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大涼山走進「趣口才」支教老師劉金歌攜大涼山孩子進京上直播

2020-12-13 教育新熱訊

2020年9月10日上午,時值第36個教師節之際,「趣口才」創始人王赫先生、知名兒童文學作家、公益支教老師劉金歌、高考語文滿分北大堯堯學姐,攜金歌老師支教所在地大涼山的彝族孩子們與張振生校長一起走進北京趣口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開展了一堂別開生面的直播公開課。

公開課連線中,後排左一張振生校長、左二堯堯學姐、前中苗老師、小朋友分別是切地由洗與吉克貢果、直播者金歌老師

大涼山位於四川西南涼山彝族自治州內,當地語言以彝族語言為主輔以西南官話,自古與外界交往甚少,普通話在當地並不普及,彝族孩子們用普通話表達能力較弱。「趣口才」的老師通過前期與孩子們的簡單溝通,為孩子們特意定製了可以快速提升表達力的課程。

「三三老師」在教手勢舞學古詩

首先,在這個特殊的節日裡 「趣口才」教研負責人苗老師選用兩首詩歌帶著小朋友

去學習,讓孩們體會詩歌的情、韻、美。讓孩子懂得去欣賞、體會、感恩。從詩歌中讓孩子們體會被關愛,同時孩子們可以肆無忌憚、大膽的抒發自己內心真實的情感。孩子從詩歌的練習中也學會了發音,大膽的講普通話。不自然間便提升了普通話表達能力。珊珊老師則為孩子們準備了「趣口才」近期推出的王牌課程「三三老師教古詩」。三三老師通過運用手勢舞,讓小朋友體會古詩的美、孩子們快速融進來跟著開心的跳起來,從而學會了表達古詩內容,了解古詩。在問及孩子們下午去長城後會如何寫遊記的問題時,孩子們發言積極,紛紛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卻沒有人可以清晰的說出該如何搭建文章結構。藉此問題,北大學姐堯堯和小朋友們分享了自己的寫作心得,並認真的傳授關於遊記題材文章的寫作技巧。小朋友們表示遊完長城後一定會按照學姐傳授的技巧寫一篇文章,然後給堯堯學姐看。

金歌老師與王赫先生同網友連線中

在本次公開課的直播過程中,活動受到了廣大網友的強烈關注,近十萬觀眾在線觀看直播。既有長期出錢出力資助大涼山教育,在野狼谷養狼的民間企業家狼叔現場連線為孩子們打氣、祝福,也有曾親赴當地為孩子們舉行升旗儀式,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解放軍戰士送來問候。更多的是眾多是善良的觀眾在直播中對「趣口才」的教學方式表示高度認可,也對金歌老師常年公益支教大涼山的行為紛紛點讚。

課後合影

進入直播活動尾聲,「趣口才」創始人王赫先生表示,參加本次活動的孩子只是大涼山彝族孩子的代表,當地還有很多的孩子同樣存在語言問題。由於大涼山條件有限,無法實現在線語言教育。「趣口才」決定將於近日組織老師,親赴大涼山地區,為更多當地的孩子提供普通話教學,早日實現普及普通話。

