現,奧數市場依然「高燒」。各種奧賽班、數學班春季課程已經開班,未見扎堆退課、退費等現象。「我們春季班的課程已經開始了。」3月29日下午,在鄭州一家大型培訓機構的前臺,前來諮詢報名的家長絡繹不絕。
  • 國家奧數隊全軍覆沒,教育部取消奧數加分,孩子還要學奧數嗎?
    這對過去十幾年來,一直拿奧數冠軍拿到手軟的中國隊來說,無疑是慘烈的打擊。只要家有學童,都知道中國人對奧數的狂熱程度。說是全民奧數,真是一點也不過分。甚至奧數競賽獎成了普通學生直升重點學校通行證。不過從去年開始,奧數的風向標慢慢地變了。
  • 統一多拿滋引入IMO大幅提升企業溝通效率
    近日,統一多拿滋(上海)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統一多拿滋")全面上線imo企業即時通訊平臺,提升內部溝通效率,強化分店管理。  統一多拿滋是日本duskin和臺灣統一集團合資公司,主要負責上海地區美仕唐納滋品牌的銷售和代理。
  • 史上最難的奧數題
    話說當年西德是奧數的超級強隊,曾經於1982與1983年獲得總分第一。但之後幾年卻被蘇聯、羅馬尼亞及美國超越了,搶奪了第一的寶座。有人認為也許是出於復仇心態,西德數學家就出了這道精心設計、極盡困難的題目。
  • 第61屆國際奧數競賽(IMO)完整版考題
    第61屆國際奧數競賽(IMO)完整版考題 2020-09-25 07: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瘋狂:上美國名校也拼奧數?國際數學競賽大起底
    近日,上海市世界外國語中學官方公眾號發布了一則消息,稱剛過去的2017年12月底,該校的15名同學在北京參加了BMT(全稱為「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初中數學競賽」),其中11位同學入圍了TOP 50個人,三支隊伍都入圍了TOP 10團隊。
  • 美國奧數隊二度逆襲中國 蟬聯國際奧數賽冠軍
    數學是中國學生的強項,中國選手曾經在國際奧數賽上雄視天下。一年一度的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於7月14日在香港落幕。出人意料的是,今年美國隊續寫了去年的成績,在總分252分中獲得了214分,再次奪冠。韓國隊以207分獲得亞軍,中國隊以204分僅居第三。奧數在美國沒有像在中國那樣產業化,也不像在中國那樣火爆,是一件極小眾的事情,投入的人財物極少。為什麼美國隊還能獲得冠軍呢?
  • 小學生到底要不要學奧數呢?這個問題不僅值得思考,而且值得辯論
    小學奧數真的成了家長們的心結。那麼小學生到底要不要學奧數呢?這個問題不僅值得思考,而且值得辯論。2019年7月份,SELF煮酒論道中,就小學生階段,學習奧數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進行了一場辯論。無論小學學習奧數利大於弊,還是弊在於利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們作為家長如何正確地看待這個問題,作出合理的選擇。
  • 2020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圓滿落幕 2021年繼續落地中國
    (原標題:2020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圓滿落幕 2021年繼續落地中國)
  • 看到這些常用英文縮寫,你還要靠度娘?!
    as soon as possible 升級版 4ever: forever 5ever: forever and ever hax: hack 作弊,說謊 imo 精彩推薦: 2017年管理類聯考萬人公益大模考
  • 教育部新政宣告「奧數時代」落幕?「硬指標」讓藝術生佔先機?
    為增強美育,2020年要在改條件、改教學、改評價上攻堅。要連續推進學生藝術素質測評,總結地方將藝術科目納入中考履歷的做法,把學校美育事情納入督導評估和考核體系,讓「軟任務」成為「硬指標」。奧數的大旗降下意味著藝術生將迎來春天?「美育」的重視,一方面跟當下藝術特長生的增多,家長們的重視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