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像在空中飛行,塞德娜,太陽系中最遠的小行星

2020-12-15 沐春風LEE

在太陽系中,有成千上萬的天體圍繞著太陽旋轉,除了八大行星,五個矮行星外,還有成千上萬個其它天體。從矮行星到彗星,以及其它在太陽系中運行的數十億年的小行星。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科學家發現,有一個遙遠的天體在繞太陽公轉,它的距離比太陽和冥王星的距離要遠很多倍,由於這個天體實在太過遙遠,以至於目前人類無法發送太空探測器進行跟蹤。

過去一二十年中,科學家研究中發現,太陽光從一側投射到冥王星上需要5個小時,投射到這個天體上卻至少要有5天的時間。這個天體已經在太陽系中循環運行了數十億年,怎麼最近才被發現呢?為什麼它這麼遙遠?為什麼要花1.1萬年才能繞太陽運行一圈?今天分享一下太陽系最遠的小行星塞德娜的事實。

2003年,天文學家布朗觀測到太陽系的遙遠處一個正在移動的天體。它看上去,僅是一個小亮點,顯得特別深邃悠遠,於是布朗以一個小時為間隔,連續拍攝了三張照片。當仔細觀察這些圖片後,他發現該物體以非常慢的速度在運行。布朗於是把這個新發現的天體命名為塞德納,小行星90377。

塞德納實際上是一個小行星,它以一個比較奇特的橢圓軌道繞太陽公轉,在該軌道中,當它靠近太陽時,它與太陽的距離為76個天文單位,(即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的76倍),約為110億公裡。但,當塞德納在遠日點的軌道運行時,它與太陽的距離約為937天文單位,約1,400億公裡。

如果它從近日點開始運行的話,繞太陽公轉一圈再到達近日點時,需要花費11000年的時間。

塞德納最近一次靠近我們時,由於地球天氣的變化,天氣非常寒冷,我們的祖先當時還處於原始社會時期。而當塞德納再次光臨我們附近時,也是大約11000年以後的事兒了,那時,人類文明很有可能已經實現了幾級別的文明跳越了。

假如,我們現在已經擁有了曲速引擎飛船,目的地塞德納,人們試圖從那裡觀看太陽,地球和其他行星。當我們第一次降落在它的表面上時,會發生什麼?

當人們從地球上出發飛向這顆小行星時,我們最先看到的是火星及夾在火星和木星之間成千上萬的類星體,然後是木星及其衛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到達海王星時,我們可以藉助海王星引力彈弓提高飛船的速度,從而更快速地到達冥王星。從冥王星的運行軌道上看,它是一個穿越柯伊伯帶,又跨越海王星軌道天體。對於含有數十億顆彗星和天體的柯伊伯帶來說,這是一條非常巨大範圍,我們要花很長時間才能穿越它。在穿越冥王星時,我們還可以順便拜訪一下冥王星的兄弟阿里斯,它距冥王星有55天文單位。一路之上,飛船將飛越成千上萬顆彗星和天體。

快要達塞德納時,我們將會觀測到一顆有著類似於火星的顏色,寬約1000公裡寬的紅色小星球。也就是說,該小行星將在足夠大的體積,這樣我們可以嘗試在該星球上著陸。

由於塞德納是一個非常的冷小行星,在這裡,除了氦和氫以外,所有其它的氣體基本凝結成了冰。該小行星溫度零下240攝氏度,這種條件下,星球上的各種化學反應都會停止。由於它的重力比地球小20倍。在這個小行星上,人們會感到非常輕盈,如果在這個星球上行走,那速度簡直就是飛翔。只是,我們只能是想像一下,因為我們不能自由暴露在該星球上,除非我們有完好的裝備或與地球一樣的大氣環境。在這裡,最令人恐懼的是無盡的黑暗,因為它離太陽實在太遠,人們在星球上看不到任何東西,除了我們帶去的發光設備,根本找到任何種類的光源。

