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融牌照,看網際網路巨頭的金融布局(四):保險經紀人牌照

2021-01-10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對於保險的需求日益增長。未來,保險行業將如何發展?網際網路會在其中起到什麼作用?

10月14日,據財聯社報導:360金融集團已通過收購方式獲得了保險經紀牌照,收購對象為廣東眾康永道保險經紀有限公司——這意味著又一家網際網路巨頭進軍網際網路保險領域。

其實360金融已經算起步晚的了,現在基本上有頭有臉的網際網路公司都開始賣保險了。頭部平臺如:螞蟻、騰訊、百度、字節跳動、美團京東等都沒有缺席的,早賣早賺錢。

目錄:

啥是保險為啥都去賣保險了為啥是這個時間點保險火了小維洞見結語啥是保險

保險指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於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等條件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商業保險行為。

從經濟角度看,保險是分攤意外事故損失的一種財務安排;

從法律角度看,保險是一種合同行為,是一方同意補償另一方損失的一種合同安排;

從社會角度看,保險是社會經濟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精巧的穩定器」;

從風險管理角度看,保險是風險管理的一種方法。

保險的分類方式有很多種,但是我更傾向根據功能進行分類:

為啥都去賣保險了

現在有不少互金行業人事,以及各行各業的人轉行賣起了保險。而且各大網際網路平臺也紛紛開始賣保險了。

原因就在於,賣保險很賺錢。

我們看看兩家賣保險發家的企業:攜程和慧擇。

賣保險的攜程

早在2017年國慶期間,有文章稱,攜程在機票、火車票等預訂環節,會默認捆綁保險、且互動設計隱蔽,很難發現和取消。隨後,藝人韓雪「攜程在手,看清楚再走」的微博聲討,把輿論推向高潮。

我們都知道賣保險賺錢,但是你不知道的是攜程在售的保險產品堪稱暴利。

「機票代理點在航意險上手續費抽成比例高達保費的95%,已經是業內公開的秘密。」這意味著一張20塊的航意險,攜程從中就會拿走19塊,保險公司只能拿走1塊錢。

攜程收入來源中,保險業務佔比40%,毛利潤超過90%。

賣保險的慧擇

專注保險的自媒體,其中一些對於保險公司而言也有很高的開發價值。對於這些平臺來說,其受眾與保險的連接可強可弱,需要藉助有效運營,完成用戶教育以及轉化。

據了解,近日風險管家就啟動了一項星球動力計劃,與諸多行業媒體以及自媒體合作,通過自媒體內容生產以及多渠道發布,實現流量的共享。

慧擇的財務數據印證著,1萬多個自媒體營銷號組成的超級矩陣,就是慧擇超過行業老大的法寶。2019年上半年,慧擇收入的74.5%來自它們。

據招股書數據,慧擇自媒體營銷號的數量近兩年一直處於增長態勢,2017年至2019年上半年分別為14564個、17050個和17587個。

為啥這個時間點保險火了人們保險意識加強

魯迅說過:「你可以沒有文化,但是不可以不懂法律」。

以下幾條是保險在不同法律條款中的說明摘要:

《合同法》受益保險金不用於抵債;《保險法》保單是不被查封罰沒的財產,保險是不存在爭議的財產分配;《婚姻法》保險是不用公證的婚前專屬財產;《個人所得稅法》保險是免稅的財產;《保險法》壽險公司不得解散。

《人民日報》曾發文:養老不能只靠政府,還得大家一塊來!

