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科普核心信息》正式發布

2020-12-25 中國網

我國是糖尿病第一大國,糖尿病發病率高,但知曉率低,大眾對糖尿病認識也還存在著很多誤區。為貫徹落實「健康中國行動」關於糖尿病防治的部署和要求,近日,由中國家庭報社主辦、諾和諾德公益支持的「中國糖尿病科普核心信息」專題研討會以線上會議的形式召開,國家部委相關部門領導、糖尿病領域多名專家及企業代表等參與研討,並梳理出《糖尿病科普核心信息》。

全文如下:

前言:

糖尿病科普的意義

我國是糖尿病第一大國,在中國糖尿病發病率高,但知曉率低。大眾對於糖尿病也還有很多誤區,缺乏具有權威性和易於大眾理解的糖尿病科普知識。通過此次糖尿病科普將支持健康中國行動的兩個專項行動:健康知識普及行動以及糖尿病防治行動。

糖尿病科普的目標

普及糖尿病科普知識,提高大眾健康素養。提示健康人群提高糖尿病防治意識,倡導定期檢測血糖水平;引導糖尿病高危人群和糖尿病前期人群通過生活方式幹預,降低發病風險;指導糖尿病患者接受正規治療,加強糖尿病綜合管理,預防或延遲併發症的發生。

糖尿病科普核心信息

糖尿病的流行情況

中國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國家,中國大陸糖尿病患者總人數估計為1.298億。我國18歲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2002年為4.2%,2012年為9.7%,2017年為11.2%(WHO標準),且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達35.2%。這意味著我國有近一半成人血糖異常。糖尿病的知曉率,治療率和達標率都較低。

糖尿病的定義

糖尿病是由於胰島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為特徵的代謝病。糖尿病的典型症狀是「三多一少」(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輕),出現糖尿病典型症狀並符合以下任何一個條件的人,可以診斷為糖尿病:

1、一天中任一時間血糖≥11.1mmol/L(200mg/dl);

2、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126mg/dl);

3、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2小時血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糖尿病的分類

糖尿病主要有四種類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特殊類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可以在任何年齡發生,但是在兒童和青少年中更常見。2型糖尿病是我國最常見的糖尿病類型,約佔所有糖尿病例的90%。

糖尿病控制不良將產生嚴重危害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肪、蛋白質代謝異常,長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種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腎、神經損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導致殘疾或者過早死亡。糖尿病常見併發症包括卒中、心肌梗死、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等。   (一)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概率要高出2-4倍,並使心腦血管疾病發病年齡提前,病情更嚴重;

(二)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壓和血脂異常;

(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影響著1/3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導致成年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

(四)糖尿病腎病是造成腎功能衰竭的常見原因之一; 

(五)糖尿病足嚴重者可導致截肢。

做好個人健康管理,預防糖尿病

健康行動,人人有責。每一位公民都應該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中國為期30年的大慶研究證實生活方式幹預可以有效預防糖尿病的發生並帶來長期健康獲益。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規律運動和控制體重。

1.健康人群應了解糖尿病知識,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從40歲開始每年至少檢測1次空腹血糖。健康生活方式建議:合理膳食(多食用全麥穀物、豆類、水果和蔬菜實現足夠的膳食纖維攝入量;減少紅肉攝入,減少添加糖的攝入)、規律運動(建議每周進行三到五天的體育運動,每次時間30-45 分鐘)、控制體重(體質指數BMI控制在24或以下同時避免腹型肥胖)、減鹽並控煙。

2.糖尿病高危人群宜及早開始定期檢測血糖水平。

1)在成年人(>18歲)中,具有下列任何一個及以上的糖尿病危險因素者為糖尿病高危人群:

(1)年齡≥40歲;

(2)有糖尿病前期(IGT、IFG或兩者同時存在)史;

(3)超重(BMI≥24 kg/m2)或肥胖(BMI≥28 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圍≥90 cm,女性腰圍≥85 cm);

