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人,喜歡寫詩的越來越少,為何有這般感嘆呢?因為我本人就是一個酷愛寫詩的,但是發現身邊,一直以來都是一個人在寫詩,愛好寫詩。也只有偶爾在網上一些詩詞論壇上,才能認識到一些詩友。
詩友與詩友之間,就會有互相往來的贈詩,其實我是很喜歡那種環境和氣氛,而人生也只有難得有一回和網上詩友們見面喝酒後,還互相贈送了詩,我就曾寫過兩首詩「其一、世第招賢客,河南洛邑人。瓶杯豪入肚,赤子敢由身。感慨多才學,□□假死因。閒來談李杜,七八帝王賓。其二、冬雨連天下,飛淋遠路塵。長留通訊至,洛邑友情珍。再見歸何日,遙瞻盼後春。來年君是客,共醉杜康陳。」
□□這個人被屏蔽了,可見是不能說的,所以大家應該也能猜得到。當然我這兩首詩,寫得不怎麼樣,算不上律詩,肯定是跟楊振寧先生的五律是沒得比的。不過我還寫過一首離別詩,是七絕,挺喜歡前面兩句,全句是,「此時更像盛唐時,別後濃情互贈詩。我乃河南龍寺弟,法名妙錦慧兄知。」
可見我是特別愛詩的,也很珍惜這難得的詩友之間情義,可惜自那以後,就很少再遇到詩友相聚。相信楊振寧先生也是一樣,他讚美陳氏級,也是一片赤誠,也是很用心的,就如酒逢知己千杯少一樣。我們不妨一起來欣賞一下,文字如下:
贊陳氏級(1983)原載香港〈七十年代),1983年2月號。
天衣豈無縫,匠心剪接成。
渾然歸一體,廣邃妙絕倫。
造化愛幾何,四力纖維能。
千古寸心事,歐高黎嘉陳。——楊振寧#楊振寧語錄#
下面是楊振寧先生的創作解釋,摘抄自《楊振寧文集》
【解釋:抗戰時期我在昆明西南聯大上大學與研究院,先後6年。曾念過陳省身教授的幾門課。後來他到美國普林斯頓(Princeton)高等學術研究所(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去做研究工作,於1944年發表了一篇論文。今天大家公認這篇文章把微分幾何和拓撲學引入了新的境界。
纖維叢(Fibre Bundle)理論中的陳氏級(Chern Class)就是從這篇文章推導出來的觀念。它不但是劃時代的貢獻,也是十分美妙的構思:把-一個完整的流形( Manifold)切開,再巧妙地接起來,天衣無縫地歸還原形。我在1975年懂了此中奧妙以後,真有嘆為觀止之感。我是研究物理的,為什麼去求了解陳氏級呢?經過是這樣的:近代物理學研究自然界的「力」,發現共有四種:核力、電磁力、弱力和引力。
四種力和它們的能(Energy)都是規範場(GaugeField),這是近30年來的一項基本了解。規範場的方程式是物理學者從19世紀的電磁學方程推廣出來的。驚人的地方是這些方程式後來發現和數學家的纖維叢觀念有密切的關係。
1974 年又發現了這些方程式與陳氏級的關係。物理學者因而知道有了解陳氏級的必要。至於為什麼自然界的各種カ都要建築在幾何學中的纖維叢觀念上始終是不解之謎。陳教授今天在幾何學界的地位巳直追歐幾裡得(Euclid,公元前300年左右)、高斯(Gauss, 1777- -1855)、 黎曼(Riemann,1826- 1866)和嘉 當(E. Cartan, 1869- -1951)。】
相信讀完這一段摘抄,很多人也就讀懂了,楊振先生也是他們那個量子領域的優秀人才,特別是核力、電磁力、弱力和引力。相信楊振寧也是酷愛寫詩的,但是都把時間奉獻給了自己的事業。
我們現實中很多人也是一樣,都愛寫詩,但都不得不停下筆,為事業而奮鬥。就好比我吧,如果天天沉醉於詩詞,可能養家餬口都難,畢竟寫詩詞,很難養活人。在這個年代,詩詞只會離人越來越遠。
這是值得人感到可悲之處,在古代的詩詞地位都是很高,那些戲子們歌唱的也都是詩詞,對傳播詩詞文化,弘揚詩詞文化,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可現在的戲子們唱的歌,就很難讓人想到詩詞文化,唯有一人是唱了很多詩詞,那人便是鄧麗君。
鄧麗君的《清平調》、《獨上西樓》、《但願人長久》、《人約黃昏後》等等經典詩詞歌曲,真的是讓人百聽不厭,可惜了,鄧麗君英年早逝,我們再難聽到這樣優美的詩詞音樂。
又快過年了,在古代,對聯都是家裡的秀才寫的,可如今的人,幾乎家家都會去買對聯,而且會寫一手漂亮的毛筆字真的太少了。在古代,如果不會寫毛筆字,都會被人嘲笑。
可見現如今的文化,今非昔比,現代人互相之間送祝福也不過是複製粘貼。哪有以往人真誠,送一首詩,可能要推敲一個星期,甚至更久。可見這個年代,詩詞文化只會離人們越來越遠,甚至多年後,幾乎就沒有人會寫詩詞了,詩詞文化就會退出歷史的舞臺。
就如曾很多傳統的文化,現如今幾乎絕跡了,沒有人再感興趣,也沒有人學,因為養不活一家人,都去打工。大多數人都活成了現代社會工具的奴隸,卻還不自知。說實話,如果我家裡不缺錢,我肯定每天都會沉醉於詩詞,但是,得面對現實。有錢的人,幾乎都不愛詩詞,你看多少富二代,他們成天花天酒地,也不會去寫一首詩。
在古代很多有錢家的公子哥,那也都是很有才華的,就如曹植吧,他真的讓人佩服,李白都佩服他,「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曹植是很愛搞詩人聚會的,錢財幾乎都是他承擔,跟他在一起的詩人,幾乎不愁缺錢,把陳王陪好,喝好,寫好詩就夠了。說實話,在我們這個年代,如果有哪個富二代能活得像陳王一樣,估計也會留下美名傳吧,正如這一句,「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現在的逢年過節都沒有以往熱鬧,人人抱著手機各玩各的,甚至都打麻將,打牌,都能找到娛樂的事。不比以往年代,娛樂的東西少,全家幾乎圍著爐火聊天到深夜。
所以說楊振寧1983年贊陳氏級寫下一首五律,讓人讀完佩服不已,也感嘆不已,真的是字字珠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