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要經歷三次「叛逆期」,第一個叛逆期出現在3歲左右的時候,第二叛逆期出現在7歲左右的時候,而第三個叛逆期是我們熟悉的青春期,大約出現在15歲左右的時候。
寶寶3歲了,動不動就哭鬧,媽媽十分頭疼
朋友圈裡一個媽媽最近比較煩躁,她發送的狀態多半是關於馬上進入3歲大關的兒子,讓她煩躁的是兒子稍有不順心就哭鬧,每天聽的最多的聲音就是兒子的哭聲,她簡直無法忍受了。
「本來很乖巧,不知道為什麼現在變成這樣,我說不讓他把孩子送奶奶家,他偏要,結果只去了一個星期,孩子就變成這樣,實在是太煩了。」
這位媽媽也試圖找尋孩子哭鬧的原因,並把孩子哭鬧的原因歸結於把孩子送到奶奶家待了一周。
孩子哭鬧,試著找尋原因是正確的做法,只是找到的原因是錯誤的。
為什麼有的3歲左右的寶寶變得愛哭鬧?
開篇我們說到了,一個人一生經歷3次叛逆,而第一次叛逆就是出現在寶寶3歲左右的時候。
如果寶寶到了這個年齡段,變得異常嬌氣,動不動就哭鬧,這是正常的現象。
1、3歲寶寶大腦發育到了一定的階段
芝加哥大學的神經生物學家彼得·胡滕洛赫爾做了大量的研究,得出一個結論:
嬰兒出生時候,大腦大約有50萬億個突觸,是成人大腦突觸的十分之一,而3歲寶寶大腦大約擁有1000萬億突觸,是成人大腦突觸的2倍。
嬰兒只有在大腦有過剩突觸的時候,才會處理面對的新環境,而每次的經歷都會激發大腦形成新的突觸,當寶寶的經歷越來越豐富以後,大腦會自行選擇突觸,以此來完成塑造。
這告訴我們一個道理,3歲的孩子,行為能力遠遠不夠,但是卻有了一定的想法,當自己的意願無法被滿足的時候,就會哭鬧。
2、自我意識非常強烈
寶寶的大腦發育到一定的程度,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只要稍微留意,就不難發現,3歲的寶寶很難和人分享。
我們面前的寶寶好像是一個小刺蝟,什麼東西都屬於他,想讓他分享難上加難,很多時候外出看見別人的東西也想佔為己有,一旦他覺得自己的權益受到了傷害,就會大發脾氣。
3、無法接受別人否定自己
3歲寶寶還有一個特點,無法接受自己被否定。凡事都要順著自己的意思來,只要他們感受到爸爸媽媽否定了自己的行為和做法,迎接爸爸媽媽的就是一場哭鬧。
如何解決3歲寶寶哭鬧的問題?
當寶寶進入這個敏感期之後,家長要如何應對呢?總不能讓寶寶一直哭鬧下去吧。
掌握以下一些應對方法,解決寶寶的敏感問題,幫助寶寶順利度過第一個叛逆期。
1、 給予寶寶足夠的關懷
當寶寶哭鬧的時候,媽媽不要強行制止寶寶,而是給予寶寶足夠的關懷,安撫寶寶的情緒。
我們要試著去理解小寶寶的難處,順著寶寶的情緒來,而不是強行制止。
2、 轉移寶寶注意力
寶寶哭鬧以後,除了要給予寶寶足夠的關懷之外,我們可以試著轉移寶寶的注意力,比如說指引寶寶玩一些玩具,或者帶寶寶到室外引導寶寶看一些室外的情景。
寶寶雖然愛哭鬧,但是還是很好哄的,需要家長有充足的耐心。
3、 日常鼓勵寶寶去表達
另外,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引導寶寶多多表達,寶寶只有善於表達內心的不滿或者是意願,家長就容易抓到寶寶情緒的點,不至於因為不理解寶寶,讓寶寶哭鬧不止。
性格敏感的寶寶,在3歲左右的時候表現尤其明顯,哭鬧的次數明顯增多,而我們面對寶寶哭鬧的時候,一定要用關懷和安撫的手段安慰寶寶,這樣才能避免寶寶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