(4)靜坐生活方式;

(5)一級親屬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6)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婦女;

(7)高血壓[收縮壓≥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張壓≥90 mmHg],或正在接受降壓治療;

(8)血脂異常[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0.91 mmol/L和(或)甘油三酯(TG)≥2.22 mmol/L],或正在接受調脂治療;

(9)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

(10)有一過性類固醇糖尿病病史者;

(11)多囊卵巢症候群(PCOS)患者或伴有與胰島素抵抗相關的臨床狀態(如黑棘皮徵等);

(12)長期接受抗精神病藥物和(或)抗抑鬱藥物治療和他汀類藥物治療的患者。

在上述各項中,糖尿病前期人群及中心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高危人群,其中IGT人群每年約有6%~10%的個體進展為2型糖尿病。

2) 兒童和青少年中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定義:

在兒童和青少年(≤18歲)中,超重(BMI>相應年齡、性別的第85百分位)或肥胖(BMI>相應年齡、性別的第95百分位)且合併下列任何一個危險因素者:

(1)一級或二級親屬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2)存在與胰島素抵抗相關的臨床狀態(如黑棘皮徵、高血壓、血脂異常、PCOS、出生體重小於胎齡者);

(3)母親懷孕時有糖尿病史或被診斷為GDM。

糖尿病高危人群可通過生活方式幹預即飲食控制和科學運動來降低發病風險或延緩糖尿病的發生。建議兒童和青少年高危人群每年定期檢測血糖水平;40歲以上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如發生血糖異常,應及時到醫院進行確診,做到早診斷、早治療。

糖尿病患者的綜合治療

糖尿病患者應接受糖尿病相關教育,選擇正規醫院進行治療,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方案,並做好綜合性自我管理。

1)糖尿病是一種長期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應該學習和綜合運用糖尿病管理的五架馬車,包括:營養治療、運動治療、藥物治療、健康教育和血糖監測。

2)糖尿病患者應知道血糖控制目標:空腹血糖4.4-7.0mmol/L,餐後2小時血糖<10mmol/L,糖化血紅蛋白<7%。建議糖尿病患者定期監測血糖水平,每三個月檢查一次糖化血紅蛋白(HbA1c),定期進行糖尿病併發症檢查。

3)糖尿病患者應遵醫囑採取藥物治療,糖尿病的藥物治療包括:口服降糖藥物,GLP-1受體激動劑和胰島素。口服降糖藥物的優勢是簡單方便;GLP-1受體激動劑的優勢是可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胰島素是人體內的一種降糖激素,胰島素治療是通過注射給人體外源性地補充胰島素,對於控制血糖和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非常重要。

4)糖尿病患者參照《中國糖尿病膳食指南》做到合理膳食:主食定量,粗細搭配,全穀物、雜豆類佔1/3;多吃蔬菜、水果適量,種類、顏色要多樣;常吃魚禽,蛋類和畜肉適量,限制加工肉類;奶類豆類天天有,零食加餐合理選擇;清淡飲食,足量飲水,限制飲酒;定時定量,細嚼慢咽;進餐順序宜為先吃蔬菜再吃肉類,最後吃主食;注重自我管理,定期接受個體化營養指導。

5)糖尿病患者應進行適度運動,運動可以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同時還有利於減輕體重,降低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風險。建議2糖尿病患者選擇有氧運動與間歇力量性訓練相結合。運動強度應量身定製。適合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有散步、慢跑、騎自行車、遊泳、太極拳、廣場舞等。運動時需防止低血糖的發生和跌倒摔傷。不建議老年患者參加劇烈運動。血糖控制極差且伴有急性併發症或嚴重慢性併發症時,不宜採取運動療法。

