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食用菌採收的季節,古城鎮錢山嶺自然村的扶貧產業白背毛木耳也迎來了「豐收季」,僅僅2畝的大棚種植面積產值就能達20多萬元,特色種植有效帶動全村20戶脫貧戶增收致富,鞏固脫貧成果助跑全面小康。
在古城鎮錢山嶺自然村富川眾邦潤種養專業合作社白背毛木耳種植大棚裡,一牆牆菌棒掛滿木耳甚是壯觀,今年第一批白背毛木耳迎來了豐收,也吸引了周邊眾多慕名前來考察白背毛木耳產業的村民。
楊如旺是富川眾邦潤種養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兩年前,他還是一家建築公司的項目經理,一次外出考察他看到了白背毛木耳產業良好的發展前景,毅然辭職回鄉創業,探索產業轉型,帶領村民增收致富。
就這樣,楊如旺開始籌備種植工作,2019年,他回村帶頭成立了富川眾邦潤種養專業合作社,興致勃勃帶領群眾一起發展白背毛木耳產業,可願意參與的村民卻寥寥無幾。儘管如此,楊如旺貸款40多萬在自家的兩畝土地上,建起了3個種植大棚。
在楊如旺的努力下,去年第一年種植的白背毛木耳就成功豐收,收入竟達到了14萬多元。村民們看著白背毛木耳良好的發展前景,今年主動加入合作社的村民絡繹不絕,目前,合作社成員已經發展到20戶,全都是村裡的脫貧戶,種植大棚也擴展到5個,可種植菌棒8萬多棒,用工高峰期達20多人,有效帶動周邊群眾就業增收。
據了解,白背毛木耳無法實現全年種植,每年的6月到10月為木耳的栽培期,11月進入豐收期,採摘期可一直持續到次年6月,可收穫木耳3批次,主要供應我縣的乾貨市場。
看著白背毛木耳良好長勢,楊如旺是喜上心頭,他告訴筆者,按照現在的收成,明年合作社就能實現盈利分紅,村裡的脫貧群眾就能跟他一起共享創業致富的紅利,大家一起致富奔小康。
【來源:富川瑤族自治縣農業農村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