根據科學家的計算,站在塞德納上,人們看到的太陽就像一顆小星星,它有著非常明亮光芒。此時,太陽看上去比月亮還要亮100倍。

儘管塞德納是太陽系中發現最遙遠的小行星之一,但是,它不是太陽系最後一個天體,除了塞德納之外,還有數十億顆繞太陽運行的天體,科學家稱塞德納也屬於奧爾特雲中的小行星。該雲區是繼柯伊柏帶之後太陽系最大的部分。

奧爾特雲分為內奧爾特雲和外奧爾特雲兩部分,它的範圍大約是5萬-10萬個天文單位。目前,它僅在理論上存在,由於太陽光線微弱,望遠鏡幾乎觀測不到它,科學家只能通過從那裡來的彗星猜測它。那些彗星進入地球需要數千年,這也表明那些彗星可能就來自奧爾特雲區。

塞德納小行星的發現令人科學家非常興奮和驚訝。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望遠鏡的功能也將越來越強大。這樣,我們就可以觀測到更遠的宇宙深空。

相關焦點

  • 太陽系矮行星、小行星和大衛星排行榜(上篇)
    太陽系八大行星我們都很熟悉了,可是對於矮行星、小行星,還有大行星的衛星就了解甚少了。今天就讓我們對這些天體安大小作一個排行榜。五個確定的矮行星由近到遠分別是小行星帶中的穀神星,柯伊伯帶中的冥王星、鳥神星和妊神星,黃道離散盤面中的鬩神星。
  • 距離太陽最遠的一顆星,身份成謎的「塞德娜」究竟來自哪裡?
    眾所周知,太陽系中一共擁有8大行星,不過在2006年之前,冥王星也是太陽系行星中的一個,不過,因為2003年天文學家們在太陽系的邊緣又發現了一顆名字叫做「塞德娜」的天體,它被很多天文學家判定是一顆矮行星,不過塞德娜要比冥王星大上很多,這讓冥王星的身份再一次遭到質疑,終於在2006年被天文學家除名
  • 關於太陽系的十個誤解!冥王星竟然不是離太陽最遠的行星?
    誤解九:冥王星是太陽系中最遠 排在最後的行星冥王星位於被稱作「柯伊伯帶」的多冰物質區域,柯伊伯帶從海王星軌道向外延伸,冥王星軌道之外是另一片多冰物質區域帶,稱作「奧爾特雲」 它和柯伊伯帶一樣,是冰凍彗星的所在地,就我們目前所知,還有四顆矮行星在更遠的地方,有的甚至比冥王星還大,它們分別是哈烏美亞
  • 我們的太陽系是什麼樣子的?
    太陽系的中心是太陽,其所有受到太陽引力的天體,都圍繞太陽公轉。距離太陽近的大多數天體都會圍繞接近同一個平面公轉,遠點的離散天體會偏離這個平面並繞太陽公轉,不過彗星、小行星等除外,它們的軌道特徵都有。圖:太陽系的行星和矮行星。圖中僅大小按比例繪製,距離不依比例。圖:太陽系的八大行星,圖片不按比列位於太陽系中心的是我們的太陽首先我們要講解的是太陽系家族中的老大,它就是我們的太陽,它位於太陽系的中心。
  • 去貝努小行星挖土 一次意義重大的「太陽系考古」
    小行星上藏有太陽系古老遺蹟  對於地球來說,近地小行星是一種危險的存在。它們在太空中風馳電掣,不時與地球擦肩而過,讓人心驚肉跳。不過這些魯莽的傢伙並非一無是處,它們身上也藏有科學家們夢寐以求的東西,比如太陽系最古老的遺蹟。  鄭永春介紹說,太陽系形成之後,塵埃碰撞凝聚形成了行星、矮行星等天體,還有些粉末碎屑,成為了小行星。
  • 太陽系的矮行星有幾多,矮行星與衛星和小行星的主要區別在哪裡?
    矮行星與小行星的區別就是大與小,圓與不圓的關係。矮行星肯定比小行星大,主要是質量大。現在最小的矮行星是穀神星,直徑為960x932km,質量為9.43±0.07×10 kg,也就是約94.3億億噸。冥王星從1930年被發現,一直作為行星對待,所以原來太陽系有九大行星。但後來發現被當做冥王星的衛星卡戎星,並不是圍繞著冥王星旋轉,而是它們相互圍繞著體外的一個質點旋轉,並且公用一個公轉軌道。
  • 太陽系的極限之地奧爾特雲,這裡隱藏著什麼秘密,大家快來看一看