相關焦點

  • 「中國糖尿病科普核心信息」線上舉行 建議分人群精準科普
    為貫徹落實「健康中國行動」關於糖尿病防治的部署和要求,由中國家庭報社主辦、諾和諾德公益支持的「中國糖尿病科普核心信息」專題研討會日前在線上召開,旨在集思廣益,向中國糖尿病健康科普提供具有權威性且易於傳播的關鍵信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紀立農教授指出,要促進糖尿病防治相關知識的分眾傳播,以增強科普行為的有效性。
  • 我國首套1型糖尿病原創科普繪本正式出版
    我國首套1型糖尿病原創科普繪本正式出版 。黃歆供圖日前,由中國科學與技術協會糖尿病學首席科學傳播專家、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副院長翁建平教授策劃編印的「1型糖尿病原創科普繪本」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
  • 科普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是什麼
    近日有關於科普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是什麼的問題受到了很多網友們的關注,大多數網友都想要知道科普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是什麼的具體情況,那麼關於到科普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是什麼的相關信息,小編也是在網上進行了一系列的信息,那麼接下來就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下小編所收集到與科普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是什麼相關的信息吧
  • 活動|青海省糖尿病科普知識競賽,官方透題,速戳查看!
    活動|青海省糖尿病科普知識競賽,官方透題,速戳查看!」官方科普哦!原標題:《活動|青海省糖尿病科普知識競賽,官方透題,速戳查看!》 特別聲明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
  • 我國首套1型糖尿病原創科普繪本正式出版!麒麟怪獸」和小朋友講...
    戴著不同川劇面具的「麒麟怪獸」是不同的血糖狀況,它們來和小朋友說關於糖尿病的故事。日前,由中國科學與技術協會糖尿病學首席科學傳播專家、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副院長翁建平教授策劃編印的「1型糖尿病原創科普繪本」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該套圖書是我國首套1型糖尿病原創科普繪本。
  • 【小南話科普】糖尿病都不能治癒嗎?NO,NO,NO!
    【小南話科普】糖尿病都不能治癒嗎?NO,NO,NO!所以說並非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需終生用藥對於內分泌疾病所致的糖尿病在去除病因後血糖可以得到有效的緩解
  • 中國人壽財險: 正式發布女性妊娠期糖尿病保險
    1月1日,中國人壽財險正式發布女性妊娠期糖尿病系列保險產品,包括女性妊娠期糖尿病保險、女性產後2型糖尿病保險、女性妊娠期糖尿病併發症保險等系列產品。據了解,該產品為中國人壽財險和中國健康風險與保險實驗室聯合原創開發,系國內首款針對育齡女性人群開發的妊娠期糖尿病定製保險產品,填補了市場空白。隨著二胎政策放開,與女性密切相關的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率日益增高。
  • 【糖尿病系列科普】糖尿病可以根治嗎?
    昨天,因為我們的原創作者北京朝陽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符靜老師比較忙,所以沒能給大家及時更新糖尿病相關的科普知識,小編在此深表歉意。今天,我們【糖尿病系列科普】又來啦~ 前幾天,我們跟隨符靜老師一起學習了《得了2型糖尿病該怎麼辦?》、《二甲雙胍到底能不能吃?》、《胰島素到底能不能打?》
  • 【糖尿病系列科普】糖尿病患者能吃水果嗎?!
    【糖尿病系列科普】糖尿病患者能吃水果嗎?! 大家好,新的一周開始了,各位是不是很期待繼續和我們的符靜老師,一起學習了解糖尿病相關的科普常識呢?
  • 【糖尿病系列科普】糖尿病患者能吃水果嗎?
    大家好,新的一周開始了,各位是不是很期待繼續和我們的符靜老師,一起學習了解糖尿病相關的科普常識呢?噔噔蹬蹬~【糖尿病系列科普】又來啦~ 上周,我們跟北京朝陽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符靜老師一起學習了《得了2型糖尿病該怎麼辦?》、《二甲雙胍到底能不能吃?》、《胰島素到底能不能打?》
