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名勝古蹟之一,萬裡長城到底經過了幾個省?
對於中國人而言,長城是非常特殊的古蹟,這是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一直到今天經歷了千百年的時光依舊屹立在華夏大地上。萬裡長城早已不是單純的城牆了,還是無數中國人的對文明濃縮的信仰所在。如今長城已經失去了原本作為防禦工程的作用,變成了吸引天下無數遊客的古蹟,少了前朝的幾許莊嚴肅穆,多了些當代的活力和朝氣。
長城的修建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當時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典故——烽火戲諸侯。之後的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在華夏大地上爭雄,妄圖一統天下稱霸全國,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長城的修建進入到第一個高潮時期,各國之間相互縱橫捭闔。但由於各個國家的實力有限,這一時期長城修建的長度並不是很多。後來在秦王覆滅六國之後,始皇帝就開始將各國修建的長城連接在一起,萬裡長城的稱號就是那時才出現的。
秦之後的歷代君王,或多或少的都會根據當時的情況對長城進行擴建或者是維修,那時候冷兵器還是戰場上的唯一,長城能有效的遏制重甲騎兵的囂張,古中國的外敵還是很多的,像是北方的蠻夷之類就經常騷擾邊境地區,故此歷代對長城都是很重視的。這樣的情況一直維持到明朝,這是中國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自那之後清朝所遭遇的外敵就不是長城能抵禦的了,故此清朝對長城並不是很重視。
新中國成立之後,人們對長城就是純粹的日常維護了,如今長城的資源主要在中國的北方,像是北京、河北、內蒙古、山東、吉林等地,其一共穿越了中國15個省,除了剛才那些地方之外還有天津、山西、陝西、甘肅、黑龍江、遼寧、河南、青海、寧夏、新疆,不知道各位的家鄉中有長城穿流而過呢?這對南方來說倒是有些不公平了,不過南方本來就是有海岸線,也不需要修建長城。
作為中國十大名勝古蹟之一,長城的修建方式也是很多人好奇的,如此浩瀚的工程在那個工藝落後的時代,究竟是如何修建出來的。首先就是布局,若是到過長城遊玩,就會發現這些城牆位置的布局非常自然。秦長城修建長城的理念就是「因地形,用險制塞」,之後每一個朝代都是依據此等理念修建的。凡是關城隘口的選址都是在兩山峽谷之間,或者是在河流的轉折之處,又或者是平川往來的必經之地。如此既能達到控制重地,又能節省很多的人力物力。
古時候人們的生產力是非常有限的,修建長城的這些石磚又是從哪裡來的呢?總不該是全國統一燒制運送到建造低的吧,若是如此不用一年秦朝的財政就要被拖垮了。一開始修建材料都是就地取材,人們創造了很多製造磚土的方法,並且在那些連石塊泥土都沒有的沙漠中,工匠們還利用了紅柳枝條和沙粒層層鋪築,這些都是後世學者對磚塊考察檢測出來的。後來到了明朝的時候,制磚工藝不斷的進步,長城修建的效率也在大幅度的提升。工匠甚至還在石磚上雕刻圖案,盡顯藝術。
由於長城距今的年代過於久遠,早期朝代的長城大多數都殘缺不全了,如今保存最為完整的就是明長城。現在人們說的萬裡長城一般都是默認為明長城,根據國家測繪局的數據,明長城東起遼寧虎山,西至甘肅嘉峪關,其總長度為8851.8千米。但若是算上歷代長城的總和,其長度就達到了驚人的21196.18千米,這是2012年測繪的數據,也是目前公認的長城總長度。
長城已經開放成為景點,在數量龐大的遊客面前,昔日威嚴的長城也有些招架不住,幸運的是相關部門一直非常重視長城的保護,基本上每隔一段就要對破損的地方進行維修。後來旅遊部門制定了更加嚴格的保護條例,在加上目前中國遊客整體素質的提高,那些人為損壞長城的現象已經比較少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過長城呢,在中國著名的風景區中,這是非常值得一觀的,站在長城的隘口上,遙望遠方的景色,仿佛千年前大秦士兵抵禦外族的景象就在眼前浮現,那樣的蠻荒和兵甲的冷血光澤,是我們不曾見過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