    今天我們要說的一個科學話題是奧爾特雲,這個是一個神秘的區域,也是我們太陽系最遙遠的邊界,在這裡擁有著很多的秘密,科學家為此進行了很多的努力,可是奧爾特雲依舊深藏在黑暗之中,讓科學家十分的無奈,不過科學家並不是一無所獲,起碼我們現在能夠了解一些奧爾特雲的事情,今天美女小倩和大家一起分享,由於我的個人水平限制,希望朋友們得到指正。
  • 《天體物理學雜誌》:「年輕版太陽系」擁有兩個小行星帶
    其中,靠內的小行星帶與太陽系中的十分相似,相比之下,靠外的小行星帶中的質量要大20倍。此外,新的發現或許意味著,還有人類未發現的行星在限制和塑造著它們。相關論文將發表在2009年1月10日的《天體物理學雜誌》(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
  • 太陽系發現旋轉最快的小行星 轉一周42.7秒(圖)
    在不到1分鐘時間裡,小行星2008 HJ(此圖中心的光線軌跡)在空中前進了幾乎1600公裡。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報導,英國業餘天文學家理察·邁爾斯發現了我們太陽系中旋轉最快的小行星,每42.7秒旋轉一周,比先前最快記錄保持者快近2倍。先前旋轉最快的小行星是8年前發現的2000 DO8,它旋轉一周要78秒。
  • 包圍著太陽系的奧爾特雲是什麼?它是科學家的假設還是真的存在
    就像旅行者1號宇宙飛船,它是人類發射的最遠和最快的太空飛行器,但它還需要大約300年才能到達奧爾特雲的邊緣,要穿越它更需要3萬年的時間。在目前天文學家的共識中,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陽的引力約束天體的集合體。太陽系的外圍分布著柯伊伯帶,而邊界則籠罩著奧爾特雲。黃道離散盤則分布在兩者之間。
  • 你認為太陽系是平的?真實模擬太陽系軌跡圖,顛覆你的理解
    為了探索深空奧秘,美國宇航局向太空在20世紀代發射了許多深空探測器,包括先驅者10、先驅者11、旅行者1和旅行者2,在這些探測器中,最著名的是在5發射的旅行者1,經過漫長而孤獨的飛行,如今旅行者1以長達的飛行距離和212億公裡的長達飛出太陽系,不僅成為飛走出太陽系的第一個探測器,也是人類最遠的探測器
  • 人類深空宇宙飛行探測器最遠飛到什麼地方?飛出太陽系了麼?
    在探索深空宇宙奧秘方面,美國早早的就以強大科技做後盾,對人類認知宇宙,了解宇宙,尤其是對太陽系內的各大行星的探索做出了最重要的貢獻。他們早在上世紀末就真正開始了宇宙探測計劃,分別於1977年8月20日和9月5日把深空宇宙探測飛行器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發射升空。這兩個探測器沿著兩條不同的軌道飛行。
  • 5艘星際飛船正飛離太陽系,最遠已飛228億公裡,NASA要幹什麼?
    先驅者10號和11號上個世紀60年代,天文學家通過計算發現,十幾年後,太陽系中最大的四顆巨行星(木、土、天王與海王星)將會運行到特殊的軌道位置,出現百年一遇的罕見排列。在此期間,太空飛船隻需很少的能量,藉助四大巨行星的引力進行加速,就能相繼造訪它們。為此,在1972年,NASA發射了試驗飛船——先驅者10號,它承載著人類的期望飛向宇宙。
  • 少了個冥王星,太陽系的行星數量還能否恢復到九顆?很有可能
    此後,隨著越來越多的柯伊伯帶天體被發現,冥王星再頂著「行星」的名頭就有點不太合適了,因為如果冥王星都可以算作行星,那麼太陽系中的行星可能會變得很多,於是在2006年的國際天文聯合會上,天文學家們通過投票的方式將冥王星投出了行星的行列,從此它降級成為了一顆矮行星,而太陽系的行星數量也從此變為了八顆。