  • 中國發布|中國醫學健康新聞發布會啟動 發布醫學前沿技術和科普知識
    中國網11月21日訊 (記者 張豔玲)今後,權威、科學的醫學健康信息將有正規發布渠道了。今日,由中國醫學科學院主辦的中國醫學健康新聞發布會在北京正式啟動。此後,中國醫學科學院將在國家衛生健康委指導下,每1-2個月舉行一次發布會,發布醫學前沿技術最新進展和科普知識。
  • 防治糖尿病,健康中國E起來!2020年度最佳糖尿病科普微視頻揭曉
    2020年度最佳糖尿病科普微視頻揭曉) 11月21日,第五屆健康中國微視頻大賽揭曉儀式,與2020中國家庭健康大會在陝西西安同期舉辦,2020年健康中國「E起來」最佳糖尿病科普微視頻在會上揭曉。
  • 交叉信息核心技術西安研究院昨日正式揭牌
    交叉信息核心技術西安研究院昨日正式揭牌 2018-10-25 12:01:00來源:央廣網
  • 聯合國糖尿病日│正確認識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原創 掌健識 上海市醫學會健康科普基地做健康的傳播者,一路同行,一起成長當前,中國糖尿病形勢十分嚴峻,12.8%的成年人有糖尿病,5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有心血管、視網膜、腎臟和神經病變等各種慢性併發症。每年的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世界各地舉辦一系列科普教育活動,旨在喚醒人們對糖尿病的關注。
  • 讓1型小糖友們更好認識「怪獸朋友」 我國首套1型糖尿病原創科普...
    12 月 24 日,記者從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獲悉,日前,由中國科學與技術協會糖尿病學首席科學傳播專家、該院副院長翁建平教授策劃編印的 "1 型糖尿病原創科普繪本 " 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據悉,該套圖書也是我國首套 1 型糖尿病原創科普繪本。
  • 聯合國糖尿病日│糖尿病與脂肪肝
    > 原創 掌健識 上海市醫學會健康科普基地做健康的傳播者,一路同行,一起成長當前,中國糖尿病形勢十分嚴峻,12.8%的成年人有糖尿病,5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有心血管、視網膜、腎臟和神經病變等各種慢性併發症。每年的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世界各地舉辦一系列科普教育活動,旨在喚醒人們對糖尿病的關注。
  • 科普之星|高妍:糖尿病患者學會自我管理很重要
    、邢臺市醫學會糖尿病分會委員 房顫、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發病率高,卻因易被患者忽視,增加了慢病轉為急症的風險,威脅著居民的生命健康,需要醫務工作者以創新的方式持續推動患者的關注。
  • 聯合國糖尿病日│什麼樣的糖尿病患者適合中醫治療
    原創 掌健識 上海市醫學會健康科普基地做健康的傳播者,一路同行,一起成長當前,中國糖尿病形勢十分嚴峻,12.8%的成年人有糖尿病,5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有心血管、視網膜、腎臟和神經病變等各種慢性併發症。每年的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世界各地舉辦一系列科普教育活動,旨在喚醒人們對糖尿病的關注。
  • 國家衛健委發布核心信息
    為指導兒童家長和社會公眾樹立科學育兒理念,國家衛健委日前發布《嬰幼兒餵養健康教育核心信息》(以下簡稱《核心信息》),向公眾普及嬰幼兒餵養健康知識和技能。0—6個月嬰兒提倡純母乳餵養嬰幼兒餵養主要包括兒童從出生到3歲期間的母乳餵養、輔食添加、合理膳食和飲食行為培養。
  • 南科大系列科普叢書《十萬個高科技為什麼》正式出版發布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9月19日訊(記者金洪竹)9月19日,南方科技大學系列科普叢書《十萬個高科技為什麼》新書發布會暨南方科技大學與南方出版傳媒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在南方科技大學舉行。《十萬個高科技為什麼》發布會上,南科大校長陳十一對《十萬個高科技為什麼》的正式出版表示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