由於計劃生育等原因,養老金目前已經開始出現斷層,未來光靠政府養老,已經無法保證能夠獲得退休之前的生活保障了。

為此,很多人開始意識到,需要購買商業保險的意義。

網際網路深度耕耘

雖然網際網路保險並不是這幾年才興起的,但是感覺這幾年似乎到達了巔峰。

早些年,這些大的流量平臺雖然擁有海量的流量,但由於用戶的跨度較大,所以一開始很難做到精準分層。所以大多數,都只是賣一些消費型的意外險,例如:人身意外險,運費險,航空延誤險等。

但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流量巨頭積累的數據量逐漸增加,開始可以很容易地依據用戶的行為以及標籤進行篩選分類,這為其精準開發、銷售保險奠定了基礎。

如今,一些網際網路平臺開始嘗試銷售長期複雜的健康險、壽險、年金險業務,網際網路保險業務不斷演變,轉化難度不斷加深。

保險從業人員素質提高

早些年,保險從業人員素質普遍偏低,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賣的保險條款如何,然後根據培訓的話術把身邊親友殺熟一遍、結束,導致親友買一堆無用保險。

所以,無論從媒體上還是從親朋好友的口中,得到的關於保險的信息都是負面居多。

最近這兩年,大家有沒有發現,朋友圈突然多出來了好多保險從業人員,原本各行各業的也都轉行去賣保險了,其中不乏有原來銀行、互金行業的從業人員。這

對整個行業來說是個好現象,但是何時能刷新保險在人們心中的形象,還有待時間考驗。

小維洞見

保險不是投資品,保險的本質是保障,人生的保障,資金的安全,特殊法律保護等等。每個人在不同階段,都需要一定的保險來保障自己。

但是隨著「網際網路+保險」進入大眾視野,未來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推送告訴你需要買這個保險,需要買那個保險。畢竟網際網路擁有你的大數據,可以對你進行畫像分析,給你精準推薦。

但是本身保險的定製化需求非常嚴重,一般網際網路提倡的短頻快與保險行業的深度定製有悖。所以網際網路行業,儘管開始深耕保險行業,意圖打造一個「網際網路+保險」新格局,似乎並不那麼簡單。

保險行業有自己的玩法,例如保險經紀人會對投保人的家庭情況、子女教育、出國留學計劃、養老計劃都需要深度定製。

未來網際網路+人工智慧,似乎是定製化保險銷售的一個方向;但是目前來看似乎大多數人並不想將自己的私密信息放到網際網路上。

數據安全與保護,越來越受到重視,未來機遇與挑戰將會並存。

結語

在真的花錢買保險之前,一定好好好給自己科普一下保險姿勢。不要人云亦云,也一定要好好審閱下保險的條款。

切記:不要花錢買一堆不需要的保險。

凡事升維思考下,世界大不一樣。

 

作者:升維洞察;微信公眾號:升維洞察

本文由 @升維洞察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收藏已收藏 | {{ postmeta.bookmark }} 點讚已贊 | {{ postmeta.postlike }}

相關焦點

  • 美團拿下保險中介牌照 網際網路巨頭持牌成趨勢
    美團拿下保險中介牌照 網際網路巨頭持牌成趨勢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2-25 22:32:37
  • BAT等8大巨頭在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的布局分析
    為了更好的盤點2015年網際網路金融投融資總體情況及特點,聚焦把握BAT等網際網路巨頭、平安等傳統金融機構、萬達等傳統實業布局網際網路金融的概況,京北金融旗下京北智庫聯合IT桔子等機構重磅發布了《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金融投融資分析報告》。
  • 金融流量平臺「涉險」迎新軍 收購眾心保險東方財富拿下中介牌照
    近兩年來,伴隨巨大市場空間的釋放及保險中介強勁發展,同花順、東方財富等手持金融流量的巨頭紛紛謀求入局。但更重要的是,拿下牌照之後,如何謀求流量變現,如何實現業務、資產協同,下半場開啟,擺在流量巨頭平臺的問題迫在眉睫。對此,專家紛紛建議,挖掘需求、貼合場景、找準定位,或是未來發展關鍵所在。
  • 商業銀行旗下金融牌照大全
    (四)匯總分析1、全國性銀行:多數綜合化布局已非常完善從國開行、國有大行以及股份行的綜合化經營情況來看,國開行、國有大行以及招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的綜合化布局相對較為完善,多數全國性銀行已直接或間接實現了全牌照布局(拿到信託牌照的銀行則相對較少),少數則通過集團完成了綜合化布局(如平安銀行等)。
  • 中國電信旗下甜橙金融2.1億入股眾安小貸 拿下網際網路小貸牌照
    來源:國際金融報巨頭也在拿牌照,加速在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布局。官網顯示,天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即「甜橙金融」)是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成立於2011年3月,是中國電信布局網際網路金融的重要板塊,旗下擁有翼支付、橙分期、甜橙保險、甜橙信用、甜橙保理等業務板塊。其中,翼支付是其核心品牌,是中國人民銀行核准的第三方支付機構、中國證監會核准的基金支付結算機構。
  • 持全面金融牌照資質,艾德控股集團布局環球金融框架
    有別於老牌的香港金融投資集團僅僅立足本地服務的發展軌跡,艾德控股集團不斷發力國際化戰略布局,積極拿牌進軍美國、中國內地、中國香港等地的同時,努力拓展自身業務邊界及金融領域,致力於成為為投資者帶來更好的一站式全方位創新金融投資服務的先鋒。
  • 中國最全的25張金融牌照超級解讀(含銀行、保險、信託、券商、金融租賃、期貨、基金、第三方支付牌照、小額貸款、典當等)
    ,依託網際網路開展金融業務的企業違約成本愈來愈高,金融牌照價值凸顯,其市場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甚至已然將企業持有的金融牌照數量與公司綜合實力劃上等號。目前,我國需要審批和備案的金融業務資質有三十多種,包括銀行、保險、信託、券商、金融租賃、期貨、基金、基金子公司、基金銷售、第三方支付牌照、小額貸款、典當等。
  • 陸金所香港摘得牌照 金融科技機構競賽加速
    在多位分析人士看來,布局香港證券市場,使得陸金所國際化布局再下一城。一方面,「陸香港」豐富業務形態的同時,也為其用戶提供了更多選擇;另一方面,「陸香港」進行港美股證券交易業務後,將與其規模龐大的內地投資人群體形成協同,與市場上的網際網路券商形成一定競爭。
  • 低調拿下最全金融牌照 騰訊成最大「攪局者」?
    不知不覺中,騰訊又悄悄拿下一塊金融牌照。  10月11日,保監會批覆騰訊旗下的微民保險代理有限公司,這意味著騰訊正式拿下保險代理牌照。此前不久,騰訊剛剛24億戰略投資中金公司,曲線拿到了境內券商牌照。
  • 德國海外金融牌照_卓志企業
    德國海外海外金融牌照, 雨果點評:跨境收款市場的洗牌才剛剛開始,未來的跨境收款企業需要具備這幾點:企業本身所具備的核心資質,包括它在國內的牌照、海外的資質、海外的牌照;在當前環境下的合作能力,比如在資金部分和國內金融機構、海外金融機構的合作,確保整個資金網絡通暢的能力;與平臺合作的能力,目前整個跨境電商的市場已經不再只有像eBay、亞馬遜這樣的電商巨頭。
  • 誰正在成為網際網路金融的幕後推手?巨頭初現,瓜分天下,野心驚人
    2013年,網際網路金融崛起之後,一直深受VC熱捧。 在大多數VC投資人眼中,這是一場發生在金融領域的科技革命,因此,他們充滿了期待。 P2P、股權眾籌、網際網路保險……曾經的風口一個個冒出,資本市場為之瘋狂。 這一熱潮在2015年躍至頂點,獲得融資的網際網路金融企業,達到542家,而在2014年,只有287家,一年之間,翻了近一倍。
  • 香港再發4張虛擬銀行牌照 巨頭股東爭奪香港金融市場
    截至目前,此前向金管局申請牌照的8家虛擬銀行全部獲得牌照。同日獲得虛擬銀行牌照的還有螞蟻商家服務(香港)、貽豐有限公司、洞見金融科技。銀行牌照是金融壹帳通拓展國際化市場的重要一步。平安壹帳通銀行將會充分運用網際網路即時、便捷、創新的優勢,為香港市民和中小企業帶來便捷的金融服務。
  • 螞蟻集團斬獲消費金融牌照 消費金融「僧多粥少」局面愈演愈烈
    眼下的消費金融行業可以說越來越熱鬧了。9月17日晚,魚躍醫療、千方科技兩家上市公司均發布公告稱,公司今日收到螞蟻集團轉交的銀保監的批覆,同意螞蟻集團在重慶市籌建重慶螞蟻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簡稱:螞蟻消金)。這意味著,螞蟻集團在IPO首發上會之際,又成功斬獲金融領域一枚重要牌照——消費金融牌照。
  • 韭菜研究之正崛起網際網路金融巨頭—東方財富
    最後我要介紹的就是通過網際網路賦能之後,15年收購西藏同信證券,創辦天天基金以及近期拿到公募牌照和收購保險牌照的金融巨頭--東方財富300059。二、公司介紹(行業賽道)東方財富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東方財富)前身系上海東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於2005年1月成立。
  • 擁有全牌照的平安和中信,兩種思路下的互金布局大PK
    傳統金融的7大牌照(銀行、證券、期貨、保險、基金、信託、租賃),才是他們的終極目標。在中國金融分業監管體制下,集齊所有牌照,才是打通網際網路金融任督二脈的秘笈?不妨來看看中國最大的兩家綜合金融集團——平安和中信,在已擁有全牌照的情況下,如何布局網際網路金融。中國擁有全牌照的金融集團,目前只有平安、中信、光大、招商四家。
  • 牌照太多!螞蟻金服註銷一家保險代理公司
    母公司牌照太多,子公司顧不過來,不得已註銷了一家擁有保險代銷的子公司,而且是同業渴求的保險代銷牌照。這事最近發生在螞蟻螞蟻金服身上。螞蟻金服決議解散螞蟻韻保螞蟻金服的保險業務一直做得風生水起,乃網際網路保險賽道上的頭部玩家,控股多家保險企業,持有多個保險業務牌照,僅保險代理公司就控股兩家。然而,牌照多而壓身,螞蟻金服近期決議註銷上海螞蟻韻保保險代理有限公司。
  • 全民通集團欲獲銀行保險牌照
    【深圳商報訊】(記者 吳玉函)昨日,全民通金融集團在深圳舉辦了「全心全意全民通,創業創新創前程」主題年會,董事長黃曉芳表示,公司將提前布局民營銀行和保險行業,力爭今年拿到保險牌照,明年獲取銀行牌照,實現金融全牌照的戰略布局。
  • 貝殼找房上線第三方金融服務,已拿下7張金融牌照
    據悉,貝殼找房APP已經上線了第三方金融服務,包括裝修分期、房產金融、保險,均為貝殼金服旗下產品。 來源 | 互金商業評論 作者 | 商評君 近日,微信「九宮格」服務商之一——貝殼找房APP上線了第三方金融服務,產品包括包括裝修分期、房產金融、保險。 互金商業評論注意到,貝殼找房推薦的金融服務均為貝殼金服旗下產品。
  • 外匯天眼:字節跳動拿下牌照進軍香港金融業
    由此可見,字節跳動正在將自己的金融版圖一步步擴張。 雖然步伐一直沒有停止,但字節跳動在牌照之路上一直不太順暢。在進軍香港之前,字節跳動曾在大陸試水券商業務,但因牌照問題推出受阻。今日頭條旗下股市行情類APP海豚股票,今年初曾面向部分用戶悄悄上線開戶與實盤交易,但遭媒體曝光後隨即下線。據公開信息,字節跳動目前僅有保險經紀與證券投顧兩枚牌照。
  • 直銷銀行牌照再放閘 招行、郵儲為何搶先布局?
    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12月26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金融管理部門聯合約談了螞蟻集團,提出4個問題,督促其嚴格規範金融業務經營與發展。此前一周,支付寶主動下架了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和理財產品,掀起網際網路平臺下架金融產品的大幕。   直銷銀行牌照為何時隔四年重新放開?中信、招商、郵儲等大行緣何爭先布局直銷銀行?未來會否有更多的商業銀行拿到直銷銀行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