  • 太陽系最複雜的小行星:既融化又未融化,還有液態金屬核和磁場!
    其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進展》期刊上,表明太陽系中最早天體的多樣性,可能比科學家們想像的要複雜得多。 大多數墜落到地球上的隕石成分表明,它們來自早期的小行星,它們有兩種類型:熔化的和未熔化的。科學家們認為,在太陽系演化的早期,這兩種類型的天體在不到幾百萬年的時間裡形成得相對較快。如果一個小行星形成於太陽系的前150萬年:
  • 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行星
    木星「風暴」木星,是一顆既遙遠又陌生的世界,它是一顆氣態巨行星,也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行星。木星距離地球大約6.5億公裡,探測器需要飛行數年才能到達木星。木星,是太陽系的守護神,它改寫了太陽系的歷程,對地球生命的形成有著深遠的影響。木星和地球是完全不同的兩顆行星,木星是一顆由氫和氦組成的氣態巨行星,可以容納1300個地球。木星質量很大,大約是太陽系中所有行星和衛星質量總和的2.5倍,由於萬有引力,木星可以對小行星產生巨大的影響。
  • 為何人類走不出太陽系?有個圓圈守護著太陽系,卻也阻礙人類前進
    文/行走天涯為何人類走不出太陽系?有個圓圈守護著太陽系,卻也阻礙人類前進人類一直都很想要離開太陽系,但是現實比較殘酷,經過人類發射的旅行者1號已經被認為很可能早就已經飛離了太陽系,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旅行者1號花費了太漫長的時間,而且到目前為止也已經跟人類脫離了聯繫,也就是說旅行者1號早就已經完成了它的使命,之後即使在朝著離太陽系非常遠的方向繼續飛行也跟人類沒有任何關係了
  • 目前,人類的太空飛行器飛到最遠的地方是哪裡?
    那麼它們,最遠到了哪裡呢?下面,小編帶你一起看看,人類最遠探測到的地方吧!「離地球最遠的飛行器」這一紀錄一直由美國先驅者10號保持到1998年2月17日。那天,旅行者1號與太陽的距離和先驅者10號相同(都是69.419AU)。因為旅行者1號速度的優勢(每年大約多飛行1.016 AU),與太陽的距離上超過了先驅者10號。
  • 距離太陽系65億公裡外,發現「葫蘆狀」小行星,其隱藏什麼秘密?
    今日話題65億公裡外,一個葫蘆狀的小行星!太陽系外圍,還隱藏著什麼秘密?太陽系,我們知道太陽系現在有八大行星,而這八大前夕又分為兩類:即類地行星和類木行星。所以我們也可以想像其他數以百萬計的小星星是多麼的小,而這些小行星的分布寬度足足有1.5AU差不多就是火星到太陽的距離,所以小行星帶內的空間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擁擠他其實還是挺寬闊的。而除過與環繞太陽系的小行星帶,但在海王星的外圍還存在著一個被稱為「柯伊伯帶」的環狀結構。
  • 一顆矮行星大小的神秘小行星潛伏在我們的太陽系中
    太陽系的某個地方有一顆巨大的小行星,它向地球投擲了一塊大石頭。 美國宇航局在撞擊前就發現了這顆9噸重(8200公斤)、13英尺(4米)長的流星,研究人員在蘇丹沙漠中發現了異常豐富的遺骸。現在,對其中一顆隕石的新研究表明,這顆隕石可能從一顆巨大的小行星上脫落——一顆大小與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天體穀神星的大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