直播後,「趣口才」為小朋友安排了豐富的在京遊歷參觀活動,希望小朋友們度過一個快樂的行程。

相關焦點

  • 走出大涼山 走進「趣口才」 支教老師劉金歌攜大涼山孩子進京上直播
    2020年9月10日上午,時值第36個教師節之際,「趣口才」創始人王赫先生、知名兒童文學作家、公益支教老師劉金歌、高考語文滿分北大堯堯學姐,攜金歌老師支教所在地大涼山的彝族孩子們與張振生校長一起走進北京趣口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開展了一堂別開生面的直播公開課。
  • 走出大涼山 走進趣口才 大涼山孩子進京上直播
    2020年9月10日上午,時值第36個教師節之際,「趣口才」創始人王赫先生、知名兒童文學作家、公益支教老師劉金歌、高考語文滿分北大堯堯學姐,攜金歌老師支教所在地大涼山的彝族孩子們與張振生校長一起走進北京趣口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開展了一堂別開生面的直播公開課。
  • 月滿寄相思:支教老師對大涼山孩子的思念
    這個中秋節,曾赴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支教的郝小雨,用一 封書信,寄託自己對那裡孩子的思念。在東勝區第一小學分校萬利小學,今年五月赴大涼山支教的教師郝小雨正在給孩子們上課。雖然回到崗位工作已經兩個月了,但她回憶起剛到大涼山的情形還是歷歷在目。
  • 他們在大涼山自費建驛站 為支教老師安家
    大涼山位於四川省西南部,是師資極為匱乏的貧困地區之一,近些年來,為幫助孩子走出大山,許許多多的志願者、愛心人士自願前來支教,以一己之力奉獻大涼山。然而每月僅能拿到600-3000元工資的支教老師們,面對山下動輒高達200元的酒店費用也是苦不堪言。
  • 2020年四川大涼山支教第一天
    根據山西省教育廳、太原市教育局的工作安排,教育部中小學名校長領航工程清華大學基地史鳳山名校長工作室將陸續選派優秀教師赴大涼山幫扶,本學期我將和本校小羽老師和沙河街小學康主任作為第三批支教教師遠赴大涼山奉獻愛心,傳遞教育大愛。   2020.8.29,凌晨三點就再無睡意。躺在床上腦子裡把出發該帶的東西又一次過了一遍,三點多便麻利兒起床,行李都收拾了三天還是覺得有要帶的東西。
  • 回到大涼山的女教師:最大願望是鼓勵更多孩子走出大涼山
    她是村裡第一個考上本科的大學生,畢業時,沙馬五作選擇從繁華的成都回到大涼山當一名鄉村老師,「成都有那麼多優秀的老師,不缺我一個,大涼山的孩子們需要我去鼓勵他們走出大山。」村裡第一個考上本科的大學生和班上的孩子們一樣,沙馬五作的家就在大涼山。申普鄉地處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東南部,下轄的裡覺村就是沙馬五作的老家。
  • 最大願望是鼓勵更多孩子走出大涼山
    這是沙馬五作回村當老師的第二年。2019年9月,25歲的沙馬五作回到大涼山,進入普格中學做了一名鄉村老師。受鄉村代課老師父親的影響,彝族女孩沙馬五作從小立下了當老師的夢想。她是村裡第一個考上本科的大學生,畢業時,沙馬五作選擇從繁華的成都回到大涼山當一名鄉村老師,「成都有那麼多優秀的老師,不缺我一個,大涼山的孩子們需要我去鼓勵他們走出大山。」
  • 大涼山老師分享最悲傷小學作文 看完只剩心疼
    我的那位在大涼山支教的朋友告訴我,雖然那裡很多家長不重視教育,很多孩子在學校裡調皮搗蛋,但是為了那些渴望學習,渴望走出大山的孩子們,他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  今年春節前,他曾帶了幾個孩子回到老家山西,其中一個名叫額其爾布的男孩令我印象深刻。  額其爾布今年已經17歲,卻剛剛開始讀初一。
  • 揚州支教老師劉春陽:他將雲南孩子領出大山 又重返大涼山支教
    對於他們來說,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那是夢寐以求的理想。而讓他們夢想成真的,是從揚州前往雲南支教的作家劉春陽。支教期間結下緣分幫助少年實現夢想從去年8月到今年1月,劉春陽一直在麗江市寧蒗縣永寧鎮溫泉完小支教,擔任四年級的語文老師。在任教期間,他對每位學生都進行了家訪。
  • 華圖教育教師節赴大涼山支教捐錢捐物不如捐贈"希望"
    今年五月,新京報首席記者陳杰的《懸崖上的村莊:孩子上下學徒手攀爬800米懸崖》觸動了人們的神經,事實上,"懸崖村"只是大涼山地區眾多貧困村落中的一個,雖然貧窮,但那裡的孩子們並沒有放棄求知的希望,即便上學的路途遙遠且多兇險、即便他們的老師因為這份貧窮最後無奈地離開……作為企業,作為教育企業,華圖能為孩子們做些什麼?
  • 「最美時代新人」飛越千裡支教幫扶大涼山
    近日,太原市小店區發布2020年第二期「最美時代新人榜」,排在榜首的就是「勇挑重擔,跨越千裡,遠赴四川大涼山支教,用愛與責任點亮彝區孩子們幸福人生的小店區沙河街小學教師劉敬」,作為教育部中小學名校長工程清華大學基地史鳳山名校長工作室第二批支教教師,劉敬與王惠芳、陳晶3位老師,於5月
  • 異地支教 助力大涼山「失依少年」求學夢
    您選擇「異地支教」有哪些考慮?成立大涼山彝族『失依少年』愛心班的初衷是什麼?
  • 「最美退役軍人」謝彬蓉支教大涼山的故事
    5年來,謝彬蓉放得下城市的繁華,卻放不下彝村的孩子,像一隻「候鳥」,給大涼山的孩子「銜」去知識和愛,幫他們張開夢想的羽翼——老兵支教大涼山■杜怡瓊 鄧長江謝彬蓉說,聽說她來到大涼山支教,不少戰友和親戚都打來電話勸她,說她有資歷有技術,為什麼不去大城市做些大事,而要去偏遠的地方支教。「教書育人就是一件大事。學生有了一定的文化素養,有了良好的生活方式,有了開放的視野,才有改變貧窮面貌的信心。」
  • 95後美女進大涼山支教,現在剪了光頭
    付一冉,1995年出生,還是山東一名大四學生的她,今年3月8日隻身一人來到四川大涼山山區支教。來到山區看到純潔的孩子們,她說本人如今的生存真的很美妙,簡單而有意義。3月17日,來到這裡的第9天,她當仁不讓剪去了本人的長髮,理了一個光頭,透徹投身支教生存,「如許不只能夠面臨真實的本人,更能夠簡單省事,一心支教,而且頭髮還能再長出來。」
  • 紮根大涼山支教的「鏗鏘玫瑰」
    越過一道道急彎,攀上一個個陡坡,隨著海拔從不足1000米升至2500多米,四川涼山州美姑縣瓦古鄉扎甘洛村的標示牌終於映入眼帘。再轉過幾道彎,爬上一個坡,就能聽到山坳裡傳來琅琅讀書聲。「那是謝老師在給孩子們上語文課。」扎甘洛村黨支部書記吉克古克說,他最愛聽這聲音了——原來只在電視上見過的場景,終於在身邊實現,孩子們都有光明的未來,扎甘洛村也就有了光明的未來。
  • 51名志願者輔導315個學生 南京大學生為大涼山孩子辦起「雲支教」
    龍虎網訊(記者 袁健)「這段時間多虧各位老師對孩子們的線上輔導,要是沒你們,不知道娃在家咋過呢」「向最可愛的志願者致敬,辛苦你們了」「歡迎你們四個月後再來,永遠歡迎你們來做客」…… 近日,南京林業大學水杉支教協會的志願者們收到了來自大涼山深處的數百條感謝信息。
  • 畢節兩位教師支教大涼山
    從畢節到西昌有點遠烏蒙山到大涼山黔西北到川西南跨越的不僅是山脊還有去到那裡的人們心境上的百折千回>西昌支教之行對於心思細膩且已是兩個孩子的寶媽張芸老師來說感觸更多原來,張老師的孩子正在畢節梁才學校上初二,由於老大欣燁比較調皮,孩子的班主任正在和她信息溝通一些事情。這其中還發生了讓張芸特別感動的一幕:當聽說她此刻正在涼山支教,手機那頭同樣也是四川人的胡老師這樣回覆:她也一直有支教的夢想,只是還未實現。這學期她會幫張芸管理、照顧好欣燁,這也算是對她支教的全力支持。
  • 95後山西美女大涼山支教,為了更簡單方便剃掉長發
    在離城市很遠的四川大涼山貧困山區,藍天白雲,有一群天真善良的孩子,他們淳樸純淨,迫切的需要接受教育,學好知識,將來走出大山,讓生活更加的美好起來。由於這裡環境十分的惡劣,條件艱苦,很少有人願意來到這裡教書。
  • 扶貧支教,聽見大涼山孩子們歡快的笑聲
    歡迎關注「中國機關後勤」微信公眾平臺初冬的大涼山,寒風凜凜,陰冷中透著陣陣蕭瑟,在戶外走上一圈,袖口都會結上霜。四川省昭覺縣呷朵村就位於這個平均海拔3300米的高原上。記得那是2018年11月28日,我們西馬棚幼兒園9名教師根據四川省機關事務管理局的安排,帶著環境創設材料、圖書玩具、學具和生活用品,走進了呷朵村,開展為期一周的扶貧支教活動。想到大涼山的老師和孩子們生活在這樣一個環境裡,我們頓時感到肩負的擔子重了許多,使命感也油然而生,「一定要紮根彝區,傾情落實幼教幫扶。」希望在這短暫的一周裡,給這裡的老師和孩子們帶去別樣的溫暖。
  • 一封來自大涼山支教老師的「求助信」:你願意給孩子們一個夢想的...
    「我是一名普通的支教志願者老師,這是我來到大涼山的第4個月,經歷了山裡秋冬兩季,跟孩子們從陌生到熟悉。」 黃雯在信中寫道,這次支教從今年年初開始準備,到後續辭去城市裡的工作,經歷了許多掙扎和選擇。 到大山裡去支教,是黃雯讀大學時就已經有的一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