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高考適應性考試-八省聯考
雖然平時也考得不少,月月考,周周考,對於考試已經麻木的高三學生來說,可能還不太了解八省聯考的強度。此次聯考包含:遼寧、廣東、河北、湖北、湖南、江蘇、福建、重慶。
那麼你知道這次考試有哪些學校參加嗎?此次八省中包括了2020年的37所百強高中:超級中學衡水中學、華中師範大學第一附屬學校、石家莊二中、南京金陵中學、長沙市第一中學、武漢外國語學校……
聽上次是不是很刺激?神仙即將打架了……
二、八省聯考是用一張卷嗎?
由於新高考適應性考試,將從考試、改卷、志願填報、錄取全程模擬新高考。因此,根據各省「3+1+2」新高考形式來看:
語文、數學、外語,3門全國統考科目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即:八省一張試卷
物理、歷史、化學、地理、政治、生物,為選擇性考試科目,由各省自行命題。即:使用自己的地方卷。
三、八省聯考的具體內容
新高考在考試科目、考試方式、計劃編制、志願填報和錄取模式都有改變,需要這次模擬考試來檢測新高考準備工作情況,也使考生熟悉考試、志願填報和高校了解錄取的流程及基本方法儘早發現新高考實施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和風險隱患,對可能存在的風險點進行評估和研判。這次考試不僅對新高考改革省份考生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對未實施新高考改革省份的考生而已,也是必須要關注的。
在考試命題上嚴格按照新高考的工作模式執行,其中語文、數學、外語等3門全國統考科目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物理、歷史、化學、地理、政治、生物等6門選擇性考試科目由各省自行命題。單就考試而言,語數外同分同卷,確實能檢驗各省的教育水平,但是同分同卷並不意味同樣的分數線。
從考試安排上看,八省聯考的語文考150分鐘,數學和外語各120分鐘,物理、歷史、化學、地理、政治、生物等6門選擇性考試科目考試時長均為75分鐘。
由於是選考,有的考生考2.5天,有的考3天。
注意:選考科目(化學、地理、政治、生物)之間間隔75分鐘。
四、等級賦分
涉及到「等級轉換賦分」的科目是政治、地理、化學、生物4門,這4門要以等級賦分後的成績計入總成績。
賦分原則
語文的考試時間是150分鐘,數學和英語是120分鐘,選考的6門科目考試時長都是75分鐘,較浙江的90分鐘要少15分鐘,而且少了技術這門選科。語數外分值各為150分,選科各為100分,總分750分。
五、如何等級賦分?
等級賦分主要是為了抹平學科難度不同的分數差異,舉個例子:
某高校某專業要求必考的科目是物理。現在有兩個考生,甲同學選考科目為物理、化學、生物,乙同學為政治、歷史、地理。假設這次考試地理的難度較低,而化學難度很高。比較卷面分數的話,選了化學甲同學可能較低,那就不能保持考試公平,而用這幾門成績在所有考生中的百分比來計算分數,能最大抹平了由於學科難度差異帶來的不公平現象。
備註:
1、等級賦分制不是按照考生的卷面分數來計算成績。遵循「原始分數——百分比例——等級——轉化分數」的等級賦分路徑。
2、等級賦分由相關主管部門自動完成,大家在查詢到自己的高考成績時,看到的已經是賦分後的分數,不需要大家自行換算。每科選考人數、考生整體成績水平都會影響到最終賦分後的成績。
3、政治、地理、化學、生物這4門以等級賦分成績計入總成績的科目,從0到100分的卷面原始分區間壓縮到30-100分的賦分區間,整體成績的區分度實際上降低了。考生之間若要拉開差距,重點仍在語、數、外及物理/歷史,這些按照原始分計入高考成績的科目上。
六、新高考模式
3+1+2新高考模式
「3+1+2」模式把物理和歷史列為必選,二選一,以原始分計入總分,這種改進有效地防止了因為等級賦分導致的學生「棄物理」和「棄歷史」現象。3+1+2模式共有12中選法。
歷史+化學+生物的組合可能是最吃虧的。物理+化學+生物是純理組合,理科偏強的考生,物理強化學和生物一般也不會差,選了歷史+化學+生物這種組合,意味著考生理科偏弱才會去選歷史,現在卻要去和理科強的考生競爭化學和生物,賦分制度下會比較吃虧。而且分班的時候,歷史+化學+生物這種組合單獨組班的概念比其他組合要小得多,大概率會和其他組合合併一起組班。所以選了歷史的話,儘量不要同時再選化學和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