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香丸」實際上是一種暗喻,寶釵胎裡帶來的熱毒則象徵了她的欲望和追求,需要用一種「冷」的藥進行克制,這樣才能在封建腐朽的社會中繼續生存下去。
《紅樓夢》中的人大多都有病,黛玉的「不足之症」、王熙鳳的「血山崩」,曹雪芹並沒有在小說中指出她們主要服用哪些藥,無非就是一些「人參養榮丸」之類補養身體的丸藥。
但是在描寫寶釵的病時,曹雪芹則花了一大段文字來介紹「冷香丸」,曹雪芹的用意到底是什麼?「冷香丸」僅僅是寶釵吃的一種藥而已嗎?
提起薛寶釵,大眾對她的印象普遍停留在遵守婦德、處事圓滑層面上,但是從小說中的一些細節來看,這位溫順有禮的早熟少女,也會時不時地表現出一些「胎熱」的現象。
首先,薛寶釵擁有宏圖抱負。《紅樓夢》第七十回中,薛寶釵的一句「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就充分暴露了她的野心和欲望。這位處處隱忍、看似無欲無求的年輕少女,內心一樣憧憬著人生的美好藍圖。
其次,薛寶釵目的明確,有一顆積極入世的心。薛寶釵進京是為了什麼,當然是為了進宮選秀。已經榮膺京城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早已不滿足於同階層家族之間的聯姻,所以薛寶釵的最高理想就是進宮。
元宵節元妃回賈府省親時,大家都即興做了一首詩,薛寶釵的「高柳喜遷鶯出谷,修篁時待鳳來儀」表面上是指元妃,其實也是寶釵內心想法的一種體現。
因此,寶釵的「胎熱」其實也暗示了她原本也是一位天性使然、跟黛玉一樣靈動的女子,只是當時社會的條條框框、對女性的各種束縛猶在,才迫使寶釵磨平稜角、克制住內心的欲望。
於是,寶釵在封建禮教的束縛(冷香丸的作用)之下,用一股「冷」強行壓制住了內心的「熱」。也許是曹雪芹覺得光服用「冷香丸」還不夠,因此又給寶釵加上了一個「薛」(雪)姓,在又冷又寒的雙重作用下,寶釵的天性逐漸消散。
因此,寶釵她自己飽讀詩書,卻要板起臉來教訓黛玉,還推崇女子無才便是德。同時,始終端著的寶釵在任何場合都表現出溫和易相處,卻時時刻刻透露出一絲心機,這些「症狀」都是服用「冷香丸」的效果。
曹雪芹為歌頌女兒所作的《紅樓夢》,其實是提倡解放女子天性、鼓勵女性勇於追尋自己的幸福,而不是一味地用「冷香丸」來壓制內心的欲望和想法。「冷香丸」的背後,其實是曹雪芹對封建禮教和傳統輿論的一種批判,這種太過冷峻的制度,只會殘害女性的身心、剝削她們的自由,讓原本絢麗燦爛的女兒世界變得